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了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歸屬。
而在此前一周,中國最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楊振寧度過了自己的102歲生日。社交媒體上曝光的視頻顯示,楊振寧身體頗為康健,拄著拐杖在旁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出了酒店大門,其妻子翁帆也在側。
同樣是今年,與楊振寧一起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在舊金山家中逝世,享年97周歲。8月25日,李政道的追悼會在上海舉辦,楊振寧未出席。
對此,何祚庥院士夫婦在節目中表示,楊先生在醫院裡面靜養, 「翁帆絕對不把這些信息告訴他的。這是對高齡老人的一種保護,不要刺激他,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楊振寧、翁帆參加節目
「翁帆是上帝給我的最後的一個禮物」
楊振寧與翁帆已結婚20周年,此次共同亮相的溫馨場景,讓不少網友感嘆,一改剛公布婚訊時的輿論風向。
年輕時的楊振寧因諾貝爾獎獲世界矚目,暮年的他卻因一段婚姻再次被聚焦。
據媒體此前報道,1995年,楊振寧在汕頭大學參加某個國際物理學家大會,由大一學生翁帆負責楊振寧夫婦的接待工作,兩人就此相識,並一直保持聯繫。楊振寧第一任夫人病逝後,他們的交往多了起來,並產生感情。2004年12月24日,82歲的楊振寧和28歲的翁帆步入婚姻殿堂。
在中國的社會,對老夫少妻的成見向來是不少的,這也是楊振寧即便在與翁帆結婚後也一直在想的問題。2007年,楊振寧出版了《人間重晚晴:楊振寧翁帆訪談錄》,談及二人的感情:「這個不贊成(指老夫少妻),我還可以了解。和翁帆結婚使得我的生命里有了一個延續。當然活到90多歲的人現在也很多。照我目前的情形看的話,我想5年之內不出毛病,應該是可以相信的。我就拿這個來做我們日常的希望。」
據《汕頭都市報》,翁帆的父親翁雲光接受採訪時坦然說道:「我們完全理解和支持女兒的選擇。小帆願意為照顧楊教授的晚年生活作出犧牲,這是一種美德,也是光榮!」
2015年,在《楊瀾訪談錄》中,楊振寧和翁帆分享了他們的婚姻生活和心路歷程。楊振寧曾表示, 他一生中在很多關鍵時刻都不自覺地走了正確的道路,包括與翁帆求婚。他稱翁帆是「上帝給我的最後的一個禮物」,並相信他們的婚姻將來會被看作是一個美好的羅曼史。
翁帆則認為, 儘管她選擇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路,但這是正確的,因為楊振寧給了她一個純凈的世界,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深深影響了她,她認為楊振寧創造了現在的她。
當被問及如果楊振寧去世她會怎麼辦時,翁帆最初不能接受楊振寧希望她改嫁的想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開始理解並感激楊振寧的這種想法。她認識到,真正的愛不是占有,而是讓對方幸福。翁帆表示,楊振寧有時會開玩笑說:「假如將來是這樣的話,你不要忘記告訴我一聲。」
2022年9月22日,46歲的翁帆給丈夫楊振寧舉辦了百歲生日宴。宴會上,楊振寧穿了一件藍灰色的襯衫,而翁帆的穿著打扮也很樸素,整個人相當地接地氣。
開席前,楊振寧講了一段話,聲音洪亮,底氣十足,並且全程面帶笑容,相當地自信。
當天,楊振寧依舊穿著標誌性的條紋襯衫,胸前還墊著餐布。
雖然已經年滿100周歲,但楊振寧的精神狀態看上去非常不錯,措辭鏗鏘有力,說話的聲音也是中氣十足。
