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今日女報/鳳網首席記者 李立
攝影: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吳小兵
肺炎疫情已經持續了一月有餘,湖南,作為除湖北外感染情況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大家每天看著它的數字在一天天在增加,長沙也成為了情況最危急的城市之一。
而這兩天,湖南的數據,讓很多人鼓舞。
2020年2月15日0-24時,湖南省報告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3例;2020年2月16日0-24時,湖南省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增確診病例2例。
還有一個數字特別值得注意——省會長沙,2月15日-16日,都是0新增!
而從1月16日長沙市第一醫院(本部)急診科確診湖南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到2月15日、2月16日連續兩天長沙0新增,正好一個月時間。
在這一個月里,作為湖南省和長沙市兩級定點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的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經歷了什麼?
讓我們從院長劉激揚的口裡,來了解這艱苦戰疫的一個月。
1月16日之前:山雨欲來風滿樓
位於長沙市開福區撈刀河鎮的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在一個山谷之中,青山綠樹掩映著三棟大樓。這裡承載著長沙地區乃至湖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部分醫療救治任務,是長沙市結核病和長沙地區愛滋病的定點收治機構。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這裡原本住著的是一批愛滋病患者和結核病患者。「我們很早就在關注湖北武漢新冠肺炎的情況。去年12月30號,我和副院長、感染專家謝元林就討論了肺炎的事情。1月14日,我們就制訂了相關工作預案。」劉激揚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他們對傳染病疫情的天然敏感,除了職責所系,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劉激揚和謝元林,都親身經歷過2003年抗擊「非典」戰役。
「不打無準備之仗。」劉激揚告訴記者,1月14日下午,醫院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了緊急培訓。當天,醫院各科室主任、護士長、監控醫生、監控護士、醫院急救隊員及規培住院醫師總共250多人參加了培訓。
這場培訓如同戰前的動員,讓整個醫院的氣氛開始慢慢緊張。而彼時的湖北武漢,關於疫情的各種信息也不斷在傳出。長沙離武漢僅300多公里,每天往返高鐵達80多趟。
此時的長沙市第一醫院,山雨欲來風滿樓。
1月16日下午,湖南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入院
「第一例病人,是1月16日下午來醫院的。」劉激揚告訴記者,當天下午,長沙市第一醫院(本部)急診科來了一名57歲的女性病人羅女士就診。
「當時我們急診科接診後,首診醫師發現她除了發燒、咳嗽之外,白細胞值也很低,影像學檢查結果肺部CT為磨玻璃樣改變。當時經院內專家會診,結合患者來自疫源區,懷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劉激揚當即決定,第一時間對患者予以單間留觀隔離,「同時,我們啟動醫護人員二級防護,並把情況上報給CDC(國家、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月17日,患者羅女士從長沙市第一醫院(本部)被轉移至北院的負壓病房進行隔離治療。
醫院的負壓病房是非典時期建成的,「病房內的氣壓低於病房外的氣壓,這樣病房內被患者污染過的空氣就不會泄露出去,而是通過專門的通道及時排放到固定的地方。從而能減少醫務人員被大量感染的機會,這種病房最適合搶救類似非典這樣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病人。」劉激揚說。
隔離病房裡的醫護人員。
「我們安排了長沙市第一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周志國擔任治療組組長,並安排了參加過SARS、甲流、禽流感、伊波拉出血熱治療及援非經歷的醫護人員,組成最精幹最有經驗的治療團隊,對患者進行全力救治。」劉激揚告訴記者。
周志國醫生。
41歲的呼吸內科醫生周志國曾參與過非典、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防治。自疫情發生以來,已經很多天沒有回家。
兒科護士何潔是首批進入隔離病房的護士。4年前,她曾作為中國(湖南)醫療隊隊員援助獅子山,與伊波拉病毒戰鬥。
醫護人員經常需要在負壓隔離病房穿防護服連續工作4-6小時,中途不能上廁所,不能喝水。室內溫度較高,隔離服不透氣,一班下來幾乎全身濕透。進入病房的所有物品,都都通過一個帶雙層開關的傳遞窗口傳遞。溝通主要靠對講機,為了區分彼此,醫護人員把名字寫在防護服上。病房24小時不能離人,醫護人員的三餐、休息只能在清潔區。
