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非要說專家都是胡說八道,說食品監督部門不作為,我有點底氣不足,因為我確實不懂醬油的製造工藝。
作者:今綸
早上,我在家附近騎單車,突然發現大家都在刷海天味業的新聞。
有網友和自媒體稱,海天醬油在國內和國外銷售的產品配料表不一樣,國內銷售的醬油產品含有添加劑,而國外銷售的產品則不含添加劑。
面對爭議,海天味業兩度聲明否認「雙標」,並回應稱,食品添加劑沒有高低、優劣之別。海天味業在聲明中提到,將依法維權。中國調味品協會也發聲明支持調味品企業依法維權。
我問做腸粉的劉叔:「如果腸粉出一個國標,你會怎麼做?做得更好,還是及格就好?」
劉叔說:「只要及格就好,如果希望我做得更好,我的有些腸粉就會漲價,我怕顧客會減少。」
這其實和海天味業與網友的爭議有點類似。
海天味業做錯了什麼?
我不懂醬油、蚝油以及其他油,我相信很多網友也是不懂的,所以,專業的調味品知識我們就不討論了,只能聽專業人士的。
那麼,講幾點常識:
海天醬油有沒有違規添加不該添加的添加劑?
有關部門有沒有通過檢驗得出海天醬油有問題的結論?
目前還沒有,對吧。
那麼,「無罪推定」成立,海天目前暫時沒有問題。
至於說到「雙標」,海天否認。
不過,海天味業在聲明中進一步指出,由於每個國家和地區的食品法規標準不同,對應的產品標識也有所不同,說是一國(地區)一標也不過分。「這不意味著哪國就一定比哪國好,也不意味著出口的就一定都比國內的好。」
海天味業發布聲明
這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意味著不止「雙標」,可能有「一百標」?理論上,這是存在的。
不過海天味業還說了,我們無論國內國外內控標準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可能國家的標準可能低一點,但我的產品不分內外都一個標準,遠高於國標。
當然,這只是海天味業的單方說法,需要獨立機構或者官方來佐證、背書。
我不懂醬油,但是我相信有人懂,聽專業人士怎麼說:
中國調味品協會表示,生產企業在遵守國家統一標準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各細分產品的特點和市場需求,科學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僅可以滿足各種醬油口味的需求,還可以提升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水平。」
中國調味品協會10月5日發布聲明
人民日報旗下《健康時報》10月4日發文援引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陳巧的說法稱,食品添加劑是把雙刃劍,如果沒有食品添加劑,食物的口感、色澤和保質期都遠不如有添加劑的品種。但陳巧也提醒,加工的熟食和紅肉製品等最好少量食用。
這兩處新聞來源都是在力撐食品添加劑的合理使用,我們沒有證據證明他們都被收買了。如果某人說他們被收買了,請出示證據。
我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非要說以上專家都是胡說八道,說食品監督部門不作為,我有點底氣不足,因為我確實不懂醬油的製造工藝。
海天的聲明還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標題是《中國品牌企業的責任、擔當與呼籲》,開篇就是「近期網絡上以海天為靶子,發起的對中國調味品行業的攻擊,在國慶期間逐步燒向了調味品之外的中國食品行業」。
內文還說:「此次對海天和中國調味品行業的攻擊,企圖用食品添加劑來誤導消費者認為中國食品比外國食品差,要麼是不明真相,要麼是別有用心。」
這個調子起得太高了,打民族牌,沒想到大家都不買帳,都懟回來了。
其實海天只需要做兩件事:第一,請食品監督部門抽檢海天醬油是不是符合國標,然後公布結果;第二,建議希望買無添加劑產品的顧客購買海天的零添加產品,會稍微貴一點。這類有添加劑的產品便宜一些,有些家庭有這個需要,這些產品在此前的檢驗中是合格的,屬於實惠型產品。
別的不用說,不要把自己放到一個很高的民族品牌的位子上,現在大家越來越不吃這一套了。
海天味業的憤怒是因為覺得被某些人故意整了,那麼是不是呢?只能等調查結果。
廣大網友在憤怒什麼呢?
大家經歷過太多食品安全事故都怕了,我也一樣。
所以,「雙標」這個詞語是有燃燒的能量的。再加上這些年某種情緒一直在昂揚向上,一聽說老外買到的海天醬油可能比自己買到的好,火「噌」一下子就起來了。當然,只是「可能」。
我是理解的,畢竟,這些年這種情緒很普遍。
何況,把海天醬油的瓶子丟到垃圾桶,然後拍張照片髮網上很有流量,大家就吃這一套,拍完照片還可以撿回來自己用。
海天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姿態太高,那意思是我說什麼你都聽著,我是專家,給人的感覺確實不好。
不過,各位和我一樣都不是醬油專家,可能是打醬油的專家。
我們都能篤定說有了添加劑的醬油就不好?不能吧。
網上有兩個不知名網友的話很有意思:
其一,很多消費者想要的應該是,一個月不蓋蓋子就會生蛆的純天然無添加古法散裝醬油吧?
其二,學食品的看到底下評論真的血壓飆升,2022了還談添加劑色變。
不良企業固然該死,不講科學的群眾可能也會害了自己,這話沒毛病吧。
比如,有人喜歡自己買芝麻、花生去鄉間的小作坊榨油吃,美其名曰純天然,沒有添加劑,可是小作坊的工具衛生狀況真的達標嗎?肉眼可見的乾淨,未必達到了國家標準,因為有些細菌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是吃了這種油可能拉肚子。
我家冰箱裡有幾瓶飲料,不是世界知名品牌就是中國知名品牌,我剛去看了一下,都有添加劑,那麼,是喝是扔?
是不是加了添加劑就不好?我認為合規就沒問題。
我如果不想喝添加劑,只有把飲料扔掉,去喝白開水。
可是,人能一輩子只喝白開水?是不是有點單調?
對食品安全問題保持警惕、憤怒都是對的,但是能不能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如果你是做腸粉的劉叔,假如腸粉這個產品出了國標(別槓,只是舉例),你會不惜代價把這個腸粉做到宇宙第一的口味和衛生標準嗎?不會,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格局與胸懷,就想掙錢養家餬口,達標即可,這不夠偉大,但這不是罪惡。
所以,海天做醬油這個事兒,只要符合國標了,哪怕它出口一百個國家有一百個標準,其實也沒有問題的。
我支持消費者有不買海天醬油的自由,市場上有大把的醬油可供選擇。
不過,中國的消費者是很健忘的,何況,很多人也沒啥錢,他們需要購買有添加劑的醬油安慰自己的味蕾,安排自己的生活,這就是現實。
說幾個數據:蒙牛2021年營收881億元,利潤50億元;伊利股份2021年凈利潤為87.05億元,營業總收入1105.95億元。
生活很殘酷,但這就是生活。
我完全理解大家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心情,不過追求零添加、純天然、有機確實需要更多錢,好好掙錢,就有更多選擇,而且是高品質的選擇。
雖然很扎心,但全是大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