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12日 · 「長江三督」李純

2022-10-12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12日 · 「長江三督」李純

1920年10月12日,前江西都督李純自殺。

地點:

南京

類別:

人物

李純像 圖源:維基百科

1920 年 10 月 12 日,前江西都督李純在南京自殺,年 53 歲。

李純(1867 年- 1920 年),字秀山,直隸天津河北(今天津市河北區)水梯子人,直系將領,南開大學早年捐贈人之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民國初年各省都很亂。從 1911 年辛亥革命到 1926 年北伐軍占領南昌,16 年間江西省走馬燈一般換了 9 個督軍,本篇講述的李純不是 9 位督軍中最有名的,但影響力也不小,他被稱為「長江三督」的靈魂人物。

李純贈給日本文豪德富蘇峰的照片 圖源:維基百科

「長江三督」即長江中下游湖北、江西、江蘇三省的督軍。督軍(亦稱都督,後改稱督理、督辦)是民國初年各省最高軍事長官,總攬全省軍事政治大權,在那個槍桿子說話的年代,後來另設民政長並沒有多大話語權。北洋政府的統御力有限,各省督軍都成了土皇帝,有極大的地方自治權,軍閥割據與混戰由此而來。

當時,中國的南方(不僅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北、江西、江蘇三省的督軍勢力最大。讀者可能會發現,沒有湖南、安徽。這是因為湖南還落後,安徽雖然有皖系,經濟也不行。請注意早期的長江租界城市:武漢(湖北)、九江(江西)、鎮江(江蘇)、上海(江蘇)。

有租界就有錢,有錢就養得起兵,有軍隊就有話語權。三省以長江為聯通,常常結成經濟、政治甚至軍事同盟,以其強大的實力左右國家政局。「長江三督」的本質,就是長江中下游諸省基於利益而建立的聯盟 。

李純在小站新軍期間,約 1895 年 圖源:知乎

李純於 1867 年出生於天津,家庭貧寒。少時隨姐夫投軍當差。17 歲被保送進天津武備學堂第二期學習。1895 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建立新軍,28 歲的李純任督隊稽查先鋒官。1902 年,李純在教練處總辦馮國璋手下任職,李純是馮國璋的外甥。

1905年,在北洋新軍舉行的秋操中,李純因指揮新軍訓練有素,備受袁世凱賞識。演習後,李純升任第一鎮第二協第三標統帶,從此成了袁世凱的親信。1907 年,李純任陸軍第六鎮第 11 協統領,駐軍保定。

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李純率部隨馮國璋南下鎮壓革命。11 月 27 日,李純率部攻占漢陽,與革命軍隔江對峙,為袁世凱立下了戰功,成為北洋重要將領之一。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李純被授予陸軍中將,任陸軍第六師師長,駐河南信陽。

李純像 圖源:知乎

李純能夠崛起成為一方諸侯,全賴江西督軍李烈鈞所賜。

1913 年初,袁世凱與國民黨已無法相容。4 月,袁發動秘密動員令,開始軍事部署,向國民黨動手。為了防止時任江西督軍李烈鈞的反叛,他命令李純第六師從信陽調防武漢,並向贛北移動。6月,袁下令免去李烈鈞職務,李純第六師從湖北進入江西,開往九江、沙河一帶布防。

7 月 12 日,李烈鈞在湖口發動二次革命,率領討袁軍向九江進攻,面對的則是早有準備的李純部隊(見《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二次革命,湖口首義》)。雙方在今濂溪區十里舖(請注意報刊上為「十里埠」)、沙河街,以及瑞昌、德安等地展開激戰。

潯江起事後之鄂渚談 《申報》1913年7月21日

雙方兵力懸殊,且李烈鈞手下人心不齊,討袁軍連連失利。7 月 25 日,李純部隊攻陷湖口。8 月 18 日占領南昌。9月,二次革命宣告失敗,李烈鈞逃往日本。在鎮壓二次革命期間,李純先任江西宣撫史、江西護軍史,後接替黎元洪(實際未上任),成為了第 6 任江西督軍。

李純督贛四年,勢力越來越大,他與江蘇督軍馮國璋、湖北督軍陳光遠一起被稱為「長江三督」,他們同為直系軍閥,在軍事政治上互為同盟,勢力越來越大。

2016 年,馮國璋聯合李純等人署名「五將軍密電」,要求袁世凱「迅速取消帝制,以安人心」。「五將軍密電」給了袁世凱致命一擊,袁只好宣布取消帝制,不久病亡。

八月六日大總統令 《申報》1917年8月8日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發生激烈的內鬥。1917 年 8月,副總統兼江蘇都督馮國璋進京代理大總統,他將都督的位置留給外甥李純,江蘇都督可是江南第一肥缺。原湖北都督陳光遠接任李純成為江西都督,李純、陳光遠和新任湖北都督王占元合稱為新的「長江三督」,是馮國璋直系的嫡系勢力,三督中的靈魂人物當然是李純。

按本系列的慣例,歷史人物的事跡如果和本市、本省無關,則儘量簡述。

離開江西後,李純的軍政勢力越來越大,成為政壇的風雲人物。然而好景不長,1918 年,馮國璋在內鬥中失敗下野,1919 病逝。舅舅走了,外甥也沒了靠山。1920 年,李純任江蘇督軍兼長江巡閱使,江西都督陳光遠已經不買他的帳,江蘇省內反李純的輿論高漲,內外交困的李純萎靡不振。1920 年 10 月12日,李純在南京督軍署中自殺,享年 53 歲。關於李純的死因,說法甚多,本篇不述。

圖源:《李純全傳》,1920 年

李純斂財有術,據傳在天津擁房萬間。1919 年,張伯苓初創南開大學,經費拮据,李純同意捐出資產的四分之一,約 50 萬銀元,作為南開大學的永久發展基金。款還未付,李純自殺,家人仍將 50 萬銀元如數交付。可以說,沒有李純,就沒有今天的南開大學。

關於李純在江西四年的統治情況,目前很難查到更多的記載。在政治方面,李純所受詬病甚多,他入主江西後,發布戒嚴令,採用高壓政策,大肆抓捕革命黨人,摧殘民主,江西的國民黨人逃匿一空,造成其後的很多年內,贛籍國民黨人在江西一撅不振,與南方其它省份相比,江西也一直未能形成地方勢力。

在民政管理方面,與那一批驕橫的北洋軍閥相比,李純比較注意清譽(據說這也是他自殺的主因),在江西期間聯絡士紳,並不太干預民政,政聲頗佳。李純離開江西時,江西百姓熱情挽留。

這種「熱情」令人起疑,如今那些被老百姓哭著喊著不捨得的父母官,進去的可不少。筆者讀民國時期上海出版的《李純全傳》,覺得其中有句話寫得實在:「純於民政,自謂不加干預,一聽省長為之,然此言亦匪實(不實)。據余所聞,純頗喜薦用私親,知事(縣長)及稅員中,其親戚故舊頗多數耳。」

圖源:《李純全傳》,1920 年

將各縣縣長、稅務官都換成自己人,當然可以放手讓省長干。李純從一個窮小子成為富可敵國、擁房萬間的大軍閥,他的錢從哪裡來的?鎮壓二次革命之前,他只是個師長,後來督贛省四年,督蘇省三年,他的巨額財富是怎麼來的?

是沒有李純,就沒有今天的南開大學,還是沒有江西、江蘇的民脂民膏,就沒有今天的南開大學?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96e43376f5faf815be76db5603c15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