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莫愁,「不可一世」終於付出代價

2022-07-29     好歌獻給你

原標題:吳莫愁,「不可一世」終於付出代價

庾澄慶憑藉一己之力,把他的「愛徒」吳莫愁再次送上了風口浪尖。

吳莫愁興高采烈地發文為「恩師」庾澄慶慶生,結果庾澄慶卻說:今年這金花百雞獎是你的了。

世人皆知金雞百花獎,對「金花百雞」卻是聞所未聞,但看上去就不像是好詞。

意識到錯詞欠妥的庾澄慶,後來又將文案改成了「金雞百花」,這才避免了一場軒然大波。

但庾澄慶的這位「愛徒」吳莫愁,著實有些一言難盡。

當年她參加完第一季《中國好聲音》,頂著亞軍的頭銜吃盡了冠軍的紅利。

彼時,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吳莫愁,成了人盡皆知的當紅「巨星」,簡直火得一塌糊塗。

代言費過億、各種資源接到手軟,她的廣告甚至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

不過,當年不可一世的吳莫愁,後來的境遇也足夠令人唏噓。

從9年前代言費過億,到如今參加節目《浪姐》「一輪游」。

消失了3年的吳莫愁,終於為她曾經的不可一世付出了代價。

一、出道即巔峰

大家印象中的吳莫愁,到底是什麼樣子?

大概就是飛到太陽穴的眼線,調色盤一樣的眼影。

熱烈的大紅唇,奇形怪狀的禮服。

很潮。

但是大家看不懂。

作為第一季《中國好聲音》的全國亞軍,節目剛播完,吳莫愁就順利簽約了公司。

根據她的長相和性格,公司將她定位為「中國版的Lady Gaga」。

仿得了Lady Gaga放蕩不羈的妝容,卻仿不了Lady Gaga放蕩不羈的性格。

所以,吳莫愁熱烈綻放後的慘澹收場,從開始便已埋下伏筆。

其實《好聲音》最想捧的人並非亞軍吳莫愁,而是冠軍梁博。

不過這小子一心撲在音樂上,前腳拿下冠軍,後腳他就出國留學。

所以公司退而求其次,將吳莫愁推成了娛樂圈的「頂流」位置。

手握大把資源,強勢登頂歌壇,不可一世的吳莫愁在名利場上乘風破浪。

看過第一季《中國好聲音》的觀眾,有誰不曾被那首爆發力十足的《price tag》震撼過呢?

伴奏響起,她野性十足,充滿力量。

伴奏結束,她略帶青澀,難掩緊張。

沒有大濃妝,沒有奇裝異服。

有的,只是20歲的純粹與真實。

不奪人眼球,卻沁人心脾。

一曲唱罷,她順利進入導師庾澄慶的戰隊,開啟了不可逆轉的命運之門。

初舞台上的她,絕沒有後來裝扮的那般狂野與奔放。

相反,真正的她脆弱又細膩。

她會在車輪戰時緊張到忘詞,差點為自己的演藝生涯添上一筆濃墨重彩的「翻車現場」。

也會在賽前抹眼淚,一個人躲起來偷偷自責,擔心辜負導師的期望。

好在,庾澄慶懂她的聲音,也懂她堅強外表下的脆弱。

一次又一次的鼓勵,一次又一次的堅定選擇。

庾澄慶終於將這個張牙舞爪的脆弱女孩帶到了決賽舞台。

獨特的煙嗓,高超的唱功,氛圍感十足的舞台表現。

亞軍,她實至名歸。

雖然公司沒有順利簽到梁博,可對於吳莫愁的潛力,他們同樣寄予厚望,毫不吝嗇地將全公司資源盡數砸在她身上。

請Lady Gaga的御用造型師幫她設計造型。

為她出單曲,做專輯。

代言拿到手軟,三星、沙宣,甚至是百事。

拍廣告,和蔡依林、郭富城、黃曉明合作。

2013年,堪稱「吳莫愁之年」。

從時尚界到財經圈,她開啟了「瘋狂刷臉」之旅。

小到飲料瓶瓶身廣告,大到地鐵站的戶外廣告牌。

環顧四周,到處都是吳莫愁代言的廣告。

甚至連紐約時代廣場的大螢幕,也被她刷了屏。

而這些廣告都有一個共同點:烈焰紅唇+猙獰表情。

奪人眼球,誇張十足。

可不得不說,這種「放蕩不羈,不可一世」的路數,確實為她帶來了極好的經濟效益。

代言費過億,年收入躍居歌手排行榜第一。

而代價是,一年365天光商業活動就擠占了360天。

在各個城市間穿梭奔波,最高紀錄一天飛三個城市。

沒有時間休息,更沒有時間做音樂。

作為一個歌手,她有了錢,卻丟了歌。

二、音樂的初衷

商業價值和音樂情懷的取捨問題,對於歌手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人們起初總是不可一世的「兩個都要」,最後卻往往為了前者,拋去後者。

