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蓬勃發展的中國動漫產業卻總是遭遇一些內容審核問題,許多動漫作品因為內容涉及黃暴,被官方認為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而被禁。因此,許多人呼籲中國出台動漫分級制度,不過官方一直沒有動作。
但仔細考察漫畫產業十分成熟的日本會發現,日本其實也沒有所謂內容分級制度,那日本漫畫是怎麼來保護青少年呢?
國內動漫受眾年齡分層明顯
前幾天有一個新聞,作為國內動漫產業龍頭之一的騰訊動漫因為部分作品涉及「耽美、同人」等問題,遭遇下架處理。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同樣的事情了,此前許多年就有類似這樣的作品被認定為黃暴,或含有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內容,而被禁止發行。
其實,真正涉及黃暴的,確實應該禁止。但一些漫畫的內容,可能只是不適合青少年觀看,但成年人觀看應該是可以的。否則,像四大名著可能都要被禁了。
中國的動漫產業,最早總是被官方和社會認定為是專屬於青少年的「小人書」。或許,在國產動漫起步的早期可能是這樣,即便是如今國產動漫的消費主力也還是青少年,但這不等於就只有青少年才是國產動漫的消費者。
實際上,這些年國內二次元動漫產業發展蓬勃向上,甚至不斷破壁出圈,從一種青少年的亞文化向主流文化進軍。6哥認為,一方面這是動漫文化產業在資本驅動下的發展,另一方面受眾群體的變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6哥是80後,應該算是國內第一代接觸動漫作品的群體,之後才是90後、00後、10後。而現在80後奔四,90後奔三的狀態,但80後、90後也依然有不少人保持著對動漫作品的喜愛和追看,而且不同年齡段之間其實對動漫內容的需求是有差異化的。
因此,國產動漫其實已經不只是單單只供青少年閱讀的「小人書」了,成年人也是有動漫閱讀需求的。像這次被下架處理的一些「耽美、同人」向漫畫作品,其實就可歸類到成人閱讀範疇。
但目前國內動漫產業的問題是,沒有分級制度。像騰訊動漫這種都標榜自己是全年齡段的動漫平台,但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所有人觀看,應該要有所區隔。
中國特色的青少年模式
騰訊動漫對於此次問題的回應是,作品將會下架重新審核,然後正準備推出「青少年模式」,目前還不清楚這個「青少年模式」的具體內容和機制。
但這不是中國第一個動漫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另一家動漫業界龍頭B站早在2019年5月28日,就上線了「青少年模式」。
但B站的「青少年模式」不是強制性的,它在登陸的時候是可自主選擇的。只是在選擇了「青少年模式」後,在內容上一些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的漫畫就會屏蔽掉。其次,每日瀏覽時間將限定累積為40分鐘,且每日22點至次日6點無法瀏覽APP。第三,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戶將無法使用直播打賞等功能,這也是因為近年來發生許多未成年人天價打賞主播等新聞。
綜合來看,B站這個「青少年模式」雖然看似嚴厲,但由於登錄時可以自主選擇,未成年人其實可以輕易繞開限制。由於作品內容沒有分級標示,不利於家長分辨,所以還是很容易導致問題。
按道理來說,既然動漫受眾群體已經明顯有分層,既有青少年也有30多歲的中年人,那麼漫畫內容上就應該針對不同群體來做區隔。
其實,關於動漫作品分級甚至電影分級的呼聲,從90年代以來一直都有業界人士在提,但是官方對此類提議一直很消極。
6哥認為,官方對此的考慮主要是擔心,一旦推出分級制度,容易造成一種錯誤印象,就是允許甚至鼓勵黃暴作品。再就是,擔心喪失對文化宣傳陣地的管控。
但沒有分級制度,類似這種成年和青少年混在一個平台上看漫畫的情況,一定會導致各種層出不窮的爆雷事件。這對國產動漫的發展其實是有害的。
那麼就沒有辦法了嗎?其實,漫畫產業成熟發達的日本在保護青少年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但是人家其實壓根沒有什麼漫畫分級制度。
日本漫畫的行業自律與市場分類
日本漫畫產業十分發達,而且題材類型也豐富多樣,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神作叫6哥頂禮膜拜。在一些神作里,其實也包含有一些擦邊球的內容,比如暴力青澀等。但日本對青少年的保護也是十分嚴格到位的,但人家不是靠什麼分級制度,而是靠行業自律和市場分類。
