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抗聯部隊攻克了烏拉嘎金礦,繳獲了大批珍貴物資。上級下達命令:「每個人扛2桿槍以及1袋糧食。」原抗聯11軍軍長拒絕扛糧袋,旋即遭到逮捕,被槍斃於小樹林中,這是發生了什麼事?
在抗戰時期,因為抗日鬥爭的複雜性,導致了許多誤擊事件的發生,留下了慘痛的教訓。抗日名將沒有犧牲在戰場上,反而死在自己人的槍口下,天地為之嗚咽,山河為之哭泣。
1935年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剛轉戰到方正縣一帶,部隊進行暫時休整。幾天後,1支地方抗日武裝「明山隊」抵達方正縣,抗日武裝負責人祁寶堂(曹縣籍)求見3軍軍長,要求參加第3軍。
3軍軍長、政治部主任接見了祁寶堂,聽說了祁寶堂的抗日主張,將「明山隊」接收下來,劃入抗聯第3軍麾下。3軍政治部主任一高興,還為祁寶堂改了名字,由「寶堂」改為「致中」,寓意為「致敬中華」。
從此,祁寶堂這個名字消失了,祁致中的名號令敵人聞風喪膽。此後幾年間,祁致中歷任了抗聯獨立師師長、11軍軍長等要職,率部馳騁白山黑水、林海雪原。
1938年初,為了購買軍用工具機,幫助11軍兵工廠製造武器彈藥,祁致中隻身赴蘇。抵蘇後,因為一些誤會,祁致中遭到了逮捕,被拘押在監牢中。
1939年夏,蘇軍為了炸毀松花江發電廠(此時由日寇控制),將祁致中等人釋放,讓祁致中等同志率部回國,繼續堅持抗戰。祁致中一行渡江後,再次踏上了東北的土地,眾人都鬥志昂揚,沒想到危險發生了。
原來,祁致中性格耿直、脾氣剛正,與1位領導產生了工作上的爭論,2人互相說服不了對方,心裡漸漸有了「疙瘩」。回國後,這位領導一紙命令,又將祁致中由軍長降為了中隊長。祁致中心裡不滿,去找這位領導理論,職務依舊沒有恢復。
不久後,祁致中跟隨部隊,攻克了烏拉嘎金礦,繳獲了大批糧食、武器。上級下令:「無論是什麼職務,必須扛2桿槍和1袋糧食,將繳獲物資儘快轉移出去。」
在戰鬥中,祁致中率部浴血拚殺,非但沒有受到讚揚,反而被批評「消極怠戰」。他頓時火冒三丈,拒絕執行扛糧袋的命令,隨即遭到了逮捕。在未經請示的情況下,「違抗命令」的祁致中被押解到小樹林中,遭到了誤殺,鮮血浸透了黑土地。
噩耗傳來,抗聯總指揮部做出決定,將相關責任人撤職查問。只可惜抗日名將的生命已經無法挽回,他被安葬在青山翠柏間,庇佑著東北三省的人民,英魂永存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