曾經老城區繁華的東門口、北門巷
如今只能記在老舊的日記里
在擁擠的公交上總能發現這座城市的變化
倚在蘇仙嶺旁的百年名校
學子們借一曲民謠,唱盡了郴州人的青春
-城事 · 特立獨行的郴州地名-
老一輩郴州人猶記得「船到郴州止,人到郴州打擺子」城趣的軼話,新一代郴州人則顧著當低頭族,不知是否留心過每天行走的巷口街道有著怎樣的秘密?
-
香花路、皂角樹、柏樹下
梨樹山、石榴灣
「我在梨樹山等待你的身影,而你卻在電話里問我那座山在那裡......」
香花路、桔園路、竹葉沖路......這些街頭巷口凝鍊了幾代人郴州人的記憶,要說繁華可能自然沒有其它街口有名氣,但要論名字雅氣,這幾處絕對榜上有名。
取自良材果木,名字朴華無實。
一些年輕"奶滴噶"覺得這名字太過土氣,和上一輩人取名叫桂香、桂花同理,其實這些街道皆是選了它們最具特色的特點,來作為名字。
香花路、桔園路、竹葉沖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站名,有些人,只是路過而已。可是,對於更多人來說,他們的人生,已在這一站又一站的名稱中停留。
-
南塔路、龍泉路、南湖路、東山路
郴州的街道名,雖不及上訴地名匪夷所思,卻也令人一秒get關鍵信息,不過對於一些城跡歷史絲毫不知的小夥伴,也只能問南塔的塔是什麼塔,龍泉的泉又是什麼泉。
-
北湖路、北門嶺路
說起北湖路,它以「北湖水月」為名,不過人們印象更深的,可能反而是附近的興隆、興旺步行街,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小攤小販辛勤的喊賣著。
市井小巷裡駐紮的小食攤為街邊飢餓的人,帶來一場飽腹,日子一天天持續著,吃的人多了,他們也就成了他人對這條路的「印象」。
這裡似乎少了點靜怡的美景氣,充斥它的也只有嘈雜的市井聲,不過這是專屬於北湖路的記憶。
-
國慶南路、國慶北路
當郴州馬路還是雙車道的時候,郴州人民想感受國慶南和國慶北的距離,只能叫看命。
那時的26路是北湖出行的王者,每天滿載著無數上班族的夢想,往返於各個站點之間,前一秒明明已經擠成夾心漢堡,下一秒總能神奇地再塞進幾個人,然後只聽見司機大喊:「下一趟空車,坐下一趟空車噻!」
所謂是,看不到頭的國慶路頭,過不去的人民路交匯紅綠燈,如今53、65、3路紛紛扛起出行大旗,馬路修繕便寬,出行也有更多選擇,當初拚命擠上20、26路車的清晨已成回憶。
只留有那些記載著每個日日夜夜的街道,還在不斷訴說著通勤路上的苦中作樂。
堵不完的車與擠不上的公交饒是調侃而已,每天學會錯峰而行,才是老郴州的交通秘籍。
中山東、西、南、北街
郴州的城區可以說是由中山東、西、南、北四街延伸發展起來的。
為紀念中山先生,齊聲同氣把東塔街、西塔街、南塔街、北塔街中間的「塔」字去掉,前面加上「中山」一詞,寓意山比塔高。
這四條街,源於九街十八巷,老派手藝人大多群居至此,人群離聚,時間在這些街道里穿梭,講述著光陰的故事。
迷失在梨山路的兄弟得知郴州竟有「風情路」,不禁直呼「羨慕了。」此路一出,非得去體驗「老司機」遊戲人間的一番風情不可!
仙人腳名號一出,問題少年立馬發問:「這和仙人掌到底啥關係?是先有仙人掌還是仙人腳?那手腳都有了頭在那?」三分鐘後吃喝菌只好給問題少年當頭一棒打下線
海關路讓郴州所有代購,聞者傷心,聽者落淚,一入海關,帶貨全無,據悉沒有一個郴州代購,願意去輕易嘗試這條路。
郴州人熟知的路名,八一路、、已深入人心。可在老城區的這些一到十的數字路名,不僅好記且寓意深遠,頗有樂趣。
一板橋、二渡水、三里田、四普莊、五里堆、六角壩、七里洞、八里排、九子塘,十(石)榴灣。
這些數字路名有些已經稍顯年邁了,從前屬於郴州各地的要道,現在也已退下陣來。
車窗外的街道搖搖晃晃,路燈吐出的光影不成形狀,人群在熱氣騰騰吆喝聲中,聚集著,等待著,香氣縈繞著。一把串一碗粉,浸滿了郴州的每個角落。
所謂故鄉,就是一個可以自黑自嘲,卻不允許外人說它半句不好的地方。
這些街道
哪些是你從小長大路過的回憶
那些是屢屢在上班路堵得你痛苦不已
還有那些你覺得有趣的站名
一些小小的故事評論留言
和吃喝菌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