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出兵後,普京怒射3枚洲際飛彈警告北約:下場後果極其嚴重

2024-11-02     利刃號

為了將朝鮮拉入戰團,普京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包括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不可能在簽署俄朝條約之後「棄而不用」,而一旦朝鮮出兵援俄,北約或做出「強烈反應」,為此必須提前給北約「打預防針」。據央視新聞10月30日的報道,俄羅斯近日舉行了戰略核力量演習,先後從不同的地點與海域發射了「亞爾斯」、「輕舟」與「布拉瓦」洲際彈道飛彈,普京總統坐鎮克宮,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觀看整個發射過程。

洲際飛彈屬於「鎮國神器」,輕易不會動用,普京選擇在此時怒射3枚洲際飛彈,必然有特別的目的。就在10月中旬,普京批准了《俄朝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該條約第4條明確規定,一方遭遇侵略並進入戰爭狀態時,另一方須全力提供軍事援助,不久就傳出了朝鮮出兵援俄的消息。對此,北約反應頗為劇烈,新任秘書長呂特就表示,若朝鮮出兵援俄屬實,那將意味著俄烏戰局的「極大升級」,暗示北約或直接介入甚至下場。

面對外部壓力,朝鮮駐聯合國代表團一開始否認了「出兵援俄」的傳聞,宣稱這是「毫無根據的謠言」。然而普京很快表示,他「從不懷疑朝鮮領導人會認真對待該條約」,「如何執行(該條約)是我們自己的事情」,面對美國拿出的朝鮮出兵烏克蘭的衛星照片,普京也並未否認。很明顯,在朝鮮否認出兵援俄之後,普京重新糾正了平壤的表態,敦促朝鮮領導人「履行義務」,從這個角度來說,普京是堅持讓朝鮮出兵烏克蘭的。

但前面咱們說了,北約認為一旦朝鮮真的出兵援俄了,那就是俄烏衝突的「重大升級」,會讓勝利的天平進一步向俄羅斯傾斜,按照法國總統、波蘭外長此前的表態,北約可能會直接公開、成規模的進入烏克蘭,以此作為朝鮮出兵援俄的「平衡」。正是在此背景下,普京打開了核按鈕的保險,同時發射3枚陸基與海基洲際彈道飛彈,這可能是在為朝鮮出兵做準備,也即警告北約「不要下場」,下場或導致雙方的直接戰爭,甚至核戰爭。

換言之,普京希望北約和西方「接受」俄朝聯軍出現在烏克蘭的事實,「吞下這個苦果」,普京表示,既然烏克蘭要加入北約,那麼俄羅斯有權力通過各種方式確保自身的安全,包括動用自己的盟軍。對於普京的「核威懾」,目前北約尚未做出正式回應,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朝鮮士兵進入烏克蘭是「重大升級」,那北約親自下場就更不用說,那簡直就是世界大戰的前奏,相信將在北約內部引起巨大的爭議和分歧。

當然,普京此時怒射3枚洲際飛彈,除了為朝鮮出兵鋪路之外,也有其他方面的考慮。比如說,據環球網10月14日的報道,北約即日起舉行代號為「堅定正午」的核演習,出動13個成員國的60架軍機,包括F-35隱身戰機和B-52戰略轟炸機,演習將模擬攜帶美國核彈頭執行任務的情景,主要演習區域距離俄羅斯只有900公里。

這個距離貌似還挺遠,但需要指出的是,B-52可以攜帶12枚核巡航飛彈,射程2500公里,900公里外已足以威脅到俄本土安全。因此,此次普京怒射3枚洲際彈道飛彈,也是對北約核演習的「正面回應」,言下之意俄羅斯不是「嚇大」的,「誰怕誰」啊,「有種就放馬過來」。

此外,此次俄羅斯戰略核演習很好地修復了因試射「薩爾馬特」戰略飛彈失敗而導致的「威懾漏洞」,證明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依然「非常強大且可靠」,不管是海基、陸基還是空基核飛彈,都處於隨時可以投入使用的「戰備狀態」。

相信在如此巨大的威懾力面前,即便朝鮮的「風暴軍團」出現在烏克蘭,北約也會慎重考慮「親自下場」的問題,畢竟一旦親自下場,那就不是「代理人戰爭」了,是自己「玩命」了,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931fa0bb78b2f3b77d930015d51d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