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最奇特的一座山,被譽為「空中花園」的地方,你去過嗎?

2022-07-07     溫州古道

原標題:浙江最奇特的一座山,被譽為「空中花園」的地方,你去過嗎?

文圖:寒江雪

我只知道世有並蒂花開,卻不承想方山還有雙月天湖。一湖藍得深沉,如藍寶石。一湖綠得純粹,如綠翡翠。我喜歡方山,除了它的仙氣,靈氣,還有是因為那無處不在的山之清,水之澈、墨之香,書之幽。無不讓我陶醉,讓我神往!

早上起來的時候,發現陽光特別明媚,如此晴好天氣,豈能辜負?於是就決定外出遊玩。前段時間曾經去了一趟南嵩岩,對與其毗鄰的方山一直仰慕已久,於是不負秋色,不負韶光,抓起水壺背包,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方山在溫嶺西北部,系雁盪山八大景區之一,是國家級4A景區,方山層巒疊嶂,氣勢磅礴,四圍石壁均在百米以上,山頂平直如砥,形如方盒,因而得名。山上有羊角峰、羊角洞和雲霄寺。主要景點有方岩書院、鵲橋、上下天湖、兩宜亭、日月同輝亭等。

進入方山景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有著千步之寬形似國畫的大型峭壁和懸崖上蒼勁有力的「鎮山」二字;

方山,雖然也有著黃山的雄、險、奇、秀。但這裡的遊人並不多。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幾乎看不到人影。行走其間有種天地悠悠,過客匆匆的蒼茫感……

冰玉亭,多麼美麗的名字!它總讓我想起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里的那句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方山上的廟宇較多,有雲霄寺,奇峰宮等大大小小寺院好幾處,是一座充滿著靈性的仙山,是一塊求佛問道的絕佳風水寶地!

方山奇峰也較多,較有名的有五象峰,文筆峰、白象岩等。這些山峰千姿百態,形象逼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它們惟妙惟肖,看什麼像什麼。

五象峰,位於方山北側懸崖。100米寬的懸崖被垂向節理切割,產生的群象並立的景觀,又稱群象岩、五象嶂。嶂壁書「圓夢」二個大字。

文筆峰,位於方山北側懸崖。五象嶂下一數米高的孤峰,自仙天門望之,狀如巨筆,號文筆峰。

從這座懸空的拱橋上過去,就看到仙天門了。

在仙天門能看到大大的「圓夢」兩個字。

站在仙天門回望山下的廟宇,佛塔,雲蒸霞蔚,隱隱中就有了一份空靈的仙氣繚繞。

才過仙天門,又入雲霄寺。

寺前的許願樹上掛滿了許願帶,紅紅的一片。心誠則靈吧!

多寶佛塔。共七層疊加在一起,每層里外皆鑲有佛像,有樓梯可以層層繞上去。

雲霄寺的邊上有石級可以上行方山台頂。這一段路垂直上升,較陡,爬起來有些費力,好在自己平時堅持運動,所以,還是很快就爬上去了。

再沿山路繼續盤旋不多時,眼前視野豁然開朗,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片空曠坦蕩宛若世外瓊台的空中平原。

登頂後又要爬九曲迴環盤旋的天梯,才能下行到下面的一個湖。

從谷底回望雲霄寺。

登上鵲仙橋,不禁想起秦觀的那首《鵲橋仙――纖雲弄巧》: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過鵲仙橋,看見新砌的石階底端靜謐地躺著一汪碧綠的「天湖」,像鑲嵌在翠谷中的玉帶,又像幽藏在丘壑里的明鏡,更像一位品性高潔、超凡脫俗的隱士。走近一看,旁有石碑上書「瑤池」兩字。嗬,原來我竟已登臨「仙界」。徜徉湖邊,欣賞著「瑤池」那仿佛能照徹靈魂的清澈澄凈,感受著「瑤池」那夢幻般的淡泊寧靜。

陽光把瑤池的水映襯得分外清亮。

瑤池邊上的懸崖上有塊石碑,字跡已模糊不清了,只依稀能辨認出方山,古剎,紅日等字。

日月同輝亭被幾位帥哥搶先占領了,無法上去,只能遠遠的拍張照片,表示曾到此一游。

離開日月同輝亭,上行數百米,是一座橫跨天塹的「鵲橋」。這是在兩座對峙的絕壁間用鋼索和木板架起的懸空在深谷之上的橋,兩側有繩索作圍欄。

人行其上,搖擺晃蕩,驚險刺激。俯瞰橋下深淵萬丈,翹首仰望天高雲淡,環顧四周峰巒如畫。

鵲橋邊上是牛郎峰,玉女瀑,潺潺流水,千年唱和著她們天上人間的愛之神話!