而吳莫愁,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在商業價值和音樂情懷的抉擇中,她永遠無法心安理得地拋棄後者。

畢竟,音樂貫穿了她的全部生命。

從出生起,吳莫愁就註定和音樂糾纏不清。

她的母親,是一個恬靜文氣的英語教師。

她的父親,則是一個浪蕩不羈開著大篷車到處演出的流浪歌手。

小時候吳莫愁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跟著父親的大篷車全國各地遊走。

大篷車開到哪裡,他們就唱到哪裡。

在父親的影響下,吳莫愁也愛上了音樂。

2001年,年僅9歲的吳莫愁,便在父親的鼓勵下拿到了歌唱比賽的獎盃。

眼見女兒是真的熱愛音樂,父親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支持她。

MP3、復讀機、各種歌手磁帶光碟,父親從不吝嗇。

甚至到了她四年級時,父母一狠心,直接將她送去寄宿制的音樂學校。

在這裡,她認識到不少熱愛音樂的小夥伴,以及負責的老師。

她暗下決心:將來我要讓所有人通過音樂,知道我的名字。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她的名字,卻不記得她的音樂。

乘著《中國好聲音》的風,吳莫愁一路青雲直上。

沒有誰不曾聽過她的名字,也沒有誰不曾看過她的廣告。

只是大家對她的印象並非某首代表性的歌曲,而是誇張的妝容和造型。

成名之後,她的生活被工作塞滿,一度連聽歌的時間都沒了。

等到她突然想到音樂的初衷,並想將它撿起來時,為時已晚。

吳莫愁突然爆火的第二年,有關她的負面新聞便層出不窮。

起先是網友在論壇討論她造型怪異,罵她博眼球沒實力。

後來有人爆料稱,一個5歲的孩子被她的地鐵廣告嚇哭了。

猙獰的表情,陰暗的畫風。

別說小孩兒了,就是大人猛地一看都得嚇一跳。

(前方高能!!)

這根導火索直接點燃了大眾對吳莫愁的不滿,掀起了跟風嘲諷她的全網狂歡。

有機構煞有其事地對明星進行排名,將她選為「最丑明星排行榜榜首」。

一時之間,吳莫愁成了各路媒體圍攻的對象,網友負面情緒的宣洩口。

原本以為可以兼顧商業價值和音樂情懷,然而她並沒有做到。

面對網絡暴力,她的不可一世蕩然無存。

面對大眾的群起而攻之,她不知所措,無能為力。

沒有人願意幫她說話,沒有人願意趟這趟渾水。

除了庾澄慶。

言語上力挺,「吳莫愁是天賜的禮物。」

行動上支持,跟她合作單曲並一起拍攝MV。

吳莫愁當然對這個在困境中拉她一把的人心懷感激。

當上《金星秀》被問及和庾澄慶的關係時,她直言:

