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還沒意識到,但你其實經常在和自己說話。
不論大人還是小孩,每個人都會自我交談,這基本上是你內心的聲音。
有很多時候,你頭腦中的想法,不一定都會大聲說出來,而是默默在心裡轉了一圈,就像是一個「隱藏評論區」。
不論你有沒有意識到,這個「隱藏評論區」都已經對我們自己產生了很大影響。
比如,自己正打算減肥呢,看見美味的冰淇淋有點動搖的時候,內心就會出現一個「批評家」的聲音來提醒自己:
不要吃!
這個就是自我交談了。
這種微弱的聲音有時候會很有幫助,比如「積極自我交談」;
但有時候卻也帶來巨大傷害,比如「負面自我交談」。
負面自我交談,幾乎是我們多數人時不時就會經歷一下的事情,而且它「狡詐多端」,會以多種形式出現。
如果我們不謹慎提防,它就會給我們自己以及周圍的人們帶來巨大的壓力。比如:
我大概不擅長這樣的事情;
我一直都是這樣;
我這次要是搞砸了,這輩子就完了。
負面自我交談所蘊含的這種沉悶感,可能像極了你過去人生中的一個人,比如你的某位親戚、父母、老師、朋友……他們總是對你說類似的災難性、責備性的話。
現在你也用這樣的語言和自己對話,完全沒發覺這會限制自己,削弱自己做出積極改變的能力。
負面的自我交談不但會帶來壓力,而且真的會阻礙你的成功。
因為對自己的看法太負面,從而既無法看到周圍的機會,也無法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例如:
思維限制:
你告訴自己不能做某事,聽得越多,你就越相信。
完美主義:
你開始真正的相信「完成」不如「完美」,因為害怕不完美而直接放棄。
但實際上,高成就的人往往比完美主義者更勝一籌,他們壓力較小,對做得好的工作感到滿意,不會因為害怕「不完美」而分散了自己的專注力,把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做砸了。
情緒低落:
一些研究表明,負面的自我交談會加劇抑鬱感,如果任其發展,那將是非常有害的。
關係挑戰:
持續不斷的自我批評會讓你看起來沒有安全感。而且這種消極的自我交談多了,會不自覺地變成普遍的消極習慣,從而影響到別人。
舉個例子:
不知道你生活中是否遇到過特別愛「澆涼水」、特別掃興的人。比如
同事A說:「公司樓下新開了家咖啡廳,環境很好呢!」
澆涼水同事就說:「貴死了,一點兒都划不來,誰傻誰去!」
同事B說:「老闆剛才說了,年底公司請大家免費旅遊!去泰國!」
澆涼水同事就說:「泰國有啥好玩,還不如放假!」
時間長了,誰還願意和「澆涼水」親密相處呢?
負面自我交談最明顯的一個缺點就是:它不是積極的。
這聽起來好像廢話,不過確實有研究表明: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積極性有助於拓寬我們行動的觀念,使我們的意識比平常更為廣泛。
當我們以一種令人放心、友善、更樂觀的方式與自己交談,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壓力、改善自尊、增加動力,激發生產力並改善整體的身心健康。
特別是父母、老師等教育者,不僅能以積極的自我交談來使自己獲益,更需要幫助孩子們建立起積極的自我對話。
積極的心理學家也對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早在1950年代,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就曾說過:
一個自我實現的人就是專注於自己的才華和力量的人。
被稱為積極心理學之父的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博士發現:
如果人們定期發現並利用自己的最大優勢,他們就會變得更有生產力,並且會經歷很高的自尊心。
積極思考和樂觀情緒可以成為有效的壓力管理工具,例如有研究表明,積極的自我交談能夠幫助運動員提升運動成績,它可以幫運動員增強耐力,也幫助他們承受沉重的負擔。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
我知道積極一點比較好,可是我們總是不知不覺地、毫無防備地就被負面的想法侵襲了還不自知,怎麼辦?
難道要多讀一點兒「心靈雞湯」??
積極的自我對話和心靈雞湯,還真不是一回事兒。
一、注意:「籠統」是它的特徵
消極的想法往往都是籠統的,要麼全、要麼無,從不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下面加黑加粗的這些詞,簡直堪稱負面自我談話的標誌:
我「從來」學不好數學;
我「總是」很難管住自己的脾氣;
我「一直」都不愛看書;
「反正」就是做不到!
這些籠統的詞彙其實都經不起深究。
從來都學不好數學?總有做對一道題的時候吧?當時是怎麼做到的?
總是很難管住脾氣?總有一次控制得還不錯吧?當時發生了什麼?
一直不愛看書?為什麼不愛?看書有什麼困難?不愛什麼書?故事書呢?圖畫書呢?聽書可以嗎?
反正就是做不到?那具體困難到底是啥?
