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好口碑也無用,《變形金剛:起源》票房慘澹

2024-09-28   木槿花兒開

「汽車人,集合!」

上周末的北美電影票房榜第一名,外界原本普遍預料將由派拉蒙出品的動畫電影《變形金剛:起源》(Transformers One)獲得。尤其該片在上周中就開始的各種提前放映場次上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因此業內一度預測其開畫票房會在4000萬美元上下。

最終,《變形金剛:起源》在北美3978家影院上映,只獲得2500萬美元開畫票房,反而被上映多時的《陰間大法師2》的2600萬美元周末票房壓過一頭,只能排在第二位,讓人大感意外。

作為過去近40年來首部《變形金剛》動畫大電影,這部耗資7500萬美元的新作主攻的是懷舊觀眾和家庭群體觀眾,尤其是父子組合。要說口碑的話,該片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獲得89%的新鮮度,遠勝各種真人版《變形金剛》電影。另外,周末映後受訪的觀眾也給其打出了A級的高分。那麼,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令其未能成功吸引到足夠多的目標觀眾,可能誰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周末票房榜里出現的另一部新片是來自獅門影業、由哈莉·貝瑞主演的限制級恐怖片《千萬別鬆手》(Never Let Go)。該片在2667家影院上映,僅獲450萬美元開畫票房,排在第四位。就在前一個周末,同樣由獅門影業出品的《殺手遊戲》也只拿到269萬美元開畫票房,創下主演戴夫·巴蒂斯塔職業生涯的最糟開畫成績。

2024年迄今為止,獅門影業尚未拿出過什麼票房爆款。要知道,2023年,他們家占到了全北美年度票房的6.55%,光是一部《疾速追殺4》就獲得1.87億美元北美票房,排在年度票房的第九位。而今年獅門影業已陸續發行了14部電影,比去年全年還多出兩部,但票房加在一起,也就1.9億美元左右,比單單一部《疾速追殺4》的票房多不了多少。

排在上周末票房榜第六位的也是一部新片。由科拉莉·法爾雅執導、黛米·摩爾領銜主演的恐怖片《某種物質》(The Substance)自今年在坎城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劇本獎後,陸續在全球多個電影節上展映,口碑相當分化,話題性十足。上周末,該片在北美1949家影院正式公映,最終獲得310萬美元開畫票房,談不上有多驚艷。不過,對於整個市場來說,這數字卻隱隱預示著某種趨勢。

《某種物質》的發行商並非什麼好萊塢大廠或是知名獨立電影公司,而是專做小眾文藝片網上點播業務的流媒體公司MUBI。成立於2007年的MUBI,2016年才開始進軍美國院線市場,不過由其負責發行的《奧利最開心的一天》等影片都只在美國東西海岸的紐約、洛杉磯兩地極少數影院中進行小規模放映,類似《某種物質》這麼大的發行規模,對其而言,還是史上頭一遭。在此之前,MUBI發行的規模最大的作品是2023年上映的《過道》(Passages),但也只在114家影院放映,只有當下《某種物質》的十分之一不到。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MUBI做出這次嘗試?答案恐怕與整個北美電影行業近年來的變化分不開。受到疫情和罷工影響,主流大片供應不足,影院行業叫苦不迭,想盡辦法尋找新的片源來做補充,不少過往可能只會在紐約、洛杉磯兩地少數幾家影院上映的非主流作品也就因此有了大規模上映的機會。

在此之前,A24影業出品的《內戰》、IFC影業發行的《魔鬼深夜秀》、霓虹影業出品的《長腿怪》等都在大規模上映後取得相當不錯的票房成績。接下來一段時間裡,焦點影業的《秘密會議》(Conclave)、獅門影業出品的科波拉新作《大都會》以及Briarcliff影業出品的特朗普傳記片《學徒》等都會鋪開在北美一兩千家影院進行大規模放映。放在疫情之前,上述這些影片的發行策略,恐怕並不一定會是如此。

除了影院態度的變化之外,美國觀眾的變化也是另一重因素。過往,紐約和洛杉磯兩地的觀眾歷來都被視作引領影壇口碑的網絡名人。不過,疫情之後情況似乎有所變化。正如之前美國媒體人士所哀嘆的,向來都自詡為最愛電影的這兩大都會的觀眾,出於種種原因,越來越不願專程去影院看小眾電影。這點反映在票房上就是今年至今為止,選擇在紐約、洛杉磯兩地小規模上映的影片的票房大致都很糟糕。

過往,電影公司之所以會選擇這種發行方式,要的就是這兩大都會的觀眾能起到帶動觀影浪潮的作用。小眾電影先在紐約和洛杉磯小規模放映,取得高上座率和口碑效應,隨後再逐步推向北美各大城市,票房成績也就跟著來了;再之後,或許還能在頒獎季大有可為。然而,現如今這些網絡名人似乎對此類影片不再抱有濃厚的興趣,反而導致它們失去了再向全國推廣的理由,甚至還會影響到部分影片衝擊奧斯卡的機遇。

與其這樣,還不如改變思路,直接就在全國鋪開,這已成了類似MUBI這種小型發行商的全新思路,而嗷嗷待哺的影院方面也樂得如此。上周四,美國影院行業協會宣布,全國八大連鎖院線已經承諾,會在未來三年投資至少22億美元用於對電影院的方方面面進行現代化改造升級,希望能就此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22億美元預計具體會花在改造銀幕、放映設備、音響、座位、空調、照明、標識、地毯、酒吧、餐廳等設施上,甚至還有影院表示要在放映廳外增設匹克球場地,只求能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娛樂體驗,「而不僅僅是來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