他的妻子翁帆打扮十分簡單幹凈,已經46歲了的她,看上去依舊宛如少女一般。
楊振寧老先生講話時, 一手握著酒杯,一手和妻子十指緊扣,夫妻倆滿面微笑地和好友們熱聊,氛圍十分地好。
老先生表示,自己非常的開心,因為邀請了各界的朋友齊聚一堂,十分的欣慰,並且自己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也讓大家彼此認識。
老先生說,自己是一個特別喜歡交朋友的人,所以這一次機會難得,感謝大家。
不過,這次壽宴後沒幾天,老先生就住進了醫院。
住院期間,老先生依舊醉心於工作,但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的他,顯得滄桑又憔悴。
好在妻子翁帆年輕力壯,床前床後的悉心照料他,沒多久老先生就順利出院了。
那次出院後,關於老先生的財產分配問題也被爆了出來:
楊振寧與前妻杜致禮所育的兩子一女,將分得全部現金財產。
而與他相守多年的二婚妻子翁帆,只獲得了北京別墅的永久居住權。
另外據知情人透露,楊振寧剩下的現金其實已經不多了,也就500萬左右。而 他年紀越大,花費維護身體的費用就越多,也讓翁帆感到非常擔憂。
不過,即使在家財不多的情況下,楊振寧老先生還是依然捐出了200萬,而且翁帆也表示同意。
不得不說,楊振寧先生的精神真的值得敬佩,希望他的身體能夠再挺多一陣子。
資料顯示,中國最長壽的112歲老人已經在去1月份去世了,楊振寧先生已經到了102歲高齡,不知道能否挑戰最長壽老人的紀錄。
有人可能會奇怪,老先生作為國際物理學方面的泰斗人物,生活又怎會如此窘迫呢?
從公開資料來看,老先生的年收入只有100多萬,比起演藝圈的當紅明星,收入可以用九牛一毛來形容。
但即便收入不高,他也分文未取,而是將這筆錢都捐給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所,用於人才引進和培養。
包括曾經的固定資產,他也都悉數變賣,並將所得錢款捐出。這些年來,他用自己的影響力,為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籌集了近2億元的科研經費。
在學術上,他傾其所有;然而在生活上,他最放不下的人還是翁帆。
翁帆和楊先生一路走來這麼多年,歲月也在臉上刻下了痕跡,相信,此時此刻,她的內心也是非常難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楊振寧先生的嬌妻翁帆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妻子,雖然兩人相差54歲,翁帆卻一直守在楊振寧先生的身邊,成為楊振寧先生的妻子,同時又兼職保姆的角色。
可以說,翁帆和楊振寧本來就是一對模範夫妻,兩個人平日裡就很恩愛,幾乎是走到哪裡都形影不離,網友們還點贊楊振寧是寵妻狂魔。
而翁帆對楊振寧也是畢恭畢敬的,看上去真的是超級體貼,畢竟翁帆就是喜歡楊振寧崇拜楊振寧才選擇和他在一起的。
1995年暑假,汕頭大學召開首屆華人物理學大會,楊振寧和杜致禮夫婦受邀參加,而負責接待他們的,就是當時在讀大一的翁帆。
臨走時,杜致禮對這個跟孫女差不多大的女孩滿心歡喜,拉著她的手說好好學習,以後到美國去深造。
「善良,純粹,沒有心機。」
「善良,純粹,沒有心機。」
只匆匆見了一面,清純可愛的翁帆就深得楊振寧夫婦喜愛。
據悉自那後翁帆和楊振寧夫婦還有書信往來。
之後翁帆畢業邁出大學校門,經同校畢業的師兄小王介紹,翁帆先是找到了汕頭一家企業工作。對待工作從來不推三阻四,外語水平也出類拔萃,大家對她的評價都很高。
師兄小王也對她的為人讚賞不已:「她人很單純,尤其是對金錢名利之類看得很淡。」
一個月後,她去深圳工作了3年,期間,與香港一個普通公司的職員在香港辦理了結婚手續,為了和他結婚,翁帆甚至辭去了自己的工作,當上了全職太太。
