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58年10月,由台灣轉居香港的張國燾,向中央表示自己在香港想為新中國政府做點實事,因為自身窮困潦倒,還希望政府予以一些生活補貼。
作為一個叛逃者,張國燾兩次表示想要重回大陸,分別得到了毛主席和劉少奇的回覆。
毛主席和劉少奇洞察其心,向張國燾提出了兩個條件,如果答應這兩個條件,中央是同意並且歡迎張國燾回來的。
但最後張國燾並沒有選擇回到大陸,在香港生活了20年後,晚年還移居到了美國。
到底是什麼原因刺激他想要回國?又是什麼條件讓這位叛逃者無法接受呢?
回國之念
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後期,淮海戰役打響。
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勢如破竹,南線國民黨軍精銳主力被完全消滅,歷史大勢已然表露,人民解放軍占有了絕對優勢。
蔣介石自覺不敵,已經開始部署各方人員撤台事宜。
叛逃到國民黨的張國燾,看到潰敗成一盤散沙的國民黨軍隊,知道自己作為革命的叛徒,若落在共產黨手裡不會有好下場,趕忙找到毛人鳳,請求也帶自己去往台灣。
毛人鳳請示了蔣介石,但蔣介石認為張國燾搖擺不定、趨炎附勢,本就是牆頭草,毫無忠誠,目前自身難保,並不想帶其離開。
收到回復後的毛人鳳告訴張國燾:「你去台灣不如留在大陸,這樣共產黨內就有了與我們共事多年的老朋友,這比去台灣用處大得多。」並強調了,這就是「老頭子」的意思。
表面是想讓張國燾留下來當間諜,張國燾何嘗不知,這代表他已經被拋棄。
他心知肚明,自己背叛革命且被開除黨籍,在大陸待下去,等待自己的只有制裁。
最後,張國燾費盡心思托關係,終於搞到了去往台灣省的機票。
在1948年11月,隨著國民黨的失敗,張國燾帶著家人逃到了台灣。
本就是被蔣介石拋棄的人,可想而知,張國燾在台灣的日子並不好過,處處受到冷落和排擠,連基本生活都不能正常維持。
令人可笑的是,因為窮困潦倒,甚至他的住所都被國民黨強行收去,竟落入無處棲身的慘境。
在台北,他也曾表示想要國民黨幫忙安頓生活,但等待許久並未有人來管他。
張國燾心知在台灣生活只會苦不堪言,可能還會引來災禍。
不得已,他又攜家人轉移到了香港居住。
定居香港後,張國燾在一家小報擔任著主筆工作,每天寫評論、專稿賺點稿費,養家餬口仍然困難。
走到這一步的張國燾,既對國民黨失望,也對共產黨無奈。
於是,他便與香港自稱「第三勢力」的人交集了起來,程思遠就是一個。
有一次在和程思遠喝茶時,張國燾竟然回心轉意了。
他吐露道:「思遠,過去我們搞政治都是跑龍套的角色,沒有意思,以後不再搞了,我們的孩子應該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
不過話雖這麼說,從之後張國燾的表現來看,他終究還是缺乏真正的信仰。
張國燾在報社沒幹多久,就和報社管理起了衝突,被掃地出門。
離開報社後,張國燾決定去干點別的,這時韓戰爆發了。
戰爭拉動了國際黃金價格猛漲,張國燾本對金融一竅不通,卻被資本迷住了眼,將自己5000美金的全部家當,投入進了金市。
本想著發財的張國燾沒有料到,新中國能拖住當時實力強大的美國,讓韓戰結束如此之快。
戰爭結束後,金市一蹶不振,金價暴跌,轉瞬間,賭徒本質的張國燾虧得血本無歸。
正所謂禍不單行,老本盡折的張國燾家中也出現了不幸。
他的妻子楊子烈在生活奔波中,摔斷了臀部盆骨,讓原本破產的家庭雪上加霜。
如此難堪的情況下,張國燾再也無法表現出之前的囂張跋扈。
