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徵收100%重稅,歐盟也要跟!中國新能源汽車,面臨生死存亡

2024-06-18     利刃號

需要打開別國市場時,美歐提倡自由貿易;而當自己競爭不過時,又紛紛祭出貿易保護主義,這就是西方「市場經濟」的醜陋嘴臉。據央視頻6月11日的報道,綜合各方信息,歐盟將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稅率多少「尚未公布」。無獨有偶,美國上個月剛剛宣布,進一步提高對中國產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等產品的關稅,其中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幅度最大,達到了「喪心病狂」的100%。

美國與歐盟是全球最重要的兩大市場,其市場份額占到全球的7成以上,現在他們同時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無疑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進軍西方市場設置了巨大的障礙,其超高的稅率,甚至可能直接將中國電動汽車「打出場外」。那麼,是什麼導致美歐幾乎同時對中國產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應該說,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電動汽車席捲全球,打得美歐新能源車企潰不成軍。

根據中國汽協乘用車市場信息發布會提供的數據,2023年中國純電動車份額占到全球的62%,插混電動車占世界份額的69%;今年1-4月份,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占全球的64%,插混電動車則進一步提升到了71%。因此,從數據上來看,中國產電動汽車在「殺瘋了」,西方沒有任何一家電動車企可以相提並論,包括特斯拉,畢竟特斯拉產量的一半在中國,也即「Made In China」。

中國新能源汽車「大殺特殺」,這讓美歐非常驚慌,這不僅僅是市場份額的事情,也不僅僅是錢的事情,說白了這是誰將主宰新能源革命的問題。若任由中國電動汽車「攻城略地」,那麼中國新能源車企就會獲得超額的利潤,就有能力主導未來的技術研發,而西方則最終失去「技術高地」。

所以,先是美國財長耶倫4月訪華,要求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去產能化」,接著就是美國於5月末跳出來,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100%的關稅,再然後就是歐盟於6月中旬宣布,準備於7月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那麼,面對美歐的「聯合絞殺」,中國政府與中國車企該如何破局?

應該說,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同美歐打「貿易戰」,以「互相傷害」的方式,逼迫美歐「敞開市場」。比如說,在美國宣布對華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後,中國駐美大使館就警告稱,中國政府將「採取一切措施捍衛本國權益」;6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警告歐盟「儘快結束調查」,「避免損害中歐經貿合作」,若歐方一意孤行,中國「絕不會坐視不理」,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向特斯拉學習,中國車企在美歐本土建造工廠。2023年,特斯拉在全球一共生產了大約185萬輛電動汽車,其中上海超級工廠就交付了94.7萬輛,占特斯拉全球產能的一半以上。由於是在中國建廠生產,因此特斯拉在相當程度上「免疫」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因此,若中國車企在美歐建廠,並生產、銷售電動汽車,將能繞過西方的「關稅壁壘」,但成本將會顯著提高。

請德國幫忙「做工作」。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問題上,歐盟內部是有分歧的,比如說,嚴重依賴中國汽車市場的德國就對此表示反對;而法國由於缺乏電動車核心技術,害怕被中國電動車占領,而力推對華加征關稅。中國可以加強與德國的溝通協商,讓德國說服歐盟其他國家。

不管怎麼說,美歐同時對中國電動汽車下手,說明了中國的確在該領域取得了非常大的優勢,中國正在引領一場新能源領域的革命。然而,美歐是不會輕易放棄技術高地的,新能源汽車現在是「藍海」,接下來就是「紅海」,再後來恐怕就是「血海」了,只有真正的高新技術玩家,才能笑到最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b515b2f776cfe3fd53150d21a3bab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