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白芍和赤芍有何區別?

2023-07-24     PSM藥盾公益

原標題:本是同根生,白芍和赤芍有何區別?

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扶宇

芍藥

芍藥作為中藥應用的歷史悠久,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芍藥為中品「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生川穀及丘陵」。南朝梁代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首次提出芍藥有白、赤之分,在他的著作《本草經集注》中記載,芍藥「今出白山、蔣山、茅山最好,白而長大,余處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雖未明確劃分出白芍、赤芍,但提到了藥材的性狀、產地與功效的差異。

簡而言之,在梁代之前,只有芍藥,沒有白芍、赤芍之說。而在陶弘景之後,我國的醫藥學家經過前人的用藥經驗積累和總結,也開始認識到芍藥的白、赤之分。到了現代,《中國藥典》中已不再記載芍藥,而是分別記載了白芍和赤芍兩種中藥。

那麼,本是同根生的白芍和赤芍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查閱歷代本草和醫藥書籍,其中不乏對於白芍和赤芍的功效差異記載,如下:

金代,《註解傷寒論》:「芍藥,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

明代,《本草綱目》:「白芍藥益脾,能於土中瀉木。赤芍藥散邪,能行血中之滯。」

現代,《本草正義》中闡釋得更透徹:「一為補血養肝脾真陰,而收攝脾氣之散亂,肝氣之態橫,則白芍也;一為逐血導瘀,破積泄降,則赤芍也。」

綜上,我們可知白芍的功效偏補、收,既能補肝血養肝;又能柔肝、斂肝、疏肝,兼能安脾;而赤芍功效偏瀉、散,長於清熱涼血,能清血分實熱,活血化瘀,兼瀉肝火。「土中瀉木」是指在調理脾胃的同時能疏利肝膽。

區別一

-

白芍

赤芍

基源植物

毛茛科植物芍藥的乾燥根

毛茛科植物芍藥或川赤芍的乾燥根。

產地

主產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於內蒙古、遼寧、河北、甘肅等地。

浙江產者,稱為杭白芍,品質最佳;

安徽產者,稱為亳白芍,產量最大;四川產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產量亦大。

加工處理方法

夏、秋二季釆挖,洗凈,除去頭尾和細根,置沸水中煮後除去外皮或去皮後再煮,曬乾。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根莖、鬚根及泥沙,曬乾。

藥材性狀(飲片)

呈類圓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紅色或類白色。切面微帶棕紅色或類白色,形成層環明顯,可見稍隆起的筋脈紋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酸。

呈類圓形切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麵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

性味歸經和功能主治

苦、酸,微寒。歸肝、脾經。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用於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脅痛,腹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

苦,微寒。歸肝經。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扑損傷,癰腫瘡瘍。

不適宜人群

本品屬寒涼之品,因此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脾胃虛寒、腎陽虛衰等證者;以及婦女月經不調,證屬虛寒者;產婦等不宜單味藥大量服用。氣虛自汗,陽虛汗出者忌用。

本品清熱涼血,且活血散瘀的功效強,因此一切血虛病,及泄瀉,產後惡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癰疽已潰者,都不宜服用。

配伍禁忌

不宜與藜蘆同用。

區別二

其實,除了藥用功效有所差異之外,白芍和赤芍還有以下不同:

1、由上表我們可知白芍與赤芍基源相近,但由於其生長環境及採收加工方式的不同,使其擁有了不同的藥性及功效主治。

2、研究表明:白芍和赤芍含有的化學成分類似,主要為單萜及其苷類(芍藥苷、芍藥內酯苷等)、三萜類(齊墩果酸等)、黃酮類(山柰酚等)、揮髮油類(丹皮酚等)、鞣質類等多種化學成分,但二者藥材(飲片)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有所差異。

3、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芍和赤芍均具有鎮痛、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抑鬱、抗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藥理作用,此外還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降血糖等作用。

白芍在抗炎、解痙鎮痛、抗抑鬱、補血等方面作用優於赤芍;

赤芍在抗血小板凝集、舒張血管、改善血液流變性等方面作用更強。

食用方法:

白芍和赤芍不僅是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還是營養價值高的食材。下面介紹幾種簡單的食用方法:

01、白芍燉豬肘

原料:白芍25克,豬肘500克,料酒5ml,食鹽、味精、薑片、蔥段各適量。

做法:將以上原料按常法入鍋燉熟就可以。

功效:養血調經,柔肝止疼,用於治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虛發熱等症效果明顯。

03、白芍麥棗粥

原料:糯米150克,大棗30克,白芍20克,小麥25克,蜂蜜15克。

做法:

一、先將糯米淘洗凈,用涼水浸泡1小時,撈出來瀝干水分;紅棗去核洗乾淨,切兩半。

二、將小麥、白芍整理乾淨,裝入紗布袋內,紮緊袋口放進鍋里,注入適量的水燒沸,接下來小火煎煮30分鐘。

三、拿出藥袋,把紅棗和糯米一起放進鍋里,用大火煮沸,接下來改小火煮到糯米軟爛,下蜂蜜攪拌均勻就可以。

功效:養血,益腎,健脾養胃,比較適用於病後體虛、肝硬化、女士血虛、心血管病患等。

03、茯苓赤芍茶

原料:茯苓5克、赤芍3克、花茶3克。

做法:用250毫升開水沖泡10分鐘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效:傳統藥茶方。功能健脾利水、活血,用於水腫、血腫、耳源性眩暈。

審稿專家:

一審: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葉珍珍

二審: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江國傑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5afad6549de87b131c53ff3b619e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