他看著欣欣向榮的新中國,萌生了想要回歸的念頭。
中央的兩個條件
1953年春,張國燾第一次向中央提出了想回大陸的請求。
張國燾托在香港出版界工作的人,聯繫到了新華社香港分社的金堯如,將自己想回國的意願告知了他,表達出自己看到中國共產黨解放了祖國,心裡很振奮。
張國燾表示目前他也閒居在香港,想回來為新中國做點事,想回到黨和人民群眾之中。
他還向金堯如打聽,新華社有沒有可能向毛主席,向北京反映自己的願望。
很有可能,這只是張國燾在窮途末路時想來投靠撈好處。
但金堯如認為,張國燾願意主動回歸到黨和人民的領導下,畢竟不是壞事。
於是金堯如回到新華社香港分社,向當時的分社長黃作梅彙報了情況。
黃作梅表示,可以將張國燾的信反映到北京。
於是張國燾立馬連夜寫了一封信,信封上寫「毛澤東主席」,下屬「張國燾拜上」。
信的大致內容是:「毛澤東主席並劉少奇書記、周恩來總理,在你們和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新中國的勝利,我感到極大的鼓舞和深刻的愧疚,經過這兩三年的思考,我決心回到黨的身邊,在你們的領導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盡我一點綿薄之力,鞠躬盡瘁,以贖前愆。」
這封信似乎表現出張國燾的反省和懺悔,但事實並非如此。
黃作梅將張國燾的信送到了中共中央華南分局並轉中央,兩三個星期後中央收到了此信。
劉少奇在看到這封信後,以中央書記處的名義,給張國燾回了話:「回大陸是可以的,中央是歡迎的,但是有一個條件。」
那就是張國燾必須先寫一個報告給中央,深刻檢討在歷史上的嚴重錯誤,提出改過自新的保證。
金堯如將劉少奇的回覆帶到後,張國燾並沒有接受。
他拒不認錯,以為這樣就能逃離歷史的審判,這也更能說明張國燾的來投只是為自己求得生存空間,謀求利益。
之前口口聲聲說的為黨和人民,可見只是滿口胡言。
這樣的人就算回到黨和人民中,能真正為人民辦事嗎?
張國燾最後以「這幾天身體不太好,這件事以後再商量」為由,拒絕了以劉少奇提出的條件,之後再也沒有找過金堯如。
這第一次請求回大陸之事,以張國燾拒絕中央的條件而不了了之。
但在這次事件之後,張國燾並沒有與大陸斷絕聯繫,一直居住在香港。
1955年,張國燾通過香港友人,向人民政府提出,是否可以讓自己的二兒子張楚湘到廣州中山醫院學習。
這得到了周總理的批准。
張楚湘在廣州中山醫院學習五年畢業後,回到了香港行醫,保證了收入。
這也說明中央並不是無情無義,就算是叛徒,只要還表現出想為新中國建設服務,中央也會做到該做的人情幫扶。
但張國燾並不滿足,在1958年10月,他又一次表示想為政府做事,回到大陸,並且要求政府再給他一些生活補貼。
於是,關於張國燾第二次請求回國事件拉開帷幕,張國燾的要求被寫進了《關於張國燾最近情況簡報》文件里。
這一文件最後送到了中南海菊香書屋,毛主席親自進行了查閱。
毛主席敏銳地洞察了張國燾的內心,並沒有同意張國燾回國任職,不過關於補助一事,毛主席也提出了一個條件。
毛主席在《關於張國燾最近情況簡報》上批註道:「應勸張國燾割斷他同美國人的關係,如能做到這點,可考慮給予個人生活方面的補助,毛注。」
確實,張國燾在香港居住期間,因為其叛徒這一身份,美國中情局多次與之交往,想利用張國燾套出關於共產黨有用的情報。
張國燾見錢眼開,受不住美元的誘惑,幾乎每次中情局找來都會提供情報。
中共方面在收到毛主席的批覆後,通過不同渠道多次勸說了張國燾,要求張國燾與美國中情局斷開聯繫,但在人民和美元面前,張國燾選擇了後者。
張國燾表示,以前自己是個演員,現在則是觀眾,以後還是繼續當觀眾比較好!
