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曝光,股價震盪!小米汽車如何突圍?

2023-11-16   閨蜜財經

原標題:照片曝光,股價震盪!小米汽車如何突圍?

摘要:智慧型手機不好做了(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妹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402篇原創

汽車「證件照」曝光,小米昨天(11月16日)股價迎來大漲。

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的最新一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兩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在列。

然而,還沒讓我等散戶們喝到幾口湯,今天的小米又開始大跌,主打玩的一個心跳。

截至11月16日收盤,小米港股每股價格下跌5.83%,報收15.82港元。

01

「顏值還行,就看價格了。」對於昨天在網絡瘋傳的小米汽車「證件照」,蜜妹收到不少朋友這樣的反饋。

的確,和小米的其他諸多產品一樣,從工信部公示的照片來看,小米汽車確實顏值能抗打,有點高級感在裡頭。有微博網友表示其外形側面類似保時捷卡宴,並稱其為「保時米」。

也有人持謹慎態度,表示「小米的東西,大部分是中看不中用」,似乎踩了不少類似的坑。

產品力方面,顏值確實是小米的標籤,另外因為主打性價比,其他方面會相對弱一些其實也無可厚非,就看消費者的側重點了。

不過對汽車這種大宗消費品而言,光看顏值下手的人似乎還是少數?

據工信部的信息,此次小米申報的兩款純電動汽車,申報的企業名稱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這說明小米通過北汽越野代工生產汽車。

2款小米汽車的型號分別為SU7和SU7 Max/Pro,長寬高分別為4997mm、1963mm、1440mm/1455mm,軸距3000mm,定位C級車。

有媒體報道了知情人士的消息,說小米汽車工廠已經啟動一段時間的小批量試生產,目前生產的車輛有數十輛。「工廠在今年年底會開始批量生產,為明年2月車型上市做準備。」

02

雷軍是懂得網際網路戰術的:唯快不破。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公告披露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有意思的是,就在4個月前的2020年12月末,該司時任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還在發微博說「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官宣後的雷軍則說,小米汽車是他人生之中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

緊接著,75天內,小米進行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以及2次正式的董事會。

2021年11月,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22年8月,雷軍在發布會上透露小米造車的最新進展:「目前已組建500人規模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首期投入33億元研發費用,目標是2024年進入自動駕駛行業第一陣營。」

2023年8月末,小米的中期報告披露,繼續向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投入了14億元。此前2022年及2023年1季度,其分別已經投入了31億元、11億元。蜜妹簡單算了下,不到2年時間小米汽車總計投入已達55億元,真是燒錢的遊戲啊。

此次工信部披露小米汽車信息,標誌著造車時間表正常推進,不出意外,2024上半年,我們將會從市場上看到雷軍親自帶隊,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的作品。

03

另一邊,儘管小米造車進展不慢,但電動汽車的市場格局,變得似乎更快。

十多年前小米開始做手機,那是風口,2年多前官宣造電動汽車、智能汽車,競對們已經差不多開始了10年。

有調查顯示,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0到5%用時84個月,從5%到10%是5.8個月。而一旦滲透率達到10%,之後的上升的時間停留將越來越短。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只有5.8%左右,到了小米官宣造車的2021年,這一數據翻倍為15.7%,零售滲透率也達到14.8%。

2022年數據更猛,透率達到27.62%;2023年10月,新能源車的國內零售滲透率37.8%,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60.4%,豪華車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分別為19.6%和6.5%。

10年的研發、專利、技術壁壘、經驗,以及消費者,對於小米來說已經是差距。加上如今高滲透率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大混戰,這背後的競爭難度,可想而知。

但另一邊,面對自身智慧型手機等主營業務的頹勢,小米似乎又不得不趕這個造車的「晚集」。

三季報還得過段時間才披露,此前的2023年中期報告顯示,小米的智慧型手機業務仍在下滑中。

上半年,小米智慧型手機業務營收715.8億元,同比下滑約18.7%。曾經引以為傲的第二增長曲線loT與生活消費產品營收也略有下滑,從上年同期的392.9億元微降到390.9億元。

國際數據公司(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705萬台,同比下降6.3%。

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下滑15.8%,對應收入下滑13.4%至366億元,全球市占率從上年同期的13.8%下滑至12.9%。

第三季度情況略好了點,根據IDC的數據,小米第三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4150萬部,同比增長約2%。不過其國內市場增幅似乎不明顯,同時印度市場同比下滑非常嚴重,出貨量為760萬台。

一言以蔽之,小米在智慧型手機上的天花板肉眼可見,轉型起來也是困難重重。某種程度來看,造車成功與否對小米來說,舉足輕重。

目前,小米汽車只披露了照片,價格還沒有權威說法,只是坊間流傳的一些版本。比如蜜妹看到某汽車博主的言論:定位C級豪華轎車,售價30萬元+,高配40萬元。

也有人說,小米第一款手機當時的定價是1999元,因此,小米第一輛汽車定價應該是19.99萬元。

還有人從當下相近的市場競品售價分析,小米首款車型的售價大機率將處於20萬元-30萬元區間。到底是主打性價比還是一步到位上高端?這也很關鍵。

小米汽車能否複製小米手機的故事,蜜妹期待並將繼續保持觀察。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