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部手機,西安某高中生殺死老師,網友: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2020-01-30     積木育兒



最近看一則報道:西安市第六十六中,一所省示範中學的一名高中生李某天,生生殺死了一位優秀的老教師周某。

事情的起因是什麼?

據說李某天在晚上上自習的時候玩手機,一位當時值班的28歲女教師金老師沒收了他的手機。

事後,他並無悔意,想直接去金老師辦公室討要手機。

他去了一次,金老師不在;去了第二次,金老師又不在。誰也不知道,這連續兩次的撲空是否就激怒了他。

去第三次的時候,55歲、教政治的周老師正好在辦公室,卻倒在了他的刀下。等到自習室的同學們聽到呼救聲趕到時,已經晚了。辦公室里鮮血橫流,周老師倒在血泊里,最終不治而亡。

這位快退休的周老師難道是個十惡不赦的老師,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深深傷害了李某天的心嗎?

並不,恰恰相反,周老師一直以來都很受人愛戴。當消息發到網上,很多網友表達了他們的震驚和痛心:



更何況,不是周老師沒收了李某天的手機,所以這個事情如何到了周老師頭上?

如今,我們只能等待警方的調查結果。

讓人錐心的是,這樣的新聞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時間往前,2017年,湖南沅江16歲高中生羅某傑殺死班主任的案件震驚全網。

同樣又是一位好老師,甚至在平時對羅某傑照顧有加,像父母一般關心他的生活和學習,然而,這個學生最終卻拿起刀子,捅向老師,整整捅了26刀!

兩年前,中國青年報還詳細報道過江蘇的一場類似案件。一個年僅15歲的高一學生(化名宋成),砍死一位老人,並且接連砍了74刀!僅僅因為他逃課去網吧、偷鄰居錢的行為被老人撞見,所以他要讓老人閉嘴,因為他怕他爸知道。

令人驚詫的是,在其他老師眼中,15歲的宋成一直很乖,成績也很不錯。

我們通常的印象里,一旦涉及師生糾紛,一定是一位非常糟糕的老師,通過非常糟糕的管教方式傷害了學生,從而導致學生懷恨在心。然而,上述這些案件恰恰相反!

這些案件的共同特徵是:

每位老師都很德高望重,也都很關心學生,對學生很有耐心,哪怕去管學生,初衷也是為了學生好。

每個學生,都不是那種劣跡斑斑的問題孩子,相反,這些孩子成績都還不錯(能夠考進高中,甚至重點高中的孩子成績不會太差),甚至是成績拔尖!

所以,到底是什麼,讓這些平日裡人們眼中的好學生,將刀子捅向那些德高望重的師長們?

這跟老師、長輩們好不好其實已經無關了,它很可能是長期高控的家庭教育帶來的惡果。

如後來新聞曝出的,湖南沅江羅某傑之所以要殺死班主任,只是因為一段時間成績有波動,班主任希望他的父母能夠了解並引導他一下。正當班主任老師要撥通其母親電話時,站在側後方的小羅突然掏出水果刀,刺向了班主任……他怕父母的管教,發自內心強烈牴觸來自長輩的管教。

而媒體報道的江蘇那起殺人案細節則顯示,15歲的宋成有一個高度控制的父親。宋成如果該學習的時候偷偷看小說,父親就會給他寫長信、講道理。

犯了錯,他就要跪在父親面前求原諒。

「父母要求我好好學習,好好聽講,成績要好。我習慣性地接受他們的安排。」這是宋成在接受採訪時候說的原話。

不僅看小說是被禁止的,偶爾玩一下都不允許。

直到高中畢業,他能夠記起的最後一次在外頭玩耍還是小學時候,放學後在河邊玩石子兒。

「每次做錯事,不是挨打,就是要聽父親至少講兩個小時不重樣的道理。」

所以,來自父親的高度控制和長期打壓,才是真正捅向那位無辜老人的尖刀!

