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如狗」。
看到這句話,你腦海中會浮現一個默默抽煙、無聲崩潰的中年男性。
而不是中年女性。
就像很少人會關注到一個在孕期「被離職」的中年女性。
今年37歲的鄭女士,已經在華為工作了12年。
因為前期刻苦地工作,她變成了「大齡未婚女青年」。
結婚後,公司不斷試探她何時生孩子,並打算不再跟她續約。
為了避免辭退賠償,公司和鄭女士商議由她自己主動提出離職。
還沒走完離職程序,鄭女士查出自己已懷孕。
她想中止離職申請時卻被公司無視,強行被離職。
就這樣,將整個青春奉獻給職場的鄭女士,中年孕期卻慘遭職場拋棄。
社會對中年女性,似乎格外殘忍。
她們在職場和家庭之間費力周旋,在婚姻和生活里奮力拚殺。
不僅要會做家務、帶孩子、掙錢養家,還得負責貌美如花。
即便如此,中年女性依然被忽視,被註解為一無是處。
人到中年,女性實在太難!
不敢結婚,不敢懷孕
中年女性的職場好難
「因懷孕被辭退」的案例,不在少數。
34歲的劉怡然是一名白領,在北京一家創業公司任市場總監。
所在部門幾乎承擔著公司最重要的業務,事業上潛力無限。
但就在她將懷孕的消息告訴領導後,一切都變了。
工作崗位被替代,被移出工作群,清退辦公桌,停發工資……
41歲的樊女士,將懷孕的消息告知領導的當天,就被通知「不用來上班了」。
她要求繼續上班被拒之門外,個人物品也被扔在了門衛室。
無論你在工作中付出過多少努力,因為懷孕,可能一夜崩塌。
職場女性根本不敢結婚,更不敢懷孕。
在《令人心動的offer》節目中,papi醬說到她有一個朋友懷孕7個月了。
朋友說,「你放心,我生產前一刻只要還清醒,你發的每一條信息我都會回。」
只希望公司不要辭退她。
另一位公司女性CEO,在進產房前還在開視頻會議。
而且她生了兩胎,兩胎都在開視頻會議。
誇張嗎?毫不誇張。
但職場對女性的「高標準嚴要求」,遠不止於此。
從求職的那刻,女性和男性就有了差距。
很多企業在招聘中都會問女性,「結婚了嗎?有孩子了嗎?」
如果結了婚,HR會說,「請婚假、請產假很麻煩。」
如果是大齡未婚,會更尷尬。
HR會用奇怪的眼光問你,「為什麼這麼大了還不結婚,是不是性格有問題。」
但他們從來不會問男性同樣的問題。
HR圈裡有個段子,關於給職場女性貼的標籤。
沒生孩子的 = 特大定時炸彈(婚假+兩個孩子產假)
生了一個孩子的 = 定時炸彈(隨時生二孩)
已經生完二孩的 = 煙霧彈(沒有精力工作)
沒娃的,會認為你隨時準備回家生娃。
可你要真回家生娃,就意味著很難再重返職場。
有娃的,會認為你沒那麼多精力放在工作中,隨時做好讓你離職的準備。
要是工作中犯了錯,也會認為因為你是女性,把心思放在了家裡,才做不好工作。
就算你在專業領域內做得再成功,都可能會遭遇性別歧視。
南呱有個做銷售的朋友小月,論專業和資歷,她都能力出眾。
然而有時候在和客戶面談的時候,得不到對方的回應和尊重。
她的男性領導只需在微信群里隨便說一句,客戶立馬就回應了。
即便她說的和她的男性領導說的,是同樣的內容。
不管女性結沒結婚、生沒生娃,光看年齡就得被拒之門外。
很多招聘崗位都明確標明:只招30歲以下的女性。
或者乾脆不招女性。
社會對中年女性的苛刻,在女演員身上尤其明顯。
演員穎兒在《妻子的浪漫旅行》節目中透露:
在生孩子之前每部戲她都是女一號,而等孩子生下來之後就沒人再找她拍戲了。
這就是為什麼楊冪、Angelababy、趙麗穎剛生完孩子就立馬復工。
如果她們消失在公眾視野的時間過長,很快就只能演孩子媽了。
還有大把的中年女演員,依然陷入無戲可拍的尷尬境地。
你能說女性不打拚,說女性不夠努力嗎?
不,是傳統觀念和現實情況,讓中年女性無力反抗。
全職主婦被嘲,大齡未婚被嘲
中年女性的生活好難
那些離開職場,回歸家庭的女性,後來怎樣了呢?
