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江蘇無錫進入了悶熱的梅雨天氣。無錫高新區綜合保稅區內,車水馬龍。一輛輛載滿貨櫃的貨車,不斷地進出。
貨櫃內的溫度高達50攝氏度。南京海關所屬無錫海關的關員岳應平、董晟希鑽入貨櫃監管、採樣,沒一會兒衣服後背就濕透了。
「抓住了!」董晟希小心翼翼地把木質包裝上發現的蟲子放入採樣器皿,岳應平趕緊蓋上了蓋子。雖然環境艱苦悶熱,但監管、採樣等工作必須細緻。
無錫海關植物檢疫鑑定室,空曠、安靜,有很多蟲類的標本。關員張婧、季鎣,在這裡檢出過米氏異脛長小蠹等檢疫性有害生物,有人稱呼她們為海關「藍鳳凰」。
貨櫃中截獲的有害生物往往被蜘蛛絲或雜質覆蓋,鑑定前要去除昆蟲身上的雜質,還要儘量保證其完整性。顯微鏡下,張婧在用極其纖細的毛筆和針,清理直徑不超過1毫米的蟲子團:「萬一不小心碰掉一隻觸角,鑑定就有麻煩了。」
此時,實驗室只聞呼吸聲。
昆蟲,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目前已發現的就有100多萬種。鑑定過程需要檢索大量文獻資料,有時還需要通過遠程鑑定系統請專家幫忙。這些只是她們日常檢索資料中的一部分。
鑑定結束並不代表工作的結束。遇到重要的、有價值的昆蟲,張婧會將其做成標本,為昆蟲鑑定研究積累實驗材料。「動用這麼多大頭釘,只為了將昆蟲固定成一個優美的POSE。」她笑稱。
下午,口岸一線送來當天的貨櫃木材取樣。她們便開始細心地洗瓶子、泡樣本。這是張婧在觀察木質包裝中的松材線蟲。
在張婧的實驗台上,我們發現了她的筆記。也許,蟲之美,更能體現在有愛之人的畫筆下。
每年,無錫海關都會舉辦「國門生物安全」主題的青少年活動。活動中,做壞了的蝴蝶標本被孩子們丟棄在實驗室,張婧把它們小心地粘好,收在標本箱裡。
每天,從口岸一線源源不斷地送來各種蟲子,等待植物檢疫鑑定室的清理、鑑定、製作標本。
據統計,僅5月,無錫海關駐錫山辦事處植物檢疫鑑定室共從轄區送檢的28批樣品中檢出有害生物33種65種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2種6種次。
來源:海關發布
編輯:常相婧
發布: 魯翔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XARE3HIBnkjnB-0zby7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