1月21日,1號樓3樓全部騰空,用以收治肺炎患者
1月21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傳回消息,經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此前上報的病例,為湖南省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靴子終於落地。
而此時,北院1號樓的3樓全部騰空,用以收治新型肺炎患者。隨著病例的增多,3樓的病房已經不夠用,1月23日,1號樓的1、2樓也被騰空,整棟樓都被用於收治確診病例,原有的病人被轉移到北院另外一棟樓。
1月25日,北院的非新型肺炎患者全部轉移到南院
1月25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的下午,劉激揚作出了一個決定,將北院的非新型肺炎患者全部轉移到長沙市第一醫院另一個院區南院。
「這是個大工程,多虧了120急救中心的大力配合,來了20輛救護車幫忙轉運。」事後,劉激揚告訴記者,轉運這麼多病人還是有一定風險的,「畢竟有很多重病人。」
1月26日,第一例病人康復出院
羅女士的救治,並不容易。她還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甲低等合併症,劉激揚介紹,「入院第三天,也就是她發病後第九天的時候,她的病情突然加強,肺部有實質病變,呼吸和心力衰竭,病情危重。」醫療團隊馬上緊急展開救治,綜合施策,精心護理,羅女士轉危為安。
通過近一個星期的治療,羅女士的病情逐漸好轉。肺部CT掃描結果顯示肺部逐漸好轉,體溫恢復正常,連續兩次(間隔一天)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各項指標達到出院標準,1月26日,作為湖南首例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羅女士康復出院,極大地提振了全省乃至全國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的信心。
每當有患者出院時,這是劉激揚等醫護工作者最高興的時刻。
2月5日,啟動3號樓第六個病房
後來的事實證明,劉激揚轉移其他病症這一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此後確診患者增加速度很快,1月29日-2月5日達到醫院收治高峰,每日平均收治15人,最多的2月5日收治了23人。
「兩天內,我們轉移了125名病人,調整維修兩棟病房,準備155個病床;三天內,我們把一棟生活樓改造為傳染病房,準備了145張床,購買300個病人的救冶設備設施;四天內,我們培訓了1000名包括醫務人員、行政後勤保障人員和各級部門工作人員在內的員工,七天時間,我們集結了347名醫護人員。」劉激揚告訴記者,隨著確診患者的增多,病床和病房(每個病房能收治15-30名患者)也在不斷增加,「1月30日我們啟動了第三個病房,2月3日又啟動了第四個、第五個病房,2月5日啟動3號樓第六個病房」。
劉激揚告訴記者,隨著病房的增加,在北院一線和疫情戰鬥的醫護人員也越來越多,有來自湘雅二醫院的呼吸、重症專業專家,也有來自中醫藥研究所、省地礦醫院、市中心醫院、市三醫院、市四醫院、市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瀏陽市婦幼保健院、寧鄉市人民醫院、寧鄉市中醫院、長沙縣第一人民醫院、望城區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大家都是為抗疫的共同目標從四面八方集結而來,從不相識到成為『生死戰友』,每天互相之間的打氣、加油,士氣高漲,我有責任把這支隊伍帶好,打贏這場戰爭。」
啟動心理關懷小組,建立24小時心理專線
劉激揚告訴記者,和羅女士一樣,每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都有其自身的情況,其治療方案也各不相同。
「在我們收治的病人中,有精神障礙患者、兒童、新生兒、孕產婦等,針對每名患者,我們制訂個性化的救治方案,分類指導,科學救治。」劉激揚說。
同時,劉激揚和同事們也注意到,患者在醫院住得久了,都會感到孤獨和擔心,甚至個別患者會產生想「逃離」隔離病房的情況,為此,劉激揚在北院啟動心理關懷小組,建立24小時心理專線,拍攝心理視頻,對患者及醫護人員進行專業心理輔導。
劉激揚還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每一名入院的患者,每天她都抽時間,向患者通報醫院治療和病友出院的情況,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幫助他們建立信心,「作為院長,我帶頭這麼做能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進行耐心疏導和安慰,病人心理狀態好,才更相信醫生,也更配合治療」。
劉激揚回復患者微信。
2月8日,醫院做了豐盛的中餐,準備了元宵
2月8日正逢正月十五元宵節,劉激揚特別叮囑後勤人員做了豐盛的中餐,還準備了元宵,她本人也給每一名患者發去了問候簡訊。
在隔離病房裡舉目無親,不少患者收到這份暖意感動得熱淚盈眶。一名患者在回過來的簡訊中表示:「居然還有元宵,太感動了!感謝政府感謝黨,更感謝你們這群可愛的白衣天使,為我們的生命和健康保駕護航。我們的元宵滿滿都是愛!可是你們的元宵能吃上嗎?"