再往上走就是方山台頂了。草木蔥蘢,翠竹蔭蔭,儼如空中花圃。

坐在台頂上,清風撲面,心曠神怡,仿入世外桃源,浮生種種不快,煩惱,渾然忘卻……

登山望遠,台州,溫嶺一帶,盡收眼底。

方山最美的風景,溫嶺十景之一的上下天湖(雙月天湖),就在頂上。

上下天湖好似璀璨天宮裡落到人間的兩顆明珠,好似有著壁立千仞,俯瞰平川霸氣之方山眼眸。晨暉中,她散發著燦爛的生機躍動,月光里,她蕩漾著晶瑩的藍色幽夢。

一個人靜靜的環湖而行,醉在這仙境般的湖水裡,已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夢裡?還是夢外?

天湖之水美兮,如洛神。巧笑兮,明眸善睞!

我想做它柔波里的一尾魚,游弋又游弋……也想做它秋眸里的那輪月,清亮又清亮……

可我,什麼都不是!我只是空中飄忽的那一朵雲彩,偶爾投影在它的世界,蕩漾在它的波心。那驚鴻一瞥的美麗後,我終究要離去……

美麗的東西都是用來懷念的!而我,註定只能在一首詩的時光里,把一份心動,靜靜地來書寫。

從上下天湖下來,正好走了一個小環線,又回到了雲霄寺。

寺前的涼亭和多寶佛塔,把雲霄寺襯托得更加美麗。

從雲霄寺下行,原路返回南北斗洞。

方山山麓,象鼻岩側,梅雨瀑邊,有一座方山十景之一的書院――方岩書院。她得山之仁,納水之智,為明朝皇帝親批的高等學府,是當代人民修建的文化文物紀念館。

方岩書院的右側,有個沿節理帶內凹的岩龕。洞口3X3米大小,深5米左右。洞底裂縫中少量泉水瀉出,成一小潭,謂之「右將軍洗墨池」。峭斗洞所在位置為鎮山嶂一幽谷,內凹成半弧,故名峭斗。

相傳王羲之遊方山避雨到此,看見這方池水大喜,就在洞中寫下了《游西郡記》,並在池中洗筆凈硯,於是水池就成為右軍洗墨池。至明代,附近的謝鐸曾在此讀書,後官至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監祭酒。於是峭斗洞具有了濃重的書卷氣,成為歷代騷人墨客以詩會友的好地方。

峭斗洞上有懸崖峭壁凹成半弧形,稱為峭斗嶂。峭斗嶂高聳雲天,上有一流飛瀑輕瀉,水瀑被風吹散,飄飄洒洒,至岩腳成為濛濛細雨,這就是梅雨瀑。

水瀑散成萬斛銀珠傾瀉,如天女散花,飄飄洒洒,如霧如紗。瀑布底下是水滑可鑑的梅雨潭。

方岩書院聽梅雨瀑,洗墨池前聞翰墨清香,浪漫又愜意!

從方岩書院下行百米處就是白龍瀑。

漫布從懸崖垂直下墜,珠玉飛濺,氣勢頗為壯觀。至谷底成一潭。就是白龍潭。

潭上有一亭,可聽風,賞雨,看瀑。自在又清涼。

這是大象岩,位於方山平台西南端。方山西端崖壁突出,崩塌作用產生一岩柱,上下與平台相連,中間分離,狀如巨象垂首,舒鼻飲水。故名大象岩。

從大象岩出來,就是北出口處。

行走在北出口的路上,看一片片枯葉無風自落,帶著宿命感,下行得無牽無掛。於是,內心也就有了一種歲月靜好的釋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351c9f8bc9e63b3ea4ba36b6f4012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