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藍怎麼種?紫甘藍的種植技術!

2020-02-07     農村西小妹

紫甘藍,又稱紫包菜,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種蔬菜。但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麼富有營養的蔬菜是怎麼種植出來的呢?那麼,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了解紫甘藍的種植技術。


圖:紫甘藍

一、培育壯苗

1.品種選擇選擇從荷蘭引進的適宜春露地栽培的早熟品種「早紅」,葉色為紫紅色,葉球為卵圓形,單球質量0.75~1公斤,每畝產量1500~3000公斤。從定植到收穫約65~70天。

2.適期播種春露地栽培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上中旬保護地育苗,千籽播種,營養缽育苗。播種前將營養土充分澆水,播種後覆土1.5厘米厚。然後蓋膜,促壯苗早發。

3.苗期管理一般苗齡70~90天,播種至2片真葉出現20~30天。白天溫度25℃,夜間溫度以15℃為宜。幼苗出齊後,再把溫度降到白天20℃,夜間10℃,以防止幼苗胚軸伸長。幼苗期從3片真葉長到6~8片真葉需45~60天。定植前進行低溫鍛鍊,白天保持在15℃左右,夜間7~8℃,逐漸接近露地的溫度。壯苗標準是:有6~8片真葉,節間短,葉片厚,色澤深,莖粗壯,根群發達。

圖:紫甘藍

二、整地施肥

紫甘藍是喜肥作物,底肥一般畝施優質圈肥5000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鉀肥15公斤,與土壤耕耙均勻後整地做畦。一般做成1~1.2米的平畦。

圖:紫甘藍

三、定植

露地栽培不宜提早,以免植株未熟抽薹。一般在春季重霜過後,氣溫6℃以上時定植。採取「水穩苗」,水量不易過大,以促使緩苗快和提高地溫,增強幼苗的抵抗力。定植密度行株距為50厘米×50厘米,每畝定植2500~2600株,栽植深度以葉片留在上面,心葉不埋入土為標準。如採取改良式地膜覆蓋栽培,前期起小棚作用,後期起地膜作用,可促早熟和高產。

圖:紫甘藍

四、田間管理

紫甘藍需肥量大,在幼苗期、蓮座期和包心期共追肥4~5次。其中蓮座期和結球包心期需肥量最大,應重施。緩苗後澆1次緩苗水,在緩苗後10~15天,每畝隨水施入尿素15~20公斤。蓮座中期進行第2次追肥,畝施尿素15~2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鉀肥10公斤。從定植到蓮座後期30~40天,心葉開始內合表明已到結球期,此期是紫甘藍生長最快、生長量最大的時期,也是需要肥水量最大的時期。所以結球期要結合澆水追肥2~3次,每次畝施磷酸二銨10~15公斤,後期少量追施化肥,尤其收穫前不要肥水過大,以免裂球。雨水過多根系生長不良,易發生病害,要注意排水。

圖:紫甘藍

五、防治病蟲害

在結球期易發生軟腐病,發病初期噴洒72%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隔7~10天噴洒1次,連續防治2~3次。對菜青蟲、甘藍夜蛾可噴洒2.5%功夫菊酯3000~40m倍液防治。

圖:紫甘藍

六、採收

紫甘藍在葉球比較緊實時採收為宜。一般早熟品種畝產量1500~3000公斤,收穫標準是葉球充分緊實,切去根蒂,去掉外葉,做到凈菜上市。

圖:紫甘藍

以上就是關於紫甘藍種植技術的介紹了,紫甘藍屬半耐寒蔬菜,喜涼爽氣候。氣溫20~25℃時適於外葉生長。進入結球期,適宜溫度為15~25℃。紫甘藍抗寒力較強,能耐-5~-7℃的短時間低溫。土質以保水性好的微酸性和中性壤土種植最宜。大家在種植時須多加註意。

圖:紫甘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WsU-JXABgx9BqZZIjg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