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隨手拍到業餘攝影,我們需要準備哪些器材?

2020-02-25   大美攝影

隨著全民攝影的興起,攝影的門檻也越來越低,只要有一台智慧型手機,就可以拍出具有美感的畫面。不過,如果想要拍出高質量的畫面,或者成為一個業餘攝影師,就需要兩方面的準備:器材和熱情。

我們首先來說熱情。如果想將攝影這份愛好發展成自己的特長技能,就必須對攝影保持持續的熱情。其實這個並不難,因為攝影的領域非常廣,根據攝影的題材不同,可以在學習和拍攝時遇到許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我們想要拍攝風光,那麼我們需要了解天文地理、氣候條件、交通狀況等,如果我們要拍攝紀實類作品,需要對新聞和事件保持足夠的敏感,這些都是我們在攝影過程中需要了解的。在了解的過程中,我們會被這個世界的美所震撼,也會對這個社會的文明產生思考。這些都會吸引我們對攝影的意義不斷探究。

再來說器材。很多人接觸攝影都是從手機攝影開始的。當手機攝影技術逐漸提高,手機已經不能滿足熱愛攝影的朋友對畫面的極致追求,於是開始配備專業設備。那麼,剛接觸相機攝影的朋友如何選擇合適的拍攝器材呢?

這個需要根據拍攝題材來確定。

街頭、紀實、小景

這類拍攝題材對器材的要求比較低,通常我們用手機就可以滿足拍攝,如果想要更高質量的畫質,可以配備一個比較輕便的微單相機,方便我們隨時在街上拍攝。

鏡頭方面,如果對畫質要求高,可以選擇35mm、50mm、85mm之類的定焦鏡頭,如果為了更方便,可以選擇一個有廣角端的變焦鏡頭,如16-50mm,24-70mm等。

其他器材可以配一個保護鏡頭的UV鏡和輕巧的相機包。UV鏡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防紫外線,現在多用於保護鏡頭。

人像、靜物

拍攝人像、靜物類,對畫面質量、銳度要求較高,對鏡頭要求較高,對機身要求不高,當然如果有條件最好使用全畫幅機身。

對於鏡頭,我們儘量選擇定焦大光圈鏡頭,如F1.4下的35mm、50mm、85mm定焦:

佳能EF 50mm f/1.4 USM


佳能EF 85mm f/1.2L II USM


如果對照片有更加細膩的要求,我們會用到反光板和閃光燈:


反光板可以在沒有直射光的情況下對人物進行補光,可以緩和光線反差、矯正色偏等。在光線不足或逆光拍攝時,建議使用反光板。如果是陰天或漫射光條件下,反光板的作用不明顯。

在較暗的場景下拍攝,需要用到閃光燈。通常閃光燈的光線過於強烈,拍攝出的光線生硬,為了使閃光燈光線變得柔和,拍攝者可以給閃光燈加柔光罩。

拍攝人像或靜物時,可以適當使用搭配飾品,如讓模特舉一把雨傘,或者給靜物的背景加一束花。


拍攝自然風光、星空、建築

這些可以統一算作風光類題材,此類題材對機身的要求較高,很多拍攝場景的光線條件比較極端,比如大光比環境、極暗環境等,這需要機身有優秀的高感和寬容度,也就是可以在高感光度的設定下拍攝噪點較少的畫面,並且可以讓大光比環境下的場景細節儘可能多的保留。

這就需要一個全畫幅機身。

全畫幅機身的感光元件較大,可以將更多的場景信息更全面的保留下來,畫面質量優秀。

鏡頭選擇比較多,針對不同拍攝場景選擇不同焦段:

超廣角、廣角

通常來講,焦距小於35mm的鏡頭都是廣角鏡頭,其中小於20mm的廣角可以稱為超廣角鏡頭。通常廣角適用於拍攝大場景風光、城市等,超廣角多用於拍攝星空、銀河等。

16-35mm f/2.8L II USM廣角鏡頭


17mm  f/14  6s  ISO100


標準焦段

通常我們將35mm-85mm左右焦段的中焦段鏡頭稱為標準鏡頭,之所以稱為標準鏡頭,因為這個距離比較符合人眼的視覺效果,因此拍攝風光、人像等多種題材都比較自然:

24-85mm f/3.5-4.5 USM標準鏡頭


70mm  f/4  1/400s  ISO100


長焦

我們將85mm-300mm的焦段稱為長焦段。長焦鏡頭通常用於拍攝距離較遠的景物,同樣適用於風光、建築等,可以拍出密集感、虛化背景,拉近主體與拍攝者的距離。

佳能 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長焦鏡頭


200mm  f/4  1/1000s  ISO100


特殊鏡頭

望遠鏡頭:焦段為300mm以上的鏡頭,通常用於「打鳥」、拍攝天文星體等。

600mm f/4L IS USM望遠鏡頭


850mm  f/5.6  1/800s  ISO100


魚眼鏡頭:魚眼鏡頭是視角接近180度的鏡頭,通常只有16mm以下的焦距,可以理解為一種極限的廣角。魚眼鏡頭多用於拍攝大場景,也可以選取局部進行創意拍攝。

佳能EF 15mm f/2.8 Fisheye魚眼鏡頭


8mm  f/4  1/40s  ISO400


微距鏡頭:微距鏡頭是一種專門拍攝微小物體的鏡頭,通常為長焦大光圈。

佳能EF 100mm f/2.8 USM Macro微距鏡頭


100mm  f/2.8  1/125s  ISO100


移軸鏡頭:移軸鏡頭是一種改變光軸對畫面透視效果進行調整的鏡頭,最大程度避免了畸變。通常用於拍攝建築、風光等。

佳能TS-E 45mm f/2.8移軸鏡頭



拍攝風光、建築類作品,除了最重要的鏡頭,還有一些附件也非常重要。

三腳架:拍攝風光作品,通常離不開三腳架。慢門拍攝星空、車流、霧化、鏡面、拉絲、光繪等效果,三腳架是必需器材。

雲台:提到三腳架,必須搭配雲台使用,可以方便調節拍攝角度。

快門線、遙控器:為了避免按快門時造成的機身輕微晃動,我們可以用快門線。有時拍攝星軌、延時攝影、堆棧,更需要連續拍攝,此時快門線是不可或缺的。

各種濾鏡:

偏振鏡:消除非金屬鏡面反光(如水面)。

UV鏡:用於減弱紫外線,現多用於保護鏡頭

中灰漸變鏡(GND鏡):用於平衡大光比環境,壓暗亮部,多用於風光攝影。

中灰密度鏡(ND鏡):用於減弱整體進光量,又稱為減光鏡,用於光線充足環境下的長曝光拍攝。

攝影包:三腳架、濾鏡、各種鏡頭,需要我們用一個專業的攝影包來容納。

以上就是想深入學習攝影需要準備的器材、裝備,如果真的想學習攝影,可以根據我們常拍攝的題材進行分別準備。

器材只是攝影的一方面,很多人覺得要將上述器材配齊需要花費太多,不值,那是對攝影沒有足夠的熱情。如果一個2萬元的器材,一年使用200次,和一個5000元的器材一年使用一次,相對比,這個2萬元的器材就是值得的。

希望可以給大家足夠的參考。

以上部分圖片摘自人民郵電出版社——《索尼a7a7R微單數位相機實拍技法寶典》、《數碼單反攝影技巧大全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