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內娛後,她贏麻了

2023-09-23     獨立魚電影

原標題:離開內娛後,她贏麻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近幾年,台劇似乎已經進入「新紀元」。

投資越來越大,議題也越來越深度化。

類型不斷豐富,佳作頻出。

口碑與影響力,也幾乎都處於上升趨勢。

泡泡糖式的偶像劇正逐漸成為過去式。

對於不同人群的關照,和對真實生活的聚焦,開始成為新的創作方向。

這讓台劇每爆一部,內娛就要被打臉一次。

這不,熟悉的操作又來了。

最近新出的一部台劇,讓大家感慨「內娛100年也拍不出來」。

陣容強大。

製作人,林心如

這是她離開內娛後,製作的第N部爆款劇了!

演員陣容有演技派男神吳慷仁、青春回憶鄭元暢

還有《妖貓傳》楊貴妃的飾演者張榕容

全球十個平台同步上線。

拿下網飛收視冠軍。

豆瓣評分8.7(開分8.6,還在漲)

咱們一起來看看,內娛這次,又是怎麼輸的——

《有生之年》

今年,網上有個詞火了——

全職兒女

指的是因為各種原因不上班的人,選擇回歸原生家庭,住在爸媽家裡。

相當於「啃老族」的2.0版本。

吳慷仁飾演的高嘉岳,就是這麼一個「全職兒子」。

年過四十,跌至谷底,狠狠經歷了一場中年危機。

借家裡一百萬(台幣)開的餐廳,經營不善被迫轉讓。

戀愛十二年的女友懷孕,孩子是別人的。

生活上一敗塗地,人生價值也帶著一起否定。

所有人都說高嘉岳有問題,但他怎麼都想不通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解決不了就不解決了,高嘉岳想到了自殺。

他去投海,但最後一刻突然十分想家。

高嘉岳決定,

死前回家一趟

於是他喝得醉醺醺的,敲開了家門。

就這麼賴在家裡,當起了全職兒子。

但與想像中的治癒系走向不一樣。

高嘉岳的回歸併不受歡迎

他明明是家中老大,卻不頂事兒。

從小頑劣,上學時是出了名的差生。

四體不勤,叫苦叫累。

家裡的早餐店他幫不上忙還總添亂。

自己不行,還不讓別人行。

二弟

(鄭元暢 飾)

是高嘉岳的反例。

從小品學兼優,長大又是家裡的頂樑柱。

卻被高嘉岳處處挑刺,極盡挖苦諷刺。

原本平靜的生活突然變成了一鍋沸水。

這樣的兒子回來,溫情不多,嫌棄不少。

連吃頓飯,都氣氛沉重。

別說治癒了,添堵還差不多。

但家人畢竟是家人,總會察覺到高嘉岳的一些異樣。

可越是親近,越是難開口。

面對父親的詢問,高嘉岳總是顧左右言他。

二弟也發現高嘉岳店鋪倒閉的事。

但一擺到檯面上,又成了批鬥大會,一點就炸。

這次回家,非但沒有消除死意,反而讓高嘉岳 更不想活了

屋外,是家人嘈雜的對話聲。

屋內,高嘉岳偷偷寫下遺書,預備悄悄與所有人告別。

還要拜託你們,請幫我海葬,就在當初搭船的島,覺得在海上更自由。

遺產的話,密碼是xxx

處理完後事應該還有剩一點,就請你們吃頓夜市牛排吧,別說我不夠意思。

真想好好談場戀愛。

在外生活久了,受到委屈了。

將發現這世上最動人的聲音,就是家人的呼喚。

有生之年,能夠長這麼大算不錯了。

本以為就要遺憾結局,誰料這封信 被侄子意外翻到

侄子想要幫忙,卻被高嘉岳拒絕,還請他保守秘密。

但沒想到,這場死亡之旅,更讓人哭笑不得的變故還在路上。

生活向劇集成立的關鍵,就是呈現出日常的真實感

《有生之年》的觀眾口碑,也來源於這種煙火氣息的成功展現。

像是高嘉岳回到家裡,躺在客廳的沙發上。

背景里煮飯聲、交談聲、腳步聲、家具碰撞聲交織。

叮鈴作響,卻讓人莫名安心。

當然,還有家人群像的刻畫

高家的瑣碎日常,乍看遠夠不上「治癒」二字。

用高嘉岳的話說,每個人的生活都亂七八糟的。

但這些雞零狗碎,細看竟也全都似曾相識。

父親,早已精神出軌。

與護士曖昧,三天兩頭就假裝閃到腰往醫院裡跑。

母親因為這件事,已經與父親吵了幾年。

但又不願離婚,二人將就著互相折磨。

她苛求自己,錢總花在別人身上。

一邊委屈這個家把她困住,一邊有機會都不願離開。

二弟看似完美。

從小到大,被父母捧在手心。

只有他有專屬的生日蛋糕。

高嘉岳對此心有不服,擺臉色還要挨家長揍。

但這種偏愛在二弟看來,全是因為他是高家收養的孩子

家人越是客氣,他越是能感受到這種差別。

被丟棄過的心情,讓他恐懼不被需要。

只好努力表現,照顧所有人,讓人挑不出錯。

高嘉岳的怨氣,便是來自二弟的「挑不出錯」。

他不理解高嘉揚心裡的疙瘩,只覺得他虛偽又懦弱。

做錯事不敢承認,眼看著別人頂包被罵。

指望這些讓人頭大的關係讓人重燃生欲,簡直是天方夜譚。

如果說還有什麼事能帶來一點希望,也許就是 愛情了。

高嘉岳這次回家,重新聯絡上了初戀 徐雅欣(張榕容 飾)

