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秦始皇打仗更厲害的5位皇帝:劉秀僅位於第3,前一、二讓人耳熟

2021-04-01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比秦始皇打仗更厲害的5位皇帝:劉秀僅位於第3,前一、二讓人耳熟

「憑君休說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歷代皇帝光鮮亮麗的背後,或多或少都會沾滿鮮血。

秦始皇的鐵血帝國靠的是10多年的攻城拔寨,一路上沾滿血腥;漢武帝的「君臨天下」,憑的是殺戮難以計數的匈奴和鎮壓多次農民起義而得。

不過在如此腥風血雨的環境下保留性命和讓政權得到穩固與發展,的確是一種本事。秦始皇和漢武帝能打勝仗,靠的是雄厚的家底,只能說是指揮有方。

歷史上就有五位皇帝比他們更能打仗,他們憑藉的是白手起家或者依靠比較薄弱的力量,最後取得全國政權或造就一番豐功偉業。排列起來,劉秀只能排在第三位,第一和第二位讓人耳熟能詳。

第五:朱棣

且不說朱棣稱帝後的豐功偉業,論述他的戰鬥能力,在「靖難之役」之前便可以得知。

之所以將他放在第5位,主要是當時他已經有一定的家底,取得勝利的把握比較高,難度沒有其他4位皇帝的大。

洪武十三年(1380年),剛好20歲的朱棣被朱元璋調往燕京擔任藩王——燕王。同其他兄弟相比,他的這個王最難當。

當時北方的北元依然相當強大,隨時都有入侵燕京的可能。所以朱棣從一上任開始,就不能過上太平日子,隨時帶兵打仗。

在朱元璋的授意下,他曾兩次率師北伐,招降蒙古乃兒不花、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既在軍隊中提高威望,戰鬥能力也不斷地被培養起來。

隨著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次子朱樉相繼去世,朱棣很快就成為諸王中實力最強悍的藩王,且在家族中地位最高。

自從朱元璋將兵權從將領身上沒收並轉移到諸王手上之後,藩王們各擁兵自重,秦、晉、燕、寧諸王影響力越來越大,讓朱允炆擔心不已。

不過朱元璋似乎沒有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依然在晚年誅殺建國大將,讓朱允炆手上沒有人能同諸王對抗,以至於「靖難之役」中兵敗亡國。

朱允炆一上任就試圖削弱朱棣的勢力,從行政和軍事不同方向進行堤防與打壓,就算是朱棣駐守在山海關的護衛隊也被時刻監督。

建文元年七月,裝瘋賣傻的朱棣擒殺張昺和謝貴,正式發動戰爭。當時他手上的兵力並不多,但卻成功地挫敗朱允炆30萬和50萬人的兩次規模宏大的打擊,最終贏得勝利。

第四:朱元璋

朱元璋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繼承郭子興留下的遺產,通過自己在滁州及和州收編的軍隊,逐漸控制郭子興餘部,最後成為這一支軍隊的核心。

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他回到老家募兵,徐達、周德興和郭英等加入到隊伍中,逐漸成為他奪取天下的得力幹將。

成功控制郭子興舊部後,朱元璋野心開始膨脹,不甘受制於小明王。不過當時他的實力並不強大,只能依靠小明王的旗號來發展自己的勢力,所以軍隊中依然以龍鳳紀年。

此後的鬥爭中,朱元璋都採取迴避元軍,消除南方地方勢力的鬥爭方式,逐漸成為稱霸長江以南的強大軍閥。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他先征討張士誠,後設計殺死小明王,並於第2年改年號為「吳元年」。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忍耐已久的朱元璋終於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一路上,朱元璋基本上都依靠謀略取得擴張,最後贏得天下。雖然是白手起家,但自身的戰鬥力不敢恭維。