「他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恩師。」

只可惜媒體選擇性的看不見「恩師」二字。

抓緊那句「關係確實不一般」大書特書。

這期節目一播出,大家對吳莫愁造型上的討論,轉移至對她和庾澄慶之間關係的討論。

大家抓住一系列細枝末節,甚至不惜生搬硬套。

硬是為倆人編造出一套「禁忌師徒戀」的劇本。

這幾乎直接斷送了吳莫愁的職業生涯。

三、巨星的消失

和庾澄慶的緋聞傳出後,吳莫愁始終是沉默的。

她原本以為,清者自清,媒體沒法將白的說成黑的。

所以她從不在網上和謠言者爭辯,也鮮少對緋聞做出澄清。

只有一次在活動中聲明「我們只是師生關係」,此外再也沒有回應。

可惜,清者自清在娛樂圈並不適用。

她的沉默被放大為默認,她的躲避被解讀為心虛。

到了最後,她每發一條微博,都會被七拐八彎的扯到「官宣戀情」上。

而庾澄慶顯然沒有她這麼天真,以為不回應媒體就會放過他。

他在各種採訪中否認謠言,甚至放話要跟造謠者對簿公堂。

為了避嫌,庾澄慶主動和這個曾經的愛徒切割關係。

沒有作品支撐的人氣就像是華美的煙火,只耀眼的綻放一瞬。

經歷嚇哭小孩,以及師徒離散兩場風波後。

吳莫愁由盛轉衰,從「當紅巨星」變成了「消失的巨星」。

2015年,這是吳莫愁從《中國好聲音》爆火的第三個年頭。

前一年,她還各種代言拿到手軟,出場費數以億計。

這一年,她的資源斷崖式下降,在第四季《中國好聲音》中,幫唱鏡頭被「一剪沒」。

第一季《好聲音》是她衝鋒的號角。

第四季《好聲音》則是她衰落的前奏。

2015年之後,吳莫愁逐漸淡出大眾視線。

一夜之間開滿遍地的廣告牌,又一夜之間退潮般盡數落去。

再度聽到她的現狀,已經是兩年後的事情了。

當然,也不是什麼好事。

2017年,一張圖片登頂微博熱搜,相關詞條是「吳莫愁耍大牌」。

照片中吳莫愁端坐在凳子上,三個工作人員在旁邊伺候她穿襪子。

這次,吳莫愁不再像「師徒緋聞」那樣置之不理。

事發當天,她立馬怒氣沖沖的發微博解釋。

爆料天下知,澄清無人看,這已經是娛樂圈的老傳統了。

所以,壓倒吳莫愁的稻草又多了一根:耍大牌。

這次事件剛過去沒幾天,吳莫愁又在微博上激情開麥,暗指某女歌手搶了自己的資源。

她微博中的所有線索,統統都指向了取代她登上《明日之子》的張碧晨。

張碧晨粉絲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兩家粉絲從此開始互相開撕。

粉絲量稍弱的吳莫愁當然敵不過對方。

謾罵、侮辱,她又經歷了一遍幾年前的網暴。

在娛樂圈沉浮這兩年,吳莫愁早已心力交瘁。

她想抽身,想找回失去的初心,卻無法下定決心。

直到,一件噩耗傳來。

四、失落的初心

吳莫愁最初開始唱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的父親。

自從四年級上了寄宿學校之後,她每年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暑假寒假。

因為這時她就可以跟著父親的大篷車到處唱歌。

一邊在專業的藝術學校學習專業知識。

一邊又跟著父親的大篷車到處歷練。

吳莫愁進步的很快,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按照她的勢頭,考上夢寐已久的瀋陽音樂學院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高考前一星期,正當吳莫愁在教室里埋頭衝刺時,她最最親愛的父親離開了人世。

從此,她的歌聲中背負的不再是她一個人的夢想。

更有父親未完的夢想,以及她對父親難以排解的思念。

她將父親的圖案刻在身上,陪著她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演出。

也看著她如何一夜爆火,又如何在名利中逐漸丟失了唱歌的初心。

2019年,吳莫愁母親病重。

自從父親去世後,母親就成了她的精神寄託。

她推掉所有工作,日日夜夜陪在母親床邊。

看著病床上母親憔悴的面龐,以及手臂上父親的頭像。

吳莫愁突然回想起當初和父親在大篷車上走南闖北的日子。

沒有高昂的出場費,沒有華貴的服裝。

只有對音樂的熱愛,絕對純粹的熱愛。

她撥通了經紀人的電話:「把所有工作都推掉吧,我想休息了。」

一推,就是整整三年。

這三年里,吳莫愁在大眾視野里消失的乾乾淨淨,仿佛從來沒有存在過。

而她自己,則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

陪母親散散心,搞搞音樂唱唱歌。

有時候實在沒錢了,就去小縣城裡接商演。

錢不多,但是一定要唱自己喜歡的歌。

經過三年的療愈與反思,她逐漸撿起了失落的初心。

在2021年的《好聲音》舞台上,她以導師助理的身份整裝再出發。

她擦去了誇張的眼線,熱烈的紅唇。

不再張牙舞爪,不再被誇張的外殼裹挾。

在《閃光的樂隊》中,她將最真實的自己和盤托出。

社恐,敏感,不愛說話。

會在演唱時閃閃發光,也會因為自己拖累團隊的後腿而自責落淚。

在2022年《浪姐》舞台上,她再度鼓起勇氣,朝觀眾推銷消失了三年的自己。

可惜,第一場公演,她就以倒數第二的人氣離開舞台。

九年前,她是天之驕子,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九年後,她是資本棄子,人氣慘澹,翻紅無路。

因為她的不可一世,吳莫愁付出了足夠的代價。

這代價是斷崖式下降的代言費,是突然消失的人氣,還有差點撿不回的初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794d1c1b6f19ef8dc70e6a5b142b3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