得知她離婚不久,目前獨居。

高嘉岳的遺願之一,也是想好好談場戀愛。

一切看似命中注定,不讓人絕望到底。

但正當他抓住這次機會,向雅欣表明心跡。

卻意外發現,對方已經戀愛一年半了。

對象,竟然正是自己的三弟。

而這,還不算最大的晴天霹靂。

父母的婚姻再遇危機。

二弟也偷偷地見到了親生母親。

高家,也許很快就要徹底崩盤離散。

治癒還是致郁,魚叔等著看。

憑藉對生活流真實感的細膩刻畫,《有生之年》目前口碑不俗。

但關於這部劇,討論度最高的其實是製作人——

林心如。

轉型製作人後,林心如已經逐漸成為劇集品質的保障。

近年,林心如出品也確實口碑頗佳,一個接一個爆款。

《華燈初上》《模仿犯》《我的男孩》幾乎都兼具熱度與話題。

目前的新劇,也證明她在製作人這條路上越走熟練。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製作人這個職位有點抽象。

林心如的功勞,是不是被高估了?

其實不然。

簡單來說,製作人負責一部劇從「劇本」到「帳本」的全局把控。

林心如就在採訪里提到了許多幕後工作內容。

大到涉及劇集製作的棘手事件。

如《華燈初上》臨近開拍,卻被投資方放鴿子。

另一部劇原定的男主角,臨時被資方要求換掉。

小到劇組裡的種種人情世故。

每一個演員的親友探班時間,都得由她安排妥當。

早在2011年,林心如就獲得了多個「最佳製作人」獎項。

而最難得的一點,其實是她的野心

《華燈初上》耗資2.5億,製作之初就瞄準國際市場。

背後就隱藏著林心如對華語劇走向世界的規劃。

「我不想大家講到亞洲劇就只想到《魷魚遊戲》或是韓劇

我覺得這幾年來,我們的華語劇也在慢慢累積能量」

不僅以3億價格賣出獨家播出權,還連續拿下網飛收視冠軍,打破了韓劇霸榜的現象。

而《有生之年》,是她首部只製作而不出演的劇集。

導演許肇任、編劇杜政哲、主演吳慷仁,全都是與她合作過多次的老搭檔。

她曾經談到,隨著閱歷的積累,越來越意識到,完美的人生、完美的男女主角根本不可能存在。

那些普通人的真實人生故事,才更有經受時間考驗的潛質。

因此,《有生之年》才會著重於對人性「瑕疵感」的刻畫,沒有落入懸浮俗套。

既能賺錢,又能保證質量。

難怪「林心如製作」會如此受投資方和觀眾認可。

出爆劇的同時,還能為自己產出更多嚴肅角色的表演機會。

堪稱「自己造餅」的典範了。

但與此同時,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也頗受討論。

林心如作為製作人,在台劇領域大放異彩。

但內娛的作品只有《傾世皇妃》《秀麗江山之長歌行》這樣的低分古偶

也有人說,台劇才能讓林心如放開手腳。

在內娛只有被閹割的命運。

就像《有生之年》內地平台上線版里,出現數處刪改

台詞中的保險套,重新配音後成了「那個」。

劇集剛開播不久,就有觀眾開始求未刪減版。

刪改確實會影響劇集水平差異,但卻並非唯一的原因。

比較而不交流學習,讓固步自封逐漸演變成倒退。

事實上,林心如製作台劇的經驗,很大一部分來自內娛

比如不同於台劇劇本邊寫邊拍,她卻堅持劇本完稿才啟動拍攝。

與資方和演員斡旋的經驗,也很多都來自於內地的磨練。

製作經驗流動之外,兩地電影人的交流,也會碰撞出新的創作可能。

但這種機會,實在不算多。

尤其金馬風波之後,兩岸之間的影展交流似乎就只剩下一小座橋樑。

也就是這個月閉幕的,IM兩岸青年影展。

這是一個聚焦兩岸青年導演的影展。

九成主創群體為「95後」新生代電影人。

參賽短片也有著一絲「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

從本屆影展的主題「風大又怎樣」,就能窺見一二。

如果將內地和台灣的參賽作品分開來,明顯可以察覺,台灣地區作品的話題性更加尖銳。

這其實從近年來高口碑的台劇中,也可以總結出一個詞:關照。

以前的台劇多是一些青春偶像劇,底色是浮誇和意淫。

現在的台劇更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底色是真實和關照。

正如《有生之年》,關注普通人,甚至是失意者對生活的回歸。

換而言之,是將心踏實落地。

可能,這才是台劇可以起飛的原因。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白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31c5b507b8b80ef5cfc9e7c24d044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