最近韓國熱議的電影《82年的金智英》說出了真相。
82年出生的金智英女士,在她35歲的時候就抑鬱了。
她抑鬱的起點,就是從職場轉向家庭的那一刻。
金智英不想那麼早生孩子,經不住親戚長輩一頓催,妥協了。
辭職做了家庭主婦,幹家務活、帶孩子,每天忙得天昏地暗。
還被諷刺為沒有收入,專靠老公養活的「媽蟲」。
「我堵上性命把孩子生下來,甚至放棄自己所有的生活、工作、夢想,只為了帶孩子。
我卻成了他們口中的一隻蟲。」
不到40歲,金智英徹底失去了自己的聲音。
之前的人生履歷統統被封印,成了社會裡的透明人。
最近,在長沙火車南站附近,一位媽媽哭喊著「他們都怪我,都是我的錯。」
她右手抱著一個不到1歲的孩子,左手推著行李箱,手腕還流著血。
三年前,她生下一個女兒後就辭職回老家帶孩子了,今年生完小兒子,她又是獨自在老家帶孩子。
在家帶兩年孩子沒工作,家人都不理她。
我們本來想活成全智賢,最後卻都活成了金智英。
每天圍著孩子與家庭,被生活磨得沒有一點氣焰。
只能像一頭緩慢受錘的牛,所有體面被撕得粉碎。
曾經那些死命催你結婚、催你生娃的親戚朋友幫不了你任何。
因為她們也是這麼過來的。
2015年夏天,海歸學霸郭盈光在全國有名的相親角上海人民公園搞了個體驗調查。
她給自己寫了一份相親廣告,列出一些自認為可以評價自己、也很驕傲的信息。
她舉著徵婚廣告為自己相親,沒想到卻遭到群嘲。
當叔叔阿姨聽說她是83年的,反應都是「這麼大,你這個情況麻煩了!」
有個阿姨問完年齡說了句「勇氣可嘉」,然後轉頭離開。
一位爺爺為她的高學歷捉急,「讀到碩士沒什麼用,女孩子不要讀太多書,把自己耽誤了......」
甚至直接把她形容為沒人要的「郊區房」。
「你看她,長得還行,又沒結過婚,這個房型還可以,但是年紀大了,所以她這個房子在郊區。」
最後她自己都開始懷疑,「30齣頭的自己,在婚姻市場已經貶值到這種程度了嗎?」
在相親市場,女性的價值直接被商品化。
一旦上了年紀,就被認為「不值錢」。
30歲的男性可以找小姑娘,而30歲的女性只能像爛菜葉一樣被挑來挑去。
在一個街頭採訪中,35歲還沒結婚的女性被路人諷刺為「醜八怪」。
女性到了中年,就像沉默的大多數,無聲妥協,無人關注。
不能老,不能丑
中國女性的青春太短
生活中,我們很少會將40歲以下的男性稱為「老男人」。
但是「老女人」的年齡底線卻可以很低。
2017年,某媒體在報道金正男被刺殺事件時,稱29歲的行刺者為「1988年的中年婦女」。
哪怕你是國際女特務,傳說中最冷艷神秘的女人。
生在88年,也只能被劃分到「老女人」行列。
之後有網友翻出多篇媒體採訪歌手趙雷的文章,稱其母是「34歲老年得子」......
南呱只得感嘆,中國女性的青春實在太短暫。
我們一直在被暗示,女性過了30歲就會變成「人老珠黃」的老婆子。
而過了40歲,基本等於沒救了。
當女性臉上的膠原蛋白開始流失,眼角不自覺長出魚尾紋。
皮膚開始粗糙鬆弛,身體變得臃腫,頭髮也開始稀疏。
仿佛就成了社會的災難。
不知什麼時候起,「少女感」成了對一個女性最高的讚美。
不論20歲還是40歲,女明星的通稿都少不了這個關鍵詞。
如果不「少女」,她們就會被罵。
45歲的牛莉曬健身照,被網友嘲諷「都一把年紀了」。
出演《如懿傳》的周迅,因為皮膚不再緊緻、五官不再年輕。
她被所有人嘲笑:求求43歲的周迅放過少女吧!
可如果她們一旦通過醫美來遮掩自己的皺紋和衰老,又會被罵整容怪。
女性對女性的惡意,比男權更男權。
那些十幾二十歲小姑娘嘲笑中年女性時,是不是覺得自己永遠不會變老?
社會對女性的偏見和歧視並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我們女性對女性歧視選擇漠視和習以為常。
只有我們開始正視女性生存境況,為身邊的不公而抗爭,歧視才有被消滅的一天。
在那之前,希望我們都不要活成「82年的金智英」。
你遭遇過年齡或性別歧視嗎?
你對中年女性歧視問題怎麼看?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WR71t24BMH2_cNUgmj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