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潔芸 來源:上觀 選稿:單冉
昨天,全市初二、高二複課了。5月18日,四年級以上各年級也將陸續重返校園。「三斤四斤不稀奇,五斤十斤也正常。同學相見不相識,驚問胖子你是誰」,網上流傳的打趣小詩描述了復學後的獨特一景。體重增加、體能下降,身體素質亟待「重啟」,記者現場觀摩了初、高中的體育課,看體育老師們如何安排教學內容,「對症下藥」。
循序漸進恢復體能
昨天,控江中學共354名高二學生復學。第三節課,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高二(11)和高二(12)班兩個班的學生走上操場,上了復學後的第一堂體育課。
卞佳文和同學們上的是健美操課。蹦蹦跳跳之後,姑娘們已經微微出汗。「上樓的時候感覺有點走不動了。」卞佳文說,「雖然我疫情期間每天堅持上空中課堂的體育課,晚上有時也會跳跳舞,還特別注意『少吃點』,但感覺還是胖了。」
疫情期間,控江中學體育教研組的老師們攝製了居家體育課,包括墊上和課桌前的運動課程,供學生們進行居家鍛鍊。但控江中學體育教研組組長許亞波坦言,真正能達到「每天鍛鍊40分鐘」目標的學生,估計只有三成。
「以往下半學期開學,學生要進行中長跑來恢復體能,但今年學生體能下降較大,加上疫情防控要求,我們因此制定了循序漸進的教學計劃。」許亞波介紹,學校取消了中長跑和衝刺跑,以「先下肢後上肢,再到核心力量,直至恢復體能」作為下階段教學內容,從舒展身體開始,慢慢達到增加體能的目的。「我們會用跳短繩和伏地挺身、平板支撐作為下肢和上肢力量的訓練方法,鼓勵學生量力而行,慢慢增加強度。」
在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初級中學,短繩也代替了對抗性強的運動作為學生們恢復體能的首選。「短繩可有花式跳、單腳跳等多種方式,達到鍛鍊心肺功能的目的。」教導主任、體育老師趙群玲說,學校還將以分散性慢跑、武術等教學方式,進行這一階段的過渡性體育教學。「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儘可能幫助學生恢復體能,不強求考核成績,學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體育課一人一器械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為上好體育課,學校動足了腦筋。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初級中學的操場不算大,到預備班和初一複課後,學校的排課將堅持「整個操場不超過三個班級」的原則,劃分特定區域分開教學。學校的大課間活動,每個班級由一位體育老師和一位班主任同時在場,確保學生保持1米距離,摘下口罩,安全運動。
控江中學的籃球場上,體育老師在籃球架下做好站位標記:「每個標記點不能站兩名學生,每名學生根據標記不同的分值進行投籃,籃球『飛』出去後,自己撿自己的球。」記者在現場發現,包括籃球、足球、健美操墊、武術扇在內的器械,都被標上標記,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確保「一人一課一器械到底」,課程結束後由專人進行消毒再使用。
體育課下課後,學生們在操場邊的水龍頭下洗手。控江中學校長姜明彥說:「根據高三開學情況,我們發現免洗洗手液效果不如流水,所以在五一期間,給學校18個廁所和操場邊的水池安裝了腳踏水龍頭,方便學生課後及時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