只是,這段愛情很快讓她失望了,她在婚姻里遭遇了家暴,最後果斷離婚。
恢復單身的翁帆沒有消沉太久,她重新拿起課本,並如願考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班。
2004年2月,翁帆寄信到美國給楊振寧。楊振寧當時在香港,信轉到香港。楊振寧收信以後,打電話給翁帆,邀請她到中文大學見面。
當時的楊振寧教授精神矍鑠,身體健朗,說話、思維和行動都清晰敏捷,跟幾年前的狀態一般無二,讓翁帆大感震驚;
而翁帆在楊教授面前,並沒有理科學生對學術泰斗的拘謹,言語舉止很輕鬆隨意,讓楊振寧眼前一亮。
此後,兩人經常有郵件往來。
同年5月,楊振寧邀翁帆去香港的石奧村遊玩。靡靡的細雨讓怒綻的鳳凰花愈顯嬌艷,這樣的美景讓兩人心生愉悅,留戀忘返。
在通過一段很陡的路時,為防摔倒,兩人很自然地拉起手。這一拉,讓彼此都明白了自己的心意。
隨後,楊振寧約翁帆到他在清華大學的住所「歸根居」作客。
隨著兩人相處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多,彼此關係也就越來越融洽,交流也就越來越默契。
交流中,彼此都對雙方產生了好感,翁帆剛面臨過一段失敗的婚姻,楊振寧也在經歷著喪妻之苦,此時互相心裡頭最需要的應該就是關切了吧。
楊振寧屢次邀請翁帆見面遊玩,看得出來他對翁帆的喜歡,當然他也知道彼此年紀上的差異,只是面對這些,楊振寧很大膽、勇敢的說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一來二往下,兩個人的內心漸漸地有了觸電的感覺,一天不通電話,心裡就好像空落落的。
最終,他們跨越了年齡,超越了世俗,上演了一段甜美的「忘年戀」,並找到了愛情最初的樣子。
暑假期間,楊振寧邀請翁帆一起去北海遊玩,兩人一起騎車,一起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彼此很自然地牽了手,並從此有了觸電的感覺。
也就是這次遊玩,確定了他倆之間的愛戀關係,並很快成了一日不見就十分想念的甜蜜情侶。
再後來,他打電話向翁帆表白求婚,翁帆這邊沒有太多扭捏,只是撒嬌說:「哪有向人求婚不送玫瑰的?」
楊振寧連忙笑著許諾:「下次見面一定補給你。」
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翁帆更懂得自己想要什麼。她鼓起了勇氣,向父母講述了自己與楊振寧的事情,翁帆的父親向來疼愛女兒,看到女兒如此堅定,最終同意了她的選擇。
2004年12月24日上午,楊振寧和翁帆一前一後,走進民政局領了結婚證,並告知各自的親朋好友這一喜訊。
雖然楊振寧和翁帆相差54歲,但是兩個人絲毫沒有隔閡,之前翁帆就表示自己對楊振寧是照顧有加,並且兩個人情投意合,即便是現在,楊振寧還不斷的給翁帆驚喜。
前幾年的時候楊振寧還會帶著翁帆去兜風,可以說兩個人真的是很浪漫。
他們過著人間尋常的夫妻恩愛生活,兩個人會窩在沙發上看劇,有時候也會一人一隻耳機聽同一首歌曲,有時候楊振寧會出上幾道題目考翁帆,無聊的時候他會給她將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若是他想看書了,翁帆就會在一旁彈琴。
翁帆為他改掉了熬夜的習慣,同他早睡早起,楊振寧為她喝下苦澀的藥膳,只願有個好身體,多點時間陪伴她的餘生。
兩人不但一起晨練,在相處時,還多次以玩笑話的方式提過生與死的問題。
這樣的靈魂才會互相吸引吧。
正像2004年訂婚後,楊振寧在寫給親友的信中所說到的:
「我發現現在已是一個成熟女人的翁帆,依然保有9年前致禮和我特別欣賞的率真。
我最近寫的一首關於她的詩,其中有下面的幾句:沒有心機而又體貼人意,勇敢好奇而又輕盈靈巧,生氣勃勃而又可愛俏皮,是的,永恆的青春!
