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左權民歌匯·2020年國際民歌賽」報名正在火熱進行中。
報名從6月9日正式啟動。當日上午,在人民日報社人民網1號演播大廳,民歌音樂界的大咖和左權的「小花戲」「開花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齊聚一堂,民歌界泰斗田青、歌唱家閻維文、中國實力男歌手平安等向國內外民歌愛好者發出了邀請,盛夏八月,相約太行,決戰「左權民歌匯」金樽獎。「左權民歌匯·2020年國際民歌賽」活動通過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鳳凰網、今日頭條等多個平台直播、錄播、小視頻發布、全網新聞推送以及音樂人熱情宣傳參與,閱讀量突破3億人次,形成巨大衝擊波,掀起一股民歌熱浪。截至6月30日24時,報名總人數達3266名(組),比2019年報名總人數2079人增加1187人,增長57.1%。其中,山西籍選手516名(組),占總人數的15.8%;少數民族歌手689名(組),占總人數的21.1%。選手構成分為四類,一是學院類選手1143名(組),包括專業音樂學院在讀、畢業生、專業聲樂老師以及相關專業進修深造人員,占總人數的35%,其中碩士、博士178人,占比15.8%,專業聲樂教師64人,占比5.6%。二是非遺傳承人或原生態歌手653名(組),占比20%。三是各地民歌手、民歌相關從業演員和民歌愛好者1457名(組),占比45%。四是外國歌手13名(組)。其中,年齡最大的報名選手是70歲的長治市武鄉縣戲劇協會副主席姚長旺,最小的是8歲的左權「小花戲」傳承人王煜琦,「左權民歌匯」活動成為熱點焦點,關注度、吸引力、美譽度持續提升。
今年海選報名情況呈現四大特點:一是賽事影響力感召力更加顯著。新聞發布會後,活動情況在全國26個省份人民網頻道連續多日首頁置頂推送,特別是人民網旅遊頻道連續半個月置頂。先後有3.6萬人次通過電話、郵箱、傳真、網絡留言等各種方式與組委會溝通,表達參賽意願。其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知名音樂學府和機構、15家省級音樂協會、50多個音樂組織團體紛紛來函來電,表示對「左權民歌匯」的支持肯定以及深度合作意向。
二是地域和年齡分布更具廣泛多樣性。3266名(組)報名選手中,從地域分布看,由去年的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增加到3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除港澳台地區外,實現全覆蓋。從民族分布看,由去年13個增加為今年的19個,壯族、蒙古族、苗族、朝鮮族、哈薩克族、土家族、白族、回族、維吾爾族等均有歌手參賽,其中納西族、侗族、哈薩克族、土家族、東鄉族、瑤族選手都是首次報名。從國籍分布情況看,由去年的10個增加為今年的13個,涉及5大洲的13個國家,包括喀麥隆、烏克蘭、以色列、亞美尼亞、俄羅斯、厄瓜多、烏茲別克、羅馬尼亞、加納、日本、美國、白俄羅斯、古巴等。從年齡分布來看,70後選手425人,占比13%,80後選手1339人,占比41%,90後選手1110人,占比34%,00後選手262人,占比8%,其他年齡段130人,占比4%。其中,80後、90後、00後選手2711人,占比達83%,成為「左權民歌匯·2020年國際民歌賽」參賽主體。
三是選手素養水準更具專業化。為提升專業化水平,今年加大力度同國內各大音樂院校展開合作,宣傳賽事活動,推薦優秀學生報名。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星海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等26所省外高校和山西大學、中北大學等6所省內高校以及50個專業團體的師生踴躍報名。其中,學院類選手報名人數由去年的679人到增加到今年1143人,增長了68%,包括中國歌劇舞劇院青年歌唱家曾乙,湖南省歌舞劇院核心青年歌手陳香水、吳廷翠,中國音樂學院的劉靜、鄭森、張曉姣,中央民族大學聲歌系的毋帥斌、尼加提等報名參賽,進一步證明活動在專業藝術群體中引起廣泛關注和喜愛。
四是選手經驗實力更具挑戰性競爭性。賽事吸引了各地極具特色和表現力、也最具奪冠實力的非遺傳承人、知名民歌手和民歌相關從業演員報名參賽,豐富的經驗、超強的實力,無疑增加了比賽的精彩度和對抗性,使賽事活動更具挑戰性競爭性觀賞性。其中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青海花兒」傳承人阿姐卓瑪、烏英嘎、河湟二少,「內蒙古長調」傳承人敖特根圖婭,國家三級彝劇演員歐牧優諾等。知名選手還包括金鐘獎民族唱法獲獎者朱文玥;《星光大道》年度四強選手蘇文、「周冠軍」獲得者張富有;《大地飛歌》年度十強歌手韋晴晴、譚斯譯、楊歷川;《歌從黃河來》欄目年度十二強歌手楊娜、巴音布拉格。特別是去年銀樽獎獲得者胡楊之聲、潛力獎王志行等14名(組)選手再度報名。
「今年花勝去年紅,料得明年花更好。」去年,「左權民歌匯」活動實現了「一炮打響、一炮走紅」,社會反響積極熱烈。今年報名情況的火爆,更具震撼效應,得到了全國民歌界的廣泛認可,獲得了外籍民歌手的高度關注。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左權民歌匯」活動將更上一層樓,實現「再次打響、再次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