日本動漫產業由於涉及漫畫、電視、電影、光碟、遊戲等多種媒介載體,因此根據媒介載體的管理體制來進行分級。比如劇場版動畫都是遵循電影分級制度,受「映畫倫理委員會」管轄,大家肯定在劇場版動畫片頭看到過那個「映倫XXX號」的標示。
而漫畫是歸口到出版物分類管理的,按照出版業的標記制度,只分為「有害圖書」和其他兩種。日本出版業負責倫理問題的組織有「出版倫理協議會」和「出版倫理懇話會」,但他們只是行業協會不是官方審查機構,他們的作用只是聯合行業從業人員制定一些內容評價的依據和細則,作為運營的參考標準。漫畫和其他出版物本身不需要經過這兩家機構的審查同意就可以出版。
而一般來說,各個漫畫出版社都會自覺遵循這兩家協會制訂的內容審核細則,這樣就避免了一些成年向漫畫被青少年看到。
這是行業自律方面的一個保障,除此之外日本漫畫產業還運用市場分類來實質上起到內容分級的作用。
日本漫畫大體上可以分為「少年向」「青年向」「成年向」三大年齡層。「少年向」還可以細分「少年向」和「少女向」;「青年向」還可以分為「青年向」「女性向」等細分群體。
而日本漫畫出版業就針對不同群體開發不同漫畫雜誌,比如熟知的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就是「少年向」漫畫雜誌,講談社的《周刊少年Magazine》和小學館的《周刊少年Sunday》也都是「少年向」漫畫雜誌。
而針對其他的「青年向」「成年向」「女性向」等不同類型漫畫讀者,各大漫畫出版商也都開發了相應的漫畫雜誌。一般來說,漫畫周刊對應「少年向」,漫畫月刊對應「青年向」。
這樣日本漫畫在發行時,就自然可以一一對應不同群體,既保證漫畫雜誌的內容定位與受眾群體相吻合,又可以有效避免未成年人看到成年向漫畫。
除此以外,在漫畫單行本發行時也有類似的市場分類情況。日本漫畫在發行時,針對「少年向」「青年向」「成年向」的不同,會在單行本漫畫的售賣價格和印刷開本樣式上做差異化區隔。
比如,「少年向」漫畫單行本的通常價格則是在420日元到480日元,長和寬分別對應的是17-17.6厘米和11.4-11.6厘米。
「成年向」漫畫單行本的通常價格是1050日元左右,長和寬的尺寸則通常是21×15厘米。
「青年向」漫畫單行本價格約在580日元到650日元左右,高度為18厘米左右,寬度為13厘米左右。
發現了沒?從「少年向」「青年向」到「成年向」,漫畫單行本的開本尺寸在變大,價格也變得更貴。這樣做可以十分方便地區分哪些可以賣給青少年,哪些不能賣給未成年人,一目了然。而且在定價上的區別,也等於用一種市場行為自然而然地將未成年人排除在成年向漫畫市場之外,可以說是一種聰明的辦法。
對中國動漫產業的啟示
通過對日本漫畫產業的梳理可以看到,不是什麼都需要靠官方制定的分級制度來解決問題。企業和行業作為市場主體,能夠做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
類似日本漫畫行業自律和市場分類的辦法,6哥認為就值得國內的眾多動漫平台來學習研究。
比如市場分類這一條,國內動漫平台大多是以內容題材來分類,什麼玄幻、都市、校園、科幻、歷史、動作、戰爭等。但這並沒有考慮到,年齡分層的問題。同樣是玄幻題材漫畫,有的可能適合青少年觀看,但是如果有的玄幻漫畫涉及耽美,那就不一定適合青少年,可能只適合成年人觀看。那怎麼可以放到一個分類里呢?
所以,更加合適的分類,應該學習日本漫畫雜誌的分類辦法,先從年齡段來分,兒童類、少年類、少女類、青年類、成年類等等,然後再來按照題材分類。
這樣,可以引導不同群體進入不同頻道找尋各自喜愛的漫畫作品。這能夠劃分垂直細分領域,有利於漫畫作者快速找到目標受眾群體。而且這對於漫畫作者、漫畫受眾、漫畫平台和整個漫畫產業都是一種保護。如果總是三天兩頭,被官方找出問題,下架一些漫畫作品,這對於作者、讀者、平台來說都是巨大損失。
而對於國產動漫行業來說,這種市場分類+行業自律的辦法來替代一部分內容分級制度(只是部分,因為官方還是有最高審核權),其實是完全行得通的。不像日本還是實體雜誌和單行本,在發行上成本較大且管理起來有難度,國內漫畫發行現在基本是以網上連載為主,只要平台願意改變其實在成本上幾乎為零,只是需要改變用戶習慣。而官方對於這樣的辦法其實是樂見的,就看各個漫畫平台是不是想做,願不願意做了。
如果您覺得內容不錯,請高抬貴手,給6哥多多點贊,多多評論,多多轉發,多多關注。6哥感激不盡,在此跪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WI9qAHEBiuFnsJQVD3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