病人回復的簡訊。
元宵節那天,有一批患者治癒出院。
方便麵是院長日常食物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從1月17日到現在,除了大年三十下午回家匆匆吃了點飯,劉激揚到現在沒和家人吃過一頓飯,方便麵成了她日常吃得最多的食物,「幾分鐘就可以吃完,不耽誤時間」。
每天吃飯,劉激揚都是匆匆忙忙,幾下扒拉完,但就是這樣,也不斷的有電話進來。
劉激揚剛上小學的大兒子放假在家,班主任知道劉激揚奔赴抗疫一線後,把孩子接到了自己家中。「很久沒有見到孩子了,很想他,但又不能讓他回家,只能抽空匆匆忙忙視頻或電話問候下。」劉激揚說,三歲的小寶在家裡,「他的要求已經從陪他睡覺降低到想要抱抱了,但就是這樣的小願望,我都滿足不了他」。
劉激揚的同事梁露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好幾次,救治中心的同事們都跟她說「你要提醒院長要多休息」,「劉院長非常拼,1月16日至今,她每天休息時間不足6小時,都是12點後回家,早7點就又到了辦公室。危重患者病例討論、物資調配、房屋改造、醫療查房、聯繫捐贈,對上協調,對內鼓勁……她經常強調我們的工作時間不能太長,不能搞疲勞戰累倒了,要輪休,但她工作時間比我們還長。」
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劉激揚說,前段時間,她最焦慮的是防護衣,口罩,面屏,護目鏡等防護物資比較匱乏,「急得徹夜打電話協調」。而這段時間,她則焦慮於如何救治好更多的危重病人,因為重症病人往往並發多器官衰竭,救治難度很大,「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啊」。
北院現場專家組與省高級專家組每共同對危重症患者遠程會診,研究危重型患者的診療方案,確保救治成功率
「我們的醫護人員都很努力、很辛苦,但這是打大仗,打硬仗,所以我要求特別高、特別嚴,甚至可以說有些苛刻了。有時,我很嚴厲地批評他們,有些醫護人員甚至委屈得哭。其實,我心裡也很難受,在背後我也跟著抹眼淚。」劉激揚說,很多人抹乾眼淚,又繼續上陣。
這段時間來,一醫院的醫護人員都很努力、很辛苦。
「在長沙乃至湖南的這場抗疫戰爭中,省市兩級黨委政府果敢的決策調度與指揮特別關鍵,尤其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四次來到我們北院進行現場督導,幫我們解決了很多燃眉之急。省市衛健委的直接領導,也讓我們醫療救治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省婦聯等很多省直部門及社會各界也給了我們極大的關懷和支持。」劉激揚說。
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省領導胡衡華、吳桂英,省衛健委主任陳小春等在長沙市第一醫院督導檢查疫情防控工作。
湖南省婦聯主席姜欣和副主席盧妹香,長沙市婦聯主席文方在長沙市一醫院北院看望醫護人員,並送去醫用物資。
「感謝我們醫院班子的精誠團結和全院的努力,尤其要感謝我們醫務人員的無私奉獻與付出,很多醫務人員都是加班加點、不計報酬、不畏生死地奔赴隔離病房。他們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回去洗澡和換身衣裳。」劉激揚告訴記者。
隔離病房裡的醫護人員。
2月17日,他們還在繼續戰疫
2月17日上午8點,久違的陽光照進山谷里的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驅走了連日來的陰冷。劉激揚匆匆換了服裝,戴好口罩,趕往會議室,5分鐘後,她要參加一場兩例重型患者和一例危重型患者的診療方案的會診討論研究。
這已經是長沙市第一醫院院長劉激揚和醫務人員30多天以來的工作常態,他們,已經在一線連續戰鬥一個月時間,一直是以高度緊張戒備的狀態來面對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疫」。
從1月17日收治湖南第一例確診病例至今,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已收治239例患者,出院89例,治癒率37.24%。劉激揚說,她希望這場戰疫能早點結束,「我們做好了打硬仗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盡最大的努力確保患者得到救治、醫務人員不感染、院內不發生感染。我們非常有信心,也有能力戰勝疫情,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讓劉激揚最欣慰的,莫過於看到患者康復出院。她給記者看了她珍藏在手機里的照片,裡面有一張照片,是一名康復了的患者在即將出院之際,親筆寫下的感謝信。這名武漢患者寫道:「我非常幸運能夠遇到這麼多優秀的醫生和護士,我能如此快速的痊癒出院,與你們精湛的醫術和無微不至的護理是分不開的。英勇的白衣軍,你們是真正的勇士,來到市一醫院北院,12天,我出院了。百感交集,這是我永生難忘的一次經歷。住院後,所有的醫護人員盡心照料,全力醫治,不分晝夜,就像時刻出現在身邊的親人一樣……等到春暖花開,請一定到武漢,請你們吃熱乾麵、游黃鶴樓!」
編輯:小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_czZU3AB3uTiws8Kon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