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這樣用,增產增收降成本!

2019-05-23   一條農資

尿素在農作物種植中被應用的非常廣泛,但是實際情況確實尿素的肥效利用率卻是並不高,沒有完全發回尿素的作用,今天就來說一下如何更好地發回尿素作為肥料的作用,達到增產增收降低肥料成本的目的。

首先要了解作物施追肥的目的,以及對肥料的要求。追肥是在作物快速生長階段,一般都是營養體與生殖體同時並進的大量生長發育期,正是作物需求養分最多的階段。為了滿足高產作物的階段需要,這時必須補充追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或氮鉀復混肥料。

由於這時根系吸收效率高,只要追肥的用量和方法用對了,氮肥的利用率會很高,可達50%~70%以上。針對追肥的目的與需求,肥料品種必須具有易溶解易吸收和肥效快的特點。尿素常常被農民作為追肥的首選氮肥品種,一般都認為它具有含氮量高又速效的特點。

尿素的實際供肥特點:目前大多數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對於尿素的「速效性」的認識,往往不夠全面,實際上尿素是一種有機小分子態氮肥,施入土壤後雖然表面看很快溶解了,但是分子態的尿素作物根系還不能直接大量地吸收和利用它。

必須經過脲酶參與的分解作用,將尿素轉化成銨態氮以後,才可被作物根系迅速而大量地吸收利用。這就說明,用硫酸銨、氯化銨和碳酸氫銨作追肥的肥效肯定比尿素來得快,它們無須轉化可直接被吸收利用,它們更符合追肥的目的與作用。

尿素完成轉化需要多長時間?轉化速度又受哪些因素的影響?由此決定尿素作追肥要比其他銨態氮肥提前幾天?科學試驗證明:尿素轉化過程受到土壤的溫度、水分、有機質含量、酸鹼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一般農田,當土壤濕度和酸鹼度基本適宜作物正常生長的條件下,土壤溫度是尿素轉化速度的主要影響因素。

例如,在北方早春冬小麥返青季節追肥時,地溫10℃左右,尿素態氮轉化成銨態氮需要7~10天左右;當地溫升到20℃,春玉米喇叭口期追肥、棉花盛蕾期追肥、小麥孕穗期追肥時,尿素轉化成銨態氮大約要5天左右,而當地溫升到25℃後只需要3天。

因此用尿素追肥要比其他銨態氮肥提前幾天施肥效才好。至於具體提前幾天,要因時因地制宜,同樣是春夏之交的季節,在東北地區土溫上升很慢需要多幾天,而華南地區土溫高,施用尿素相應提前1~2天就可以了,對同一地區來說,由於水稻田溫度稍低於旱地,也要區別對待。

在夏季用尿素作追肥時,還要注意及時覆土或灌溉,由於氣溫很高,尿素轉化快,尿素轉化後的產物是碳酸銨,比碳酸氫銨即人們俗稱的「氣兒肥」性質更不穩定,會產生大量的氨。如果不將尿素埋入土中,或者撒在地表而不立即澆水,那麼氨揮發的後果將會使葉片燒傷,嚴重的時候,植株葉片會像開水煮了一樣,即使氨的揮發沒有燒苗燒葉,其造成的氮素損失也會污染環境,使利用率降低。

如何科學合理的利用尿素就說到這裡,如果感覺有幫助的話,麻煩分享、關注、收藏一下吧!(部分內容整理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