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要命的是董明珠很懂空調,不懂新能源,但是她認為自己很懂。
作者:李捷(抱朴財經評論員)
一個公司一年虧了19億,董明珠說我要繼續買它的股份,格力的股東嚇壞了,崩潰式逃亡:
12月19日晚,格力電器宣布,擬以10.15億元受讓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4.54%股份。12月20日開盤,格力電器股價大跌。至收盤,格力電器單日股價跌幅為7.09%,累計跌超132億元市值。
21日深夜,格力電器發布了最新的業績預告以及一則交易補充公告。
格力電器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3年凈利潤270億元–293億元,同比增長10.2%-19.6%;營業總收入2050億元–2100億元,去年同期為1901.51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業績預告超出了市場的預期。
21日,格力電器收盤上漲2.24%。
好險!
楊瀾此前曾在一檔節目中問董明珠:「那麼你有沒有一個機制,讓別人敢於指出你的錯誤?」董明珠的回答是:「任何項目都不會選錯,我認為」,連楊瀾都說「你心氣太高了」。
董明珠真的沒有犯過錯?並非如此。
2015年,格力手機露臉市場。八年過去了,如何?
5月底,據媒體公開報道,格力已解散手機核心團隊,或不再出手機新品。格力方面當時回應稱,格力手機研發持續進行中,TOSOT G7是格力第六代手機,且與格力+智慧家居結合。
我剛試了下,格力手機的官網已經無法打開。
格力手機官網顯示頁面
財報顯示,2021年,格力空調品類的營收占總營收達到了70.1%,2022年這一數字微增到71.4%;其他營收比如生活電器、智能裝備等占比則下降。以手機為例,2014到2021年期間,年報中都會提到手機業務,2022年卻不再提及。
格力做手機這個方向沒錯?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報告指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現了1%的下降。排名是:三星、蘋果、小米、OPPO(包括一加)、傳音(包括Tecno、Infinix和iTel),前五名沒有格力手機。
再來看看晶片。
董明珠曾宣布「哪怕投資500億,格力也要把晶片研究成功!」可是,媒體一番猛挖,很多事就露出了本來面目。
多位晶片業內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格力和美的宣布量產的都是比較低端的MCU晶片,而這類產品已經有比較成熟的國產替代方案。國產MCU已經可以基本覆蓋中低端方案和少量高端方案,但在高端產品上還是無法形成競爭優勢。因此家電企業在中低端產品上打轉並不能推動晶片技術進步。
事實上各企業並未參與晶片製造環,只是停留在IC設計階段。站在家電廠自身角度看,自研的中低端晶片現階段並不能讓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投入成本也高於外購晶片。
與全球MCU以百億顆為單位的年出貨量相比,格力和美的一千萬的出貨量還只是杯水車薪。
看來,這種晶片不造也罷。
那麼,造晶片這個方向沒錯?
董明珠認為自己投的項目都沒錯,這一論斷本身就錯了,只是公司沒人敢指出,你們看看王自如在攝像機面前的表現就知道原因了。
格力鈦前身是銀隆新能源,早在2016年,格力電器曾擬以130億元全資收購銀隆新能源,但這一計劃在當年的股東大會上被投票否決。不過,作為格力電器董事長的董明珠依然沒有放棄,此後她以個人名義對銀隆新能源進行了投資,此後還逐步推動格力電器對其完成控股。
2021年,格力電器以18.28億元的價格拍下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由此對銀隆新能源完成控股,並在此後更名為格力鈦。
萬達集團王健林、京東、中集集團也出資30億元入股珠海銀隆,大家集體掉到了坑裡。
董明珠自己在股東大會上曾公開表示,銀隆原大股東「挖的坑太大」。
2018年,珠海銀隆將創始人魏銀倉、孫國華告上了法庭,指控二人涉嫌通過關聯交易侵占公司財產、損害公司利益,案件涉案金額超7.8億元。魏銀倉也因此逃往美國。
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董明珠很懂空調,不懂新能源,但是她認為自己很懂。
2022年,格力鈦的營收是25.87億元,凈利潤-19.05億元。格力鈦是一家集鈦酸鋰電池核心材料、電池、智能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研產銷及動力電器回收梯次利用為一體的綜合性新能源產業集團。
格力電器對外投資暨關聯交易的公告中披露的格力鈦財務數據
有專業人士表示:鈦酸鋰的能量密度低,現在也只有磷酸鐵鋰電池的一半左右。用鈦酸鋰做負極材料,天然地會讓電池儲存電量變小,這是沒辦法改變的。
鈦酸鋰還有一個特點是貴。做的人少,想便宜都沒有辦法。
鈦酸鋰的優點是輕輕鬆鬆便能循環充電1萬次;大功率快充性能很好;安全性高。目前看來,缺點大於優點,公司一直不賺錢。股民很現實的,你不賺錢,我就不要你,現在董明珠想要,我就跑。
那麼,是董明珠錯了嗎?是的,她錯了。
方向錯了,怎麼努力都是沒用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2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中磷酸鐵鋰電池出貨量占比約為61%,三元鋰電池占比約為39%。
鈦酸鋰呢?幾乎不見蹤影,和格力手機一樣,這裡的銷量靜悄悄。
李鴻章曾經說:「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這話其實也適合董明珠,「一代企業家只能做一代企業家的事」。
曾經,格力與美的並駕齊驅,如今格力市值1700億左右,美的市值3500億左右,海爾市值已經超過格力。
白色家電的世界早已經改寫格局,董明珠神話破滅。
不認錯的董明珠犯了錯,還好格力空調雄風猶在。
及時止損格力鈦,不要拖格力電器入坑,這是董明珠最好的選擇。
毫無疑問,董明珠對於格力電器居功至偉,可以說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電器的今天,她是格力電器的英雄。
但英雄也會犯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錯能改才是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