此番話無疑就是明確拒絕了毛主席。
只要有誰資助他的生活,他就會倒向誰的那邊。
先前的叛黨還不夠,如今的張國燾在美元面前更是做出了叛國的舉動,毫無信仰可言。
張國燾的兩次回國請求,都收到了中央的回覆,中央積極與其對接。
毛主席和劉少奇提出了兩個條件:
第一,只要張國燾承認錯誤檢討自己背叛革命、背叛黨,寫下今後改過自新,可以回國。
第二,只要張國燾斷絕和美國人的聯繫,就可以得到生活補助。
但張國燾一個條件都沒有接受,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就算中央沒有要求,張國燾要是真心歸順,懺悔錯誤,也肯定是會主動去做,從這便可看出他的回國之念是極其虛偽的。
就這樣,張國燾最終失去了回歸大陸的機會,黨和人民也不會再信任他。
晚年吃苦果
張國燾兩次放棄回大陸後,在香港繼續生活了20年,其間總是擺脫不了貧困。
這就讓美國很好的利用了他。
因為韓戰後,美國對中國的實力倍感震驚,尤其關注中國共產黨的高層領導人。
於是美國的亞洲研究中心多次找到張國燾,想讓其提供關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相關情報,並告訴張國燾每次提供情報,都將會有豐厚的報酬。
已經淪為美元奴隸的張國燾,將自己能說出來的情報,基本全部都透露給了美國。
美國駐港總領事,先後居然拜訪了張國燾約20次,可見是要把張國燾問到油盡燈枯才罷休。
當美國情報局覺得張國燾已經提供不了其它有意義的價值後,就又將其拋棄在一邊。
在1961年,美國又找上了他,他應美國堪薩斯大學要求,開始撰寫自己的回憶錄。
作為報酬,堪薩斯大學每月給他2000港幣。
當時的每月2000港元,在香港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收入。
因此,張國燾耗時4年,完成了近百萬字的回憶,還授予該書英文版權。
1965年,張國燾的回憶錄《我的回憶》在香港《明報周刊》開始連載。
在回憶錄寫成後,張國燾對於美國再也沒有任何價值,被徹底拋棄。
不出幾年,張國燾便又重新過上了窮困潦倒的日子。
1968年,張國燾已進入晚年,加上妻子楊子烈殘疾,兩人都需要人照顧,於是他們準備投奔兒子。
張國燾的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長子張海威和三子張渝川都在加拿大的多倫多,次子張楚湘在美國。
張國燾和楊子烈,先去美國投奔次子張楚湘。
但作為在美國行醫的張楚湘似乎過得也不如意,並沒有精力來照顧這兩位行動不便的老人。
沒過多久,張國燾帶著妻子去加拿大投奔長子張海威。
但大兒子張海威在多倫多也只是一名老師,收入也不足以照顧張國燾和楊子烈。
兩位老人的到來,似乎也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沒過多久,張海威和張國燾了解到,65歲老人在加拿大是有權享受福利救濟待遇的。
張國燾就被搬進了一家免費養老院,與一個外國老人擠在了一間幾平方米的小屋子裡。
1973年,70多歲的張國燾又突患中風,留下癱瘓。
楊子烈也本是殘疾,無法照料他,因此,張國燾的晚年生活十分淒涼。
1979年12月3日,張國燾病死在加拿大的養老院中。
參考資料:
《叛逃者的晚年》少華
《張國燾欲回大陸內情》路海江
《張國燾回大陸未果始末》黨的建設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