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籍僑領李初陽的北斗往事

2020-08-01     溫州古道

原標題:溫籍僑領李初陽的北斗往事

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國北斗導航系統是由我國自主進行研發、設計、建設並運行的自有衛星導航系統,目的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時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北斗導航系統是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系統,也是獲得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許可的合法導航服務供應商。

近日,記者了解到,溫州旅美同鄉會名譽會長、今年66歲的溫籍僑領李初陽曾與北斗項目關係緊密。

近日,記者也有幸採訪了因今年美國疫情嚴重而一直逗留溫州的李初陽。

李初陽,畢業於我國海軍水面艦艇學院,曾參與我國第一枚洲際彈道飛彈試驗,當時任海軍編隊系列導航圖責任編輯。退役後,他回到溫州,直到上世紀90年代前往美國經商,並通過領事館參與了與我國早期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相關的開發。

參與執行導航任務立軍功

1970年,16歲的李初陽參軍,之後共在我國海軍部隊服役了20年。在部隊時,他畢業於有海軍軍官搖籃之稱的海軍水面艦艇學院。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由蘇聯援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蘇振華出任第一任校長的海軍最高學府。

正因為這樣的背景,1980年,他全程參與了我國第一枚洲際彈道飛彈(當時稱580任務)試驗,任海軍編隊系列導航圖責任編輯。

「580任務」,特指我國1980年洲際彈道飛彈試驗。1980年5月18日,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成功執行了東風5洲際飛彈的發射試驗測量,打撈回收的遠航任務。此次由18 艘艦船進行的遠航是新中國海軍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遠洋軍事行動,不僅標誌著中國地地戰略飛彈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也意味著中國海軍從此將逐漸走向遠海。

本次遠航任務,李初陽擔任海軍編隊里北方編隊導航圖唯一的責任編輯,順利完成任務後,榮立三等功。

此後,李初陽還在海軍部隊里參與執行了諸多方面的絕密任務。

參與北斗工程 情系故鄉

退役後,李初陽回到溫州,進入當時的溫州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就職。1995年,該公司將100萬元美金投資給溫籍僑領葉康松,李初陽作為該公司的首席代表赴美參與該項目具體事務。

1997年,中國駐美大使館武官處的負責人通過國防部預備役軍官檔案找到李初陽,因為他曾參與「580任務」等一系列我國導航定位系統的任務。我國自1994年起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當時「北斗一號」項目也剛啟動不久,國家希望李初陽能配合工作,將自己掌握的導航定位方面的技術與經驗為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建立作一些工作。

因為有參加「580任務」的特殊經歷,在美國許多年的李初陽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這項工作,並從此一直行事低調。

2002年4月,溫州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撤銷,李初陽選擇了留在美國。

李初陽是洛杉磯溫州旅美同鄉會的創始會員之一,在美國初期,他做過木材、建材等生意,之後,專注生產歐美婚禮相關的禮鞋,此前,美國該行業一直掌握在美國猶太人手中。通過他和合作夥伴的不懈努力。 目前,他的公司在該行業中成為美國最大的供貨商。美國前三名該行業大公司均為他們的客戶。

李初陽雖然常年定居美國,他也一直關注故鄉的發展,每年會回溫州一兩趟。溫州近年的洪災、颱風等事件,他也會以溫州同鄉會的名義積極組織並參與捐款。

受疫情影響,今年是李初陽逗留溫州最久的一年:「相比我當初常住溫州市區的時候,如今溫州人的素質提高了很多。溫州的城市交通和建築建設,最近幾年的變化也非常快。」他這樣評價溫州這些年的變化。今年以來的中美疫情控制對比,也讓李初陽深切感受到了中國制度優於西方制度。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溫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翁卿侖

監製:劉曜 朱聞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979p3MBd8y1i3sJpv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