籠統的描述一件事,說明你其實只想抱怨,並不想真正解決問題;
而願意具體、深入地去描述一件事,才是真正想要改變、解決問題的態度。
二、給內心的批評家取個暱稱
如果你內心有個聲音,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現不利的因素,那就給她起個暱稱,比如叫做「小批」。
每當內心想起批評自己的聲音時,就告訴自己,「小批」又來上班了。
給自己內心的批評家起個有趣的、傻兮兮的外號,視為自己之外的某個角色,你就更容易意識到:我自己不必同意這個看法。威脅性自然也小了。
你看,即便負面的自我交談「狡猾多端」,時不時就出現一次,卻也是因為我們習慣了這樣的語言和思維方式,「習慣消極」。
但如果改變這些語言習慣,我們的生活會不會變得「習慣積極」呢?
不是有句話叫「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嗎?對付負面自我交談的最佳途徑之一是:用更積極的想法替代它。
也許在這件事情上,做了父母是件很有優勢的事情。
因為,如果只是為了改善自己的人生,而進行積極自我對話的練習,或許動力還沒有那麼充足。
但如果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提升自己的同時還能夠教育孩子,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收益,是不是更願意行動了?
我們可以使用下面這些策略來和孩子一起練習
1、模擬積極的自我對話
談論自己和他人時,請大聲運用積極思考能力。
比較容易開始的方式是從早上開始建立一些積極想法,比如:
「我把今天的準備都做好了」;
即便是出於困難和挫折中,突出正面的內容也很有幫助。
比如,即便孩子練習投球,投了十幾個也沒進,但我們仍然發現:
孩子投球的姿勢已經熟練很多了;
他投了那麼久還沒放棄,很有耐心;
2、創建一個積極自我對話的清單
和孩子一起閱讀一些積極自我對話的句子,我們自己,以及孩子都可以從這些表述方式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是提出自己的想法,來創建自己的個性化列表。
為此我們需要提前做一份表述清單,列舉一些積極對話的句子,才好拋磚引玉,和孩子更確切、更有效地討論積極的自我交談聽起來應該是什麼樣。
比如我先舉個例子,拋磚引玉:
1.沒有人比我更好。
2.我對自己很滿意。
3.我每天都在進步。
4.我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5.我所有的問題都有解決方案。
6.今天我是領導者。
7.我的挑戰幫助我成長。
8.我的錯誤幫助我學習和成長。
9.今天將是美好的一天。
10.我有勇氣和信心。
11.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幸福。
12.我有些人愛我並尊重我。
13.我堅守自己的信念。
14.我相信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15.有所知,也有所不知。
16.我什麼都可以解決。
17.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18.我允許自己做出選擇。
19.下次我可以做的更好。
20.我現在有我需要的一切。
21.我有能力。
22.所有事情都會好起來的。
23.我相信自己
24我為自己感到驕傲。
25.我值得開心。
26.我可以自由選擇。
27.我值得被愛。
28.我可以有所作為。
29.今天我選擇要自信。
30.我為我的生活負責。
31.我有能力實現我的夢想。
32.我相信自己和我的能力。
33.好東西會降臨到我身上。
34.沒關係
35.如果我跌倒了,我會重新站起來。
……
3、把積極對話,融入到手工遊戲中
很多孩子都喜歡做手工,也有很多做手工的機會。
把積極的自我交談融入到簡單的手工藝品中,是非常值得一試的學習積極的自我交談的好方法。
比如,我們小時候,經常摺紙玩「東西南北」,就像這樣:
完全可以把上一條提到的、孩子最喜歡的那些自我表述的句子寫在「東西南北」各個面上。
或是穿一條可以時時佩戴的手串,就像這樣的字母珠:
把你喜愛的句子穿在手串里。
3、建立積極的解釋風格
把好事情解釋為長時間、大範圍情況下都會發生的;
把不好的事情解釋為短時間、小範圍情況下才會發生的。
比如孩子這次考試成績很好,我們就應該這樣說:
你一直都很努力,只要堅持,以後(長時間)任何考試(大範圍)都會考好的。
但如果孩子這次考試考砸了,我們可以說:
這次(短時間)數學考試(小範圍)沒認真/沒重視/鬆懈了,下次要好好努力!
4、如果面臨挑戰,請具體的談論
如果自己或者孩子正面臨這一項比較困難的挑戰,切忌不要陷入「全」或「無」的陷阱。比如覺得自己肯定不行,或只能贏!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具體的談論正在經歷的問題。比如:
你覺得哪個部分最難?
你哪裡做得很好?
儘管很難,可你有沒有非常開心,非常有成就感的時候?
你從中得到哪些收穫?
在孩子遇到一個自認為搞不定的大難題時,正是學習和練習積極自我對話的好時機。
我們不一定要成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也可以和孩子練習積極的自我交談。
任何人都可以實踐,也都可以教給自己的孩子。
只是尤其要注意的一點:積極自我交談,必須是可信、可行、有方法、可操作的,不是空洞的畫餅、誇大和吹捧。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一定會犯錯,但也一定有辦法改正,這完全不影響自己未來成為優秀的人。
這可能是積極自我交談和通俗「心靈雞湯」的最大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