我也知道,雖然在歲數上已經年老,在精神上我還是保持年輕。我知道這也是為什麼翁帆覺得我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
不過,照料楊振寧先生的衣食起居,實在是太過辛苦了。
當年,翁帆嫁給楊振寧先生的時候,很多人還表示不服氣,認為翁帆是為了楊振寧先生的錢才會下嫁。
20年前,82歲的世界級物理學家楊振寧力排眾議,迎娶了年僅28歲的翁帆。
除了兩人對婚姻表現出赤誠之心之外,在巨大的年齡差面前,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他們是真愛。
就連翁帆的父親都說:「翁帆的婚姻是光榮的犧牲。」
事實證明,翁帆已經嫁給楊振寧先生長達20年了,兩夫妻的跟前依然如膠似漆,從未傳出離婚和分手的傳聞。
翁帆的確是一個能夠由一而終的女人,對於楊振寧先生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實在是叫人感動。
對於翁帆的付出,楊振寧的老朋友慶承瑞就直言說:
翁帆這些年的陪伴,對於楊振寧身心的健康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這正是楊振寧能夠100多歲還能保持良好狀態的最大原因。
翁帆對楊振寧的悉心照顧,楊振寧的孩子們也都看在眼裡,十分感激這位小後媽。
有一年,楊振寧的三個兒子從美國回來看望老爺子,老爺子的狀態讓三個兒子非常地開心,並對翁帆大加讚賞。
2018年時,楊振寧還帶著翁帆和孩子們一起去了三峽的黃河口邊遊玩,並在那裡拍了一張大合照,以此紀念這快樂的時光。
一開始,翁帆嫁給楊振寧先生,是為了找到一個引路人,沒想到楊振寧先生一引,就是20年。
前年中秋節,導演胡玫曬出來與楊振寧翁帆夫婦聚會。
當天楊振寧身穿灰色襯衫,看上去十分的慈祥,全程都是禮貌待人,微笑以對,讓人見了就有一種親近之感。
同時,時年46歲的翁帆全程都是緊緊的跟隨著楊振寧,夫妻倆幾乎走到哪裡都是形影不離。
當天,翁帆一身藍色的襯衫,短髮齊肩,整個人看上去十分的優雅得體,也是相當的有禮貌,在大家敬酒的時候,翁帆也是站起來和大家一起喝酒,表現得相當的優雅。
宴會上,楊振寧是滴酒不沾的,無論是別人怎麼敬酒,楊振寧都是舉杯碰一下表示禮貌後,就放下酒杯。
不過翁帆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喝多了,後面的敬酒,她都是站起來,甚至要替楊振寧代酒。可是每當翁帆準備喝的時候,楊振寧一個眼神給翁帆,翁帆就立馬意思一下就停杯了。
不得不說翁帆還真的是和楊振寧配合默契,老夫少妻,恩愛羨煞旁人。
作為女性的擇偶價值觀,翁帆確實有非常了不起的一面,楊振寧雖然健康在衰退,但頭腦依然清晰,雖然他們年齡相差極大的婚姻關係,並不像網傳的許多流言蜚語那樣。
隨著楊振寧先生的身體每況愈下,翁帆也做好了隨時要守寡的準備,而楊振寧先生也說,允許在他去世以後,翁帆改嫁。
聽到這一個消息之後的翁帆,內心的確是五味雜陳。
的確,楊振寧先生已經不再年輕了,而翁帆還相當年輕,等待楊振寧先生老去之後,翁帆或許也要開始給自己謀一些出路了,因為楊振寧先生在世就能夠得到很多福利和津貼。
可是一旦楊振寧先生去世,那麼關於楊振寧先生的福利,也會一併取消。
翁帆則需要憑藉楊振寧先生的遺產和積蓄養老了,讓人不禁對翁帆的一生,感到頗為唏噓。
不過還是希望楊振寧能突破醫學奇蹟,挺過這一關,多陪伴翁帆一些時日。
之前,楊振寧老先生曾說,自己一定要活到108歲的茶壽,以好好地陪著翁帆。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愛情有時候真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無關乎年齡,無關乎距離,即便不被人祝福,但只要彼此相守,就能幸福一生。
很明顯,楊振寧和翁帆做到了,他倆之間的愛情,沒有物質慾望,只有精神追求,拋開世俗來說,他們的婚姻故事猶如一場愛情神話。
祝福他們吧。
你可知道楊振寧月薪多高?看完具體數字,你就會知道他有多偉大
