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遇事懦弱,我這樣教她跟人「吵架」,家有女兒都需要學學

2023-10-28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女兒遇事懦弱,我這樣教她跟人「吵架」,家有女兒都需要學學

很多人家的孩子跟我女兒一樣,因為從小生活在充沛的父母關愛中,所以性格溫和甚至有點傻白甜,每次和別人起爭執,還沒開吵,自己就先淚失禁。

我娃上初中,正在青春期,自尊心和羞恥感最強的時候。那些本來就她占理的吵架,還沒開口就先覺得委屈,眼睛就控制不住了,而且每次吵架完之後都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好,沒有把自己內心真實想法想噴的話噴出來。

女兒有一次問我,怎麼樣才能避免跟人吵架?我告訴他,人的善良要有鋒芒,我不會教你如何避免吵架,相反,我會教你如何有效吵架,我會教你做一個即使在氣頭上也能頭腦清醒,有理有據的人。

我講了個微博上看到的故事:一名女律師發布的自己在飛機上與另一名男律師吵架的全過程,那名男律師買了咖啡卻一直不喝,舉得高高的,滿溢的咖啡潑了她一身。

女律師當時是去參加重要的會議,正是需要在飛機上調整狀態,讓自己以最飽滿的精神參加會議的關鍵時刻,卻遭遇了這種意外。穿著黏糊糊濕噠噠的西裝,又無法更換,在飛機上呆兩三個小時,任何人都會心情糟糕,甚至影響到後面的工作。

不僅如此,她的一身西裝也十分名貴,在這種時刻,她果斷提出要求讓對方賠償乾洗費用。

這名男子也是律師,結果因為一件衣服唧唧歪歪,妹子只提出了160塊錢的洗衣費,而男子卻支支吾吾的拿不出來,甚至顧左右而言他,試圖指責妹子小心眼不能容事,還搬出自己也是律師的頭銜,拿出名片企圖壓服妹子。

我問我寶,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我寶想了想說,我會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小心眼不能容事,然後努力把這件事忍下來,避免進一步衝突。

我對她說,正確的做法是,立刻也拿出了自己的名片與對方交換,然後用有理有據的態度表達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誤工費,精神損失費等等一條一款捋得清清楚楚,同時大度的表示我只要洗衣服的錢,其他的都不要。

我們平時與人吵架,尤其是自己占理的時候,看到對方完全蠻不講理,總會有一種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的感覺。更極端的情況,對方反咬一口,反說你得理不饒人,還一頂大帽子扣過來aoe全體女性,說女人不講道理,女人都是小心眼等一大堆歧視言論。

很多沒有吵架經驗的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會有以下幾種反應:

一種是氣得不得了,淚失禁體質爆發,大喊大叫,被對方成功激怒。這種時候,就很難保持清醒頭腦,也更別提堅持自己的訴求了。

另一種孩子是反思怪,比如我女兒,就會退縮,好像覺得繼續得理不饒人,就是給整個女性群體抹黑。這就是毫無意義的自我束縛了。且不說合理維權憑什麼就是給女性抹黑?退一萬步,就算真的做錯了事,那些藉此aoe全體女性的人,也並不會因此就顯得占理,只會暴露他們自己根深蒂固的清朝殭屍般的偏見。

第三種就是容易心虛的性格,吵架中的最低段位。

這種娃大道理都懂,心裡也根本不相信對方的話,但行為和言語上卻不由自主的被人牽著走,加上本來就是小孩,稍微對方凶一點,火氣不知不覺的就心虛而消失了。

著名傳播學家麥庫姆斯在傳播學裡提出一個理論叫做議程設置,這個理論大致意思是:大眾傳播雖然無法影響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麼。同樣,吵架時對方的胡攪蠻纏可能無法改變你的想法,卻可能讓你搞錯重點,開始跑偏。

經過我講解這個故事,我娃若有所思,她表示記住了一件事,那就是吵架的時候,千萬千萬記住,不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我說對,這就是我要教你的第一個道理:吵架時,要堅定地、不折不扣心無旁騖地輸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訴求。要有理有利有節,行事不被自己的沮喪、委屈、憤怒情緒牽著走,更不被對方的話題設置牽著走。

保持鎮靜才能擁有清醒的頭腦,才能讓自己的邏輯和道理都站在制高點上,才能不因對方任何的譏諷批判評價撒潑而動搖。

女兒覺得自己學到了許多,開心地想要走,卻又被我叫住。

我問她,吵架吵贏了,你會怎麼辦?

女兒不說話,但我知道她會做什麼,我女兒跟我性格很像,在吵架的時候,對方凶我就慫,對方慫了,我就反過來超級凶,得理不饒人。

於是我給她講完了女律師最後階段收尾的故事,那就是,在吵架贏了,男子的粗鄙暴露無遺、自己的訴求也獲得圓滿的時候,女律師沒有因為逞一己之快而繼續激怒對方,而是不著痕跡地說些場面話,全身而退。

不少網友表示「看到她辦事這麼有禮有節,平時幫人打官司一定也是這樣。」「遇到事情,找這位律師,我一百個放心。」不僅贏得當場的吵架,還贏得了網絡輿論的支持,讓人們從職業角度記住了這個專業的女律師。

人與人之間的吵架,除了至親之人會相互包容,陌生人如果逼的太嚴,激怒對方,反而會發生更無法預料的後果。君不見,新聞上常有某某仗義執言阻止插隊維護規則被惱羞成怒的瘋子暴打,男子與女友吵架最後怒殺女友。

縱然人們再怎麼批判加害者,被傷害的人的傷害已經永遠造成了。

女兒若有所思。我說,這就是我要教給你的第二個道理:在維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吵架,讓吵架成為雙方利益的碰撞而非人格的廝殺,讓吵架成為讓自己損失最小化,得利最大化的過程。

列夫托爾斯泰說:勇氣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養的必然結果。

吵架需要勇氣,也從不止需要勇氣。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學會「有效吵架。」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50f664b575cded9cfd9fc0d40213f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