第三:劉秀

比起朱元璋,劉秀要強悍的多。他雖然是劉邦的九世孫,不過經過推恩令的實施,到他父輩時已基本和皇族的尊貴沒有多大聯繫。

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朝,劉秀跟隨長兄劉演起兵。昆陽之戰中,由於起義軍的武器裝備落後,劉秀親自騎牛上陣,陪同將士們戰鬥。經此一戰,名聲大噪,被稱為「牛背上的開國皇帝」。

之所以這一戰改變劉秀的命運,是因為當時昆陽漢軍僅有九千人,要對抗的是王莽的幾十萬大軍。儘管如此,劉秀依然沒有退卻,最終贏得勝利。

更始三年(25年),他僅用三年的努力就將勢力範圍向外擴大幾倍,軍中的力量更是高達「百萬」。在眾將的擁護下,于于河北鄗城稱帝,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少見的中興之主。

劉秀的厲害,就是很少使用智謀,以其吸引人的人格魅力和超強的指揮能力奪取天下,沒有朱元璋那把巧取豪奪。

當然,能巧取豪奪取得天下也是一種本事,不過戰鬥力並不能體現出來,所以劉秀必須排在第三。

第二:李世民

李世民的一生都在戰鬥中。義寧元年(617年),他鼓動父親李淵反隋,開啟建立唐朝的歷程。

當時李淵雖然只有幾萬兵馬,但卻成功地拿下長安。第2年,即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年號為武德元年。

在李淵的授意下,李世民一共打了4場大戰,奠定唐朝統一全國的基礎。

第1場是消滅薛舉,平定隴西,消除了唐朝面臨的來自西方的威脅。

第2場是大敗劉武周與宋金剛,鞏固了唐朝北方領土。

第3場是發動虎牢之戰,一舉消滅中原地區的兩個規模最大的割據勢力,即王世充和竇建德集團,取得華北地區的統治權。

第4場戰役是消滅竇建德殘部的劉黑闥勢力,此後討伐山東的徐圓朗。經過這4場大戰,唐朝統一全國的局面基本上被奠定。

所以,李世民的江山是打出來的,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第一:成吉思汗

之所以將成吉思汗排在第一,是因為他的一生經歷幾次挫折,且每次都差點喪失性命。不過還好在戰鬥力強悍,成為了大蒙古國的奠基人。

剛出生時,就生活在金朝的「 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之下,其艱苦之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朱元璋年幼時的經歷。

這也導致了他成為大蒙古帝國大汗(皇帝)後,一直居住在蒙古包中,而不是華麗的宮廷。

九歲時,父親被人毒死;十七歲時,妻子被昔日仇敵蔑兒乞部的脫脫部長搶走;追擊泰赤兀部時,脖頸被流箭射中,生命垂危…

就是在這樣特殊的經歷之下,他通過一次次的戰鬥,先後打敗主兒乞部、塔塔兒部、泰赤兀部、塔塔兒部和乃蠻部等強大的蒙古勢力,逐漸統一蒙古草原,隨後就是不斷的對外擴張。

夏國和金朝先後被消滅,然後就是對中東和歐洲的征服戰爭,最後建立起橫跨亞歐大陸的大帝國。直到臨死之前,他依然在指揮作戰。

所以,將他排在這裡沒有錯。

結語

有人說,沒有將秦始皇和漢武帝列進去,這一個排名不能說服人。其實皇帝的戰鬥力如何?除指揮能力以外,是否參與戰鬥和從零開始是重要的標準。

所以,漢武帝和秦始皇在這方面是「不達標」的,他們雖然指揮著一系列的勝戰,但卻從未上過戰場,並不知曉戰鬥力如何。所提及的這5個皇帝基本都是在血堆里站出來的,他們除了指揮作戰之外,還親自上陣殺敵,可謂是非常罕見。

這其中,把成吉思汗放在首位,主要是因為他的綜合實力比較強,不僅建造一個國家,而且還在這過程中創造語言,同時一輩子都待在軍營中,所以戰鬥力不言而喻。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YXdvi3gB9EJ7ZLmJG3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