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嘮叨「不可以」並不能讓孩子「聽話」,規矩應該這麼立

2019-07-19     育兒女神蜜絲懂

小寶貝稍不如意就滿地打滾耍賴哭鬧:

今天的飯菜孩子不愛吃,哭;早晨媽媽要去上班了,哭;出門把他塞進安全座椅,哭;拒絕他買玩具的要求,哭;拉著意猶未盡的他離開遊樂場,哭;不給吃零食吃,哭!

小小的人兒懵懵懂懂,話還說不利索,主意卻特別正。常常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就能當場哭出一出瓊瑤劇。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是:「你不如我意,我就哭給你看,哼!」。

孩子逐漸長大,「怎麼養」的問題已經少多了,「怎麼教」的煩惱卻越發的令人頭大!

但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和孩子的規則建立密不可分。說到立規矩,你可能又開始糾結了:

我的強硬會不會太不尊重孩子了?

我這樣要求孩子,會不會壓抑了他的天性?

我這麼多要求,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嗎?

最重要的,這規矩怎麼立,孩子才能乖乖聽話啊?

面對搞不定的「熊孩子」,我是不是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

到底該如何給寶寶立規矩?多大立規矩比較好呢?下面就看Ms.懂整理的「武林秘籍」吧,專治一不順心就哭鬧打滾的小魔頭!

多大給寶寶立規矩比較好?

其實,寶寶從一歲多開始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了,他會變得較為獨立,會用哭鬧耍賴來達到目的。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他會測試自己自主能力的限度,衝動地去探索,並對種種事物作出試驗。作為父母,會很難接受他由一個事事依賴你的嬰兒,變為一個經常試探你底線、跟你作對、令你生氣的搗蛋鬼。

這個階段可能會持續至上幼兒園前。其實他只是從實驗中去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周圍環境對他的要求,並非故意。因此,你需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發展特性,教導他成為一個可以愉快合作的孩子。

這段小叛逆的時期實際上是令人聞風喪膽的terrible 2的「前傳」,其實也是「立規矩」的黃金時期。

作為寵娃狂魔先鋒隊的爺爺奶奶們先跳出來反對:「一歲多立啥規矩啊?這麼小的娃還啥都不懂,大了就好了。」

可別再以為「孩子小不懂事」是天經地義了。很多人長大後的「奇葩行為」,都是小時候埋下的雷。

就比如前不久,某博士在高鐵上無理霸占座位那件事,有位網友就評論得很到位:「你以為是博士素質變低了?不,是熊孩子長大了。」

如何給寶寶立規矩呢?

1,多給寶寶關注和讚賞

平時寶寶自己坐下玩或者見到不能碰的東西就自動走開時,媽媽要及時給他關注,並且稱讚他。不要忽略寶寶的好習慣而只關注不好的行為。

在讚賞孩子的時候儘量用寶寶容易理解的正面語句:例如:「自己玩真乖!」「乖乖坐著吃飯真好。」「對了,知道那是碰不得的,真是好孩子!」

當然還要做到及時稱讚,他才會清楚你讚賞的是什麼行為,增加他再做同樣行為的機會。

2, 讓孩子覺得遵守規矩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一歲多的孩子,當他開始說「不」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給他立規矩了。

立規矩的時候,語氣誇張,表情豐富,把規矩說得簡單明了。只要你語氣快樂,就會讓孩子受到初步的感染:遵守規矩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兒。

3,不要總通過說「不」的方式去立規矩。

一味說「不」,只會教會孩子也去說「不」。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讓孩子去探索,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正面強化那些對的選擇。

例如,孩子吃飯點兒卻吵著要吃餅乾,怎麼辦?這時,我們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

一個是,現在先吃半塊餅乾,然後吃飯,吃飯後沒有餅乾吃;

一個是,現在先吃飯,吃完飯後,可以吃兩三塊餅乾。

問孩子,要選擇哪個方案。

如此,媽媽就將孩子的注意力從想要吃零食這件事情上,轉移到了我們提供的兩個選擇上。

這樣,我們不僅巧妙地立了規則,還幫助孩子學會延遲等待。

其他規矩的建立,也可以採用同樣的辦法,提供選擇,強化選擇,而不是一味限制。

5,規矩需要有彈性。

比如一樣東西,孩子小不能摸。但是大一些後,危險性不存在了,自然可以調整這些規矩,不必一成不變。

所以,我們在跟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就可以多用「你可以做……,只不過得要等到……時候……」這樣的句型。這樣,其實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學會延遲等待。

規則的彈性還表現在,和孩子共同討論規則的制定,允許有理由的通融。

6,家庭內部統一戰線

給孩子立規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家庭內部一定要保持統一戰線,尤其是跟老人們一起帶孩子,爺爺奶奶們過分寵溺,總會順著寶寶心意,往往是咱這邊立規矩,爺爺奶奶破規矩,寶寶依舊任性,觀念衝突時時引發人民內部矛盾。

今天這篇可要記得轉給他們看看,觀念一致才能事半功倍哦~~~

無規矩不成方圓,安全的規則里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是父母終生的功課。每一個寶寶都擁有不同的脾性,你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讓他明白及跟從你給他的規則。

但是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Ms.懂記得有本書中寫到「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聽起來很拗口,但理解起來卻不難:「比如牧牛場,周圍用鐵柵欄起來,牛在柵里吃草喝水,東奔西跑,這叫做活潑,放牛的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柵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能了。不准牛出柵,這就是規矩;如果在柵里,也不准它吃草喝水,也不准它東奔西跑,定要把動物里的牛,變成植物里的木頭,如此就是呆板了。」

我們的孩子不是牛,但道理卻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給孩子的愛,造成了孩子的自私與懶惰,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與教養,那這種愛就是貽害無窮的。

相反,如果我們給孩子立的規矩,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讓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壓抑和扼殺,那麼這種規矩就是毫無作用的。

Ms.懂說:

我們終究無法陪伴孩子一生,終究有一天要目送他遠去。如果說有什麼是我們能為他做,並且讓他受益終身的事情,那就是給孩子我們全部的愛,並教會他做人做事的規矩。

學規則是疼的,而愛是甜的。在愛和規則里長大的孩子,可以長得多高我還不知道,但是起碼我知道,他會長的筆直!

Ps,

#你給寶寶立規矩了嗎?效果如何?#留言區分享交流一下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_vsMK2wBmyVoG_1ZqY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