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元朗火了,你知道它到底在哪裡?

2019-07-23     蘇三在香港

這是香港的地圖,上面是深圳,下面是香港,在靠近深圳灣公路的那邊,有一大塊盆地,這就是元朗。



從香港最高的山峰,大帽山往元朗看,是這樣的。對面是深圳的梧桐山,中間凹下去這塊就是元朗盆地。



最早這裡不叫元朗,而是圓蓢,最早有少數民族輋族(唐代稱蠻獠)在這裡居住,宋朝靖康之難後 來了漢人,有從江西搬遷到這裡的鄧氏、到了南宋末,文天祥堂弟文天瑞的後裔的文氏也來了,先後定居於此。



這裡處盆地且土地肥沃,除了農業外,還有漁業和鹽業跟採珠業。元朗以前盛產稻米,當地生產的「元朗絲苗」曾是香港人最愛的米食,主要供應上水和沙頭角,甚至遠銷至南洋。



地方好,爭奪自然也激烈,這個村打那個村,那個村來搶這個村,於是,這裡的人將自己住的地方圍了起來,各自保護起來,這就是香港的圍村。也因此,他們的文化保留徹底,到現在香港的不少習俗還靠他們支撐著,連美食也一樣,例如屏山九大簋。



九大簋是昔日富貴人家喜慶筵席,以九道佳肴奉客,表示隆重,取其長長久久之意,被喻為富貴版盆菜。也就是九個菜,第一個是燉陳皮鴨湯,一清早便要準備燉湯,以原只鴨加陳皮燉足六小時以上,鴨肉燉至離骨,帶清甜味道。



芋頭鴨,另有梅子鴨,酥脆的鴨皮搭配鬆軟的芋泥,融合鴨肉的香味。



黃酒雞,黃酒如糯米酒,特別香甜,是客家人的傳統滋補美食。



雞汁燴花菇,花菇用雞湯燴足大半天,花菇肥大。



手打梅花鮫魚丸,以鯪魚肉和新鮮免治豬肉搓成丸。



了酸豬手,了酸是圍村話,解「甜酸」之意,豬手汆水去油後再燜。



新鮮菠蘿子姜,是開胃的頭盤,用子姜浸足全日,偏甜不酸。



炸鮮門鯤魚,少見的門鯤魚,咬落還有肉汁,火候剛好。



小盆菜,由底到面是蘿蔔丶豬皮丶枝竹丶魷魚和豬肉,豬肉的精華滲於底部,一般會放在台中間。可以看出,香港是帶有一股濃濃的農村風味,中西文化交融互不牴觸。



話說元朗有一個圍,叫做吉慶圍。1899年,當時英國人接收新界,遭到元朗居民激烈反抗,最後英軍艦炮擊下,居民被迫投降,港督把村莊口這個連環鐵門拆除,運回英國作戰利品



時間就過去了,到了1924年,元朗居民向當時的港督司徒拔提出要求歸還鐵門,港督萬萬沒沒想到他們還記得這件事,立即請呈英廷,隔年,1925年5月26日,港英政府將鐵門千里迢迢從英國送還元朗村民,這就是香港歷史上的鐵門事件。



當時元朗召集所有村民參戰,屏山鄉、廈村鄉、十八鄉、錦田鄉和大埔七約,還把遠在東莞雁田以及懷德的同族來參戰。一戰就是六天,這就是新界六日戰,面對武器強大的英軍,最後失敗,但英國人真的從骨子裡頭怕了彪悍,兇猛的他們!



因此當時英國人出了種種傾斜政策安撫新界居民,包括50年代移民政策,包括70年代的丁屋政策,丁屋也就是1890年認可的香港村落的男丁後代,每人可無需向政府補地價而建造一棟最高3層的房子。但也因此如此,到現在「丁權」成為現代香港社會一個無法解開的難題。



然而,香港的社會很多難題。。。困擾著的,不僅僅是百年前遺留下的,更加是後來慢慢累積的,解鈴還須繫鈴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Ox-RWwB8g2yegNDjQX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