如果要想問楊振寧到底有多偉大,這和他從事的事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其在物理學上的成就難以用語言來形容,或許大部分人根本看不懂。
如果換個角度衡量,一定能讓你對其貢獻有著強大的感知,楊振寧的月薪到底有多高?看完具體數字後,想必也會讓你對他的偉大有所認知。
一、楊振寧的早年經歷
楊振寧的童年是非常動盪的,出生在戰亂年代,但令人欣慰的是,其父母作為早期的高才生為他創造了相對安穩的環境,使他能在夾縫中獲得令人羨慕的知識。
隨著抗戰的勝利,在國民政府的資助下,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理論物理,並且獲得了愛德華泰勒的賞識,從而走入到物理的世界中。
極富天賦的楊振寧僅僅花了三年的時間,1948年取得了博士學位,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其發布的宇稱不守恆定律更是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要知道諾貝爾獎項在國際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大多數掌握在西方白人手中,可楊振寧卻憑藉在物理學上的成就徹底打破了這一規律,在34歲的年紀拿下了這一榮譽,這是中國人的驕傲。
此時,楊振寧的名字響徹了大江南北。
二、楊振寧的決定
美國希望楊振寧能留下為其工作,我國自然歡迎楊振寧回國,然而,這一請求卻被拒絕了,他選擇待在美國,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
當楊振寧拿下諾貝爾獎項時,我國已經率先出擊,邀請其老師張文玉前往美國,希望能說服楊振寧回國工作。
最初,楊振寧動了回國的念頭,美國政府自然不會輕易放楊振寧離開,尋找各種理由勸阻,畢竟美國曾經痛失了錢學森這一影響力巨大的人,不想再錯過楊振寧。
在多方周旋下,楊振寧的回國計劃被徹底擱置。
他每個月的月薪高達70萬美元,還可以享受常人難以想像的特權,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楊振寧儘快開展工作。
那個時代,國際的大環境是非常不平靜的,我國的經濟也面臨重大的挑戰和威脅,相反,楊振寧在美國的研究經費充足,可以有更廣闊的空間,這也使邀請楊振寧回國的計劃再次被擱置。
時隔多年,有著一顆中國心的楊振寧,最終還是選擇回歸祖國。
面對這一抉擇,很多人不理解。當2003年,楊振寧終於回到祖國後,其中也有很多人猜測:我國是否開出了極其優厚的條件?
三、楊振寧的薪水
上世紀60年代,美國開出了月薪高達70萬美元的報酬,我國的經濟和整體的實力是沒有辦法與美國相抗衡的,即便到現在,也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在如此艱難的狀況下,重新回國的楊振寧依然可以獲得清華大學給予的100萬元月薪。
而楊振寧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科研工作,每年可以輕鬆地拿走1200萬元的年薪。
這在2003年時,是令人難以想像的高收入。
然而,楊振寧的做法卻令很多人意料不到,他不僅沒有接受這筆工資,反而個人出資修建了幾個高配置的實驗室,主要目的是支持國內的物理學快速發展。
眾所周知,楊振寧在物理行業中有著非常突出的貢獻,很多人將其稱之為愛因斯坦的接班人。
雖然現在年事已高,但依然活躍在教育一線,在面對學術時是非常純粹的人。
總 結
在任何領域中,能走上金字塔頂尖的人數,都是非常少的,他們的付出足以令他們賺取天文數字,如果要想衡量他們的價值,並不僅僅是要將視線聚焦在收入和薪資上,更多地應該看到其背後所作出的貢獻,否則很可能會無法讀懂其背後付出的辛苦和堅持。
清華大學給予楊振寧100萬的月薪,從某種程度而言只是杯水車薪,正是因為沒有將視線聚焦在身外的錢財上,楊振寧才能義無反顧地返回我國從事物理學的研究,為推動我國的物理事業貢獻屬於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