殺人的心,從來不會在一朝一夕間形成。

這些孩子,不過是在日復一日的高控制管教下,整個的生活中只剩下了學習和考試,精神世界日漸變得刻板且荒蕪。

就像一個不斷被壓縮的彈簧,等待他們的要麼是徹底失去彈性,只能痛苦自傷,要麼是等待反彈的機會,甚至反彈成功。

在一個孩子小的時候,他反抗的能力有限。開始當他長大了再反抗的時候,那個力量就極可能會變得失控。

然後,悲劇就發生了。

儘管殺人了就一定要受到嚴厲的懲處,除了讓他們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之外,我仍然能夠感受到這些孩子心中深藏的脆弱和迷惘。

因為,這樣的脆弱和迷惘不只屬於這些殺了人、犯下大罪的學生,它屬於這個時代的大多數孩子。

一個在法院工作的朋友直言:

現在的青少年案犯數量逐年攀升,每一個問題孩子其實都是一個很可憐的孩子。他們的問題行為背後,都藏著他們的家庭問題。

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太多成績很好的學生,卻做出慘無人道之事的案件。因為恐懼,因為憤怒,因為無法言說的複雜情感,就自傷或者傷害他人的慘案層出不窮。

不僅僅如此,他們有時候甚至連親身父母都可以傷害。

他們是生來就壞嗎?是人性本惡嗎?

我不覺得。

我認為,這些孩子的生活空間,被父母密不透風的苛刻管教整個兒地傾占了,被功利化的目標填滿了,以至於情感能力一點點喪失掉了。

他們做了錯事,甚至壞事的時候,其實是茫然無知的。

他們中的很多看起來甚至是學習很好的乖孩子。但正因為從小就埋頭在學習和考試里,所以忽略了其他。這些孩子一旦犯罪,對於罪惡的本質甚至完全不了解,因為他被限定在父母長輩指定好的框框里,根本沒機會學習善惡與是非。

這些孩子,他們過得不快樂。

他們在父母的嚴密管教與高壓督促下,讀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讀著最好的中學和大學,但是談到情感,他們都沒有辦法面對。

對於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們始終沒有機會去碰觸。

為什麼?因為考試不考,父母也不會過問。

這麼多的悲劇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真的夠了。

父母要如何做,才能夠避免孩子在高控管教之下心靈的荒蕪與異化?

1、允許孩子說不

包括允許孩子發脾氣和憤怒。

可以亮明你的底線和你的決定,但不強逼孩子絕對按照自己的意願來。

關乎孩子自己的事情,最好邀請孩子參與到問題解決和決策當中。和孩子一起商議並訂立基本的規則,然後讓規則說了算。

父母的分寸感,一方面能夠給孩子留出可以呼吸的空間,同時也能夠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教會他們學會跟自己的情緒、自己的內在力量相處,並做自己力量和自己生活的主人。

2、給孩子留出自娛自樂的時光

假如一個孩子沒有興趣愛好和娛樂時間,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那麼他的生活就會陷入極度無聊與匱乏當中。如果學習成績又無法競爭過他人,他的世界裡便只剩挫敗。

這種孩子很容易陷入高度孤獨與焦慮的混亂狀態里。

當內心的焦躁跟低價值感一直無法得到排解,日復一日不斷積累,一旦遇到外界任何疑似批評的聲音,他們就可能崩潰掉,甚至失控。

所以,請一定要早早地讓孩子知道,我們的人生除了學習,還有很多好玩、也非常重要的事可以做,哪怕就是聽歌、看電影、玩遊戲,哪怕就只是發獃。別以為這些看起來無所事事的時光是浪費光陰,關鍵時刻,這樣的時光能夠救命。

總而言之,無論是允許孩子說「不」,還是留給孩子休閒的時光,其實都是要父母減少對孩子的控制,多給孩子一些獨處的空間。

在這樣的空間裡,他可以去跟同齡人遊戲,可以沒有目的性地接觸各種興趣愛好。

在這個空間裡,他能夠脫離父母的控制。

不需取悅任何人,不需完成任何目標任務,只是愉悅自己。

也是這樣的空間,孩子才能夠學會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即自己跟自己相處的能力。從而學會去有效處理日常積累的情緒,去處理內心的焦躁,去消解掉現實生活中無法處理掉的那些愛恨情仇,去獲得懸浮觀察自己情緒情感的能力,去變得日益成熟和能夠耐受人生路上的各種挫敗。

最後,

願學生傷害老師的悲劇永不再重演!

願老天護佑無辜的老師們!

願殺人兇手被嚴懲!

更願我們的整個社會,我們所有的父母,真的能夠痛定思痛,去做我們能做的,避免自己的教養方式,成為滋養罪惡的土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_JW0-G8B3uTiws8K1Z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