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三位太平軍戰將,第一位擊斃八旗名將僧格林沁

2022-07-26     仲安筠

原標題:被忽視的三位太平軍戰將,第一位擊斃八旗名將僧格林沁

太平天國陣營里的名將,前期有韋昌輝、石達開、胡以晃、曾天養、林鳳祥、李開芳;後期則為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等,這些戰將都是最為人所熟知,最受大眾關注!其實,天國名將遠不止這些,很多戰將的能力甚至強於他們,只是被人們忽視了!在此,筆者就來說說幾位被埋沒的名將,最後一位比李秀成還硬氣。

第三位、差點活捉曾國藩——襄王劉官芳。在猛將如雲的太平天國陣營里,天地會出身的劉官芳雖然作戰勇猛且善於防守,但表現的機會不是很多,天京事變之前,他只是作為韋俊的配角而存在。1855年,太平軍第三次攻克武昌後,劉官芳才得以施展自己的軍事才幹;他協助名將韋俊鎮守武昌,屢次擊退胡林翼所部湘軍來犯,湘軍創始人羅澤南陣亡,因功受封襄王。1858年,韋俊無奈被逼投降後,劉官芳聯合古隆賢、黃文金奪回池州,被授予右軍主將,開始有了獨擋一面的機會!1860年初,劉官芳率軍挺進贛北,牽制和春、張國梁軍團,為李秀成實施「圍魏救趙」之策,摧毀江南大營創造條件。1860年冬,劉官芳從北面進攻祁門大營,大軍越過羊棧嶺,將曾國藩團團包圍,嚇得曾國藩連寫幾封遺書,說「萬難支持,軍事日危,旦夕不測」。遺憾的是,由於李世賢、黃文金等分兵往湖北、江西、安慶等地作戰,以致劉官芳孤軍作戰,最終鮑超來援,太平軍就此撤退,否則曾國藩很可能在祁門就被活捉了。1863年,劉官芳駐守金壇,利用磚石等簡陋武器連續擊退戈登洋槍隊的三次進攻,打死洋兵無數,史稱「磚石之戰」。1864年4月,清軍水陸並進,大舉進攻長興,守將劉官芳在外援全無的情況下堅持與強敵戰鬥十多天,城池被攻破後,劉官芳親自帶領部眾堵住缺口,力戰身亡。

第二位、綽號「黃老虎」——堵王黃文金。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陣營中敢於打惡仗,打血仗的將領屈指可數,第一是陳玉成,第二便是綽號「黃老虎」的堵王黃文金。作為太平天國的創始人之一,黃文金絕非等閒之輩,1851年春,他親率兩千人馬從博白趕往金田參加起義,並一路殺向南京,經常以少勝多,所立戰功無數。按照資歷,他遠高於陳玉成和李秀成等人;論軍功,他也不遜於這兩位青年將領。但是,他卻得不到賞識,官至和爵位要低於很多後生輩,這著實令人不解。1855年,黃文金鎮守湖口要塞,屢次擊退李續賓、塔齊布等湘軍名將來犯,常以少勝多,擊斃湘軍水師將領蕭捷三,故曾國藩和胡林翼稱其為「黃老虎」。1864年4月,太平天國敗局已定,浙江也只剩下湖州一座大城在手,而名將左宗棠又誓在奪取城池。但是,黃文金絲毫不畏懼,而是迎戰左宗棠,並擊斃清軍和「常捷軍」七千多人。天京被攻破後,黃文金迎接幼天王洪天貴福進入湖州,隨後又護送去湖北與扶王陳得才匯合,至寧國時不幸犧牲。羅爾綱在《太平天國史》中寫到:「自文金死,軍隊失去了英勇的統帥,隨幼天王入贛的軍心始散,遂致石城一役,全軍覆敗。」

第一位、棄文從武——遵王賴文光。金田起義後,長期擔任文職官員的賴文光並沒有太突出的成績,天京事變後,洪秀全令其去江西招兵買馬,擴充軍隊,隸屬陳玉成部。雖然是半路出身,但賴文光的軍事才能卻十分了得,堪稱大將!安慶陷落後,賴文光建議陳玉成向湖北進軍,拿下荊州、襄陽,然後聯合張樂行捻軍,在湖北中部建立根據地,進而威脅武漢。可惜,陳玉成不聽,偏偏去了皖北孤城廬州,後來又中了苗沛霖之計,不幸身亡。1863年,賴文光奉李秀成之命,從陝西、河南揮師救援天京,一路破敵無數。天京陷落後,扶王陳得才又在霍山打了敗仗,賴文光部成為孤軍,於是他便聯合捻軍,意圖東山再起!加入捻軍集團後,賴文光成為東捻軍的首領,真正有了獨擋一面的機會!1865年,賴文光在山東曹州設伏,全殲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部精銳騎兵一萬多人,僧格林沁戰死,大清失去了最優秀的滿蒙名將。1867年,賴文光在湖北連續擊敗淮軍名將郭松林、張樹珊、劉銘傳,軍威大振!1868年春,賴文光所部四面受敵,不幸因傷在揚州瓦窯鋪被俘虜,英勇就義!賴文光在《自述》中寫到:「惟一死以報國家,以全臣節。」誓死不投降清廷,這一點比李秀成硬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5bd8d6f7d608d23a5104f28831fce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