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時候,為什麼魏忠賢可以一手遮天?

2022-07-30     仲安筠

原標題:明末的時候,為什麼魏忠賢可以一手遮天?

明末的時候,為什麼魏忠賢可以一手遮天?

魏忠賢之所以成為朝中一手遮天的宦官,被人稱為九千歲,甚至各地都紛紛給他建廟立祠。這種現象既有歷史遺留原因,也有當時皇帝昏庸的因素。

朱棣開啟任用宦官的先例

朱元璋當初立下規定,宦官如果敢幹預政事,立馬便要被砍頭。可是到了朱棣時期,因為宦官在靖難期間給他通風報信,朱棣偷偷摸摸地便把這個規定給改掉了。許多宦官被委任為監軍、礦監,開啟了任用宦官參與政事很壞的一個示範。

此後的君主,對此也不醒悟。發生了土木堡之變,被敵人擄走的明英宗,後來回來之後,對於造成此變的王振不僅不埋怨,還刻了一個木人懷念他,可以說至死不悟。明朝中後期之後,這股宦官專權的風氣,便一直蔓延至明朝滅亡。

嘉靖、萬曆荒政

因為大禮議之爭以及後期追求長生不老,嘉靖甚至幾十年沒有上朝理政。這就給了奸臣、宦官把持朝政的機會,也給後面的皇帝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使得許多後世的皇帝也開始有樣學樣。萬曆前期有張居正輔佐,還算一個合格的皇帝。等到張居正去世之後,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而且開始與民爭利。這些皇帝不能勵精圖治,反而是積壓下大量問題未能解決,給後世子孫做出了極壞的榜樣。使得天啟皇帝心安理得地做自己的木工活,魏忠賢也便有了大肆攬權的機會。

朋黨與宦官交相為禍

萬曆時期,朋黨漸起。初期朋黨只不過是為了把持朝局,後來便蔓延到邊疆戰事。而且,為了爭奪朝堂上的話語權,朋黨除了與其他黨派的人相爭之外,還要與宦官集團或爭奪或聯合,這樣就使得宦官和朋黨交相為害。而皇帝為了制約文官的朋黨勢力,又不得不藉助於宦官集團。如此一來,便形成了惡性循環。一直到明末,這種格局其實都未能改變。各種問題交纏在一起,這也給了魏忠賢順勢而起的機會。

天啟皇帝自身的原因

天啟皇帝也跟自己的祖宗學會了,不喜歡上朝,一心躲在後宮做木工。而且天啟皇帝更蒙昧的是,對於乳母客氏過於寵信。他每想到客氏的時候就要流涕,看不到她就吃不下飯。如此這般,簡直是一個黃毛小兒。但悲哀的是,他的身份是大明皇帝。魏忠賢討得客氏歡心之後,自然牢牢掌控了天啟皇帝。甚至逼迫先皇妃子自盡,悄悄打掉皇后的孩子。天啟皇帝被蒙蔽到這種程度,魏忠賢大肆操縱權勢,自然也是輕車熟路了。這也與魏忠賢潑皮無賴的身份有關,機謀巧詐,層出不窮。而且和客氏兩惡相濟,危害更大。

綜上所述,魏忠賢之所以能一手遮天,其實和延續下來的政治環境密切相關。宦官不得參政的桎梏被打破,皇帝多年不上朝的壞榜樣多次樹立,為了平衡文官集團,宦官勢力自然被啟用。再加上當時的天啟皇帝昏庸無知,被狡猾的魏忠賢操弄於股掌之上,魏忠賢從皇權那裡分得極大的權力。雖然魏忠賢號稱九千歲,權勢滔天於一時,但是他的權勢都是依附皇權而存在的。等到崇禎一上台,即使毫無根基,也能迅速剷除魏忠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4a246b1bab18c3d954768106dd00c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