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清宮劇的熱播,讓我們對清朝時期人們的生活制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當然了,在清朝,「格格」這一稱呼毫無疑問是貴族名媛的代表,從裡到外都散發著高貴二字。然而,歷史上卻有這麼一位奇女子,拋棄自己格格的身份,一心想要搞革命。
關於這位奇女子,在她身上發生的很多事聽起來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在她的前半生,這位晚清的格格也和其他貴族女子一樣過著錦衣玉食的富態生活,只是好景不長,在經歷了一系列變故後被家人遺棄。
幸而這些並沒有成為擊垮她的理由,反而成為她前進的動力。她不僅憑藉著自己寫作上的天賦使自己的生活得以延續,還一度因為優異的成績,讓自己成功的被日本大學錄取。
然而,在抗日戰爭爆發之時,她卻是毫不猶豫地放棄了自己在國外的那些成就,回來為國效力。而在此期間,更是創造出了《中華兒女》這一經典劇本。
這位奇女子的名字叫做顏一煙,原名顏毓芳,出身在晚清時期的官僚家族,祖父曾擔任清朝的一品大臣,在他死後,顏一煙的父親繼承了他的官位。所以說顏一煙本人是實打實的貴族女子,只可惜她生逢亂世,再加上又因為舅舅的緣故,又不被家裡人待見,所以連帶著她日子也不怎麼好過。
原來,她那個舅舅和孫中山的交情不淺。作為革命第一人,孫中山在那時可謂是被許多清朝遺老所憎惡。顏一煙的家族也不例外,從祖母開始全家都恨極了他,恰逢她舅舅本人又與孫中山往來密集,也連帶著討厭上了,甚至到了顏一煙這裡也被連累著被家人嫌棄。
在顏一煙16歲的時候,本就可憐的人兒再次感受到了來自這個世界滿滿的惡意,母親病故了。隨後不久,父親又再娶了一位夫人。好景不長,很快傳來清政府淪陷的消息,顏一煙的父親立馬帶著一大家子逃難,卻獨獨將她遺棄在這裡不管不問。
在被家人遺棄後,顏一煙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嚴謹的規划著自己往後的生活路線。
因為家人自走後就沒有再管過自己的死活,更不會再給自己生活費的情況下,顏一煙只能靠著寫作來生活,隨後還給自己改了名字最後又選擇了一所不用交學費的學校來繼續完成自己想要學習的夢想。
成績優秀的顏一煙,隨後又順利地被日本早稻田大學錄取,繼續留學深造。
不過即使留學在外,顏一煙卻時刻關注著自己的國家,甚至在抗日戰爭爆發之際,更是拋下自己的學業回到自己的國家。要知道此時距離她畢業拿到學位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她卻毅然決然地加入了革命的行列。
回國後的顏一煙先是加入了上海救亡演劇隊,通過演出來激勵廣大民眾加入抗敵隊伍,用自己的方式來為革命獻出一份力量。
在一次拍攝過程中,顏一煙恰巧見到了總理,在聆聽過總理的一番演講後,顏一煙更是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八路軍,於是在通過李克農的引薦後,顏一煙在1938年正式開始了步行前往革命聖地延安的路途。
歷時半個月,途徑八百里,顏一煙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延安。並加入了抗日軍政大學學系,此後,更是夜以繼日地開啟了話劇創作之路,就連生病期間也沒有停止創作。
事實證明,老天爺是不會辜負有心人的,顏一煙創作的諸如《保衛大武漢》和《炸彈》等多部作品,均取得了成效,一經演出便在延安掀起了一股轟動。
當然,在她的這些作品裡面最堪稱經典的莫過於《中華兒女》這部劇本,因為有著多年創作經驗的累積,這部作品一經問世就拿下了國際獎項,為中國的影片開啟了新時代。
不僅如此,晚年的顏一煙仍不改愛國情懷,曾將自己多年寫作攢下來的稿費全部捐給國家。
1997年,顏一煙同志在北京去世,這位偉大的編劇家,擁有著最尊貴的出身,最艱難的經歷和最偉大的情懷,她的一生都在為國家和祖國的文藝事業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