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85後未婚女子,給別家孩子"當"了7年媽...

2019-11-06     義烏網之聲

10月30日上午8時,市社會福利院康復師王皓靚和往常一樣準時走進福利院兒童部,「今天天氣不錯,準備帶孩子們到屋外曬曬太陽。」她告訴記者,目前,福利院裡住著18名孩子,但大多都是重病殘疾兒童,「基本上都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很多孩子既不會坐也不會說話。而我的工作就是為孩子們做康復性治療,讓他們的生活更加方便舒心。」



簡單的馬尾,臉上掛著微笑,年輕而富有活力,這是王皓靚給人的第一印象。仔細地觀察,可以發現她的頭上已經有了不少白髮。談及孩子,她的眼神中透著溫柔和牽掛。

一度迷茫

1989年出生的王皓靚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與推拿專業,2012年,她考入市社會福利院,開始從事孤殘兒童康復工作。雖然未成家,但7年時間裡,她把福利院的孤殘兒童當做自己的子女,細心呵護、教育,為他們托起愛的港灣。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孩子們時,我的心裡並不太願意接受這份工作。」王皓靚感慨道,這裡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被父母遺棄,並患有腦癱、唐氏綜合徵等疑難病的患兒。「最困難的是溝通和交流,很多孩子都不會說話,甚至不能眼神交流,讓我一度對自己的康復工作產生迷茫。沒有交流,那段時間只感覺工作枯燥,付出沒有得到收穫和認可。」

改變——所有生命都應該被尊重

改變源於身邊榜樣的言傳身教和一則新聞。王皓靚偶然在一個公益平台上看到一則新聞《「最美老外」約翰:13年幫助千名山西孤殘兒童》。文中介紹,從2005年開始,約翰就到太原市社會兒童福利院為生活在這裡的孤殘兒童提供幫助。後來,約翰先生還在太原市平陽路附近的育翠苑小區成立了「兒童之家」,由專業的護理人員精心養護、教育手術治療後的孩子們,直到康復再送回福利院,然後進行家庭寄養或國內外收養等。文中提到了一個慈善理念:「所有的生命都應該被尊重,哪怕他是殘疾的新生兒。」



正是這個質樸的理念,讓王皓靚的內心豁然開朗。思想通了,行動自然而然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怎麼才能做更好。「生命只有一次,都是無比珍貴的,都應該被尊重,我想讓孩子們的人生更加豐富,有更多的可能。」王皓靚說。

他們在我眼中都一樣可愛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市福利院的統一安排下,王皓靚用一年的時間,先後前往省民政康復中心、金華市第一福利院、市中醫院康復科進行學習培訓,補充康復理論知識,提高康復實踐技能。她細心耐心地對待每個孩子,用學到的知識幫助孩子進行康復訓練。「雖然他們不一樣,但在我眼中他們都是一樣可愛。」



康復可以說是一份「枯燥」的工作,但為何王皓靚能一直堅持?「我的心裡放不下這些孩子,每天看著那一張張稚氣的笑臉,看著他們一點點的成長與康復,從躺在床上到能下地走路,會跑會跳,我就特別開心。」王皓靚說,這份工作讓她對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是最大的收穫。

有一次,一名患有嚴重小頭畸形的孩子住進了福利院。王皓靚堅持對她進行認知言語運動訓練。因兒童智力受損嚴重,對於一個事物,一個動作的學習可能要持續訓練半年甚至一年之久,極為枯燥。為此,王皓靚每天保證足夠的訓練時間,堅持動作發音的規範化、科學化。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年的康復,這名孩子可以自主坐起,利用工具站立,並且能進行簡單的發音,現已被美國一對愛心夫婦收養。

還有一位小名叫「萌萌」的孩子,軟骨發育不全,剛到福利院的時候才幾個月大,在王皓靚的照料下,孩子身體逐漸恢復。王皓靚上班,她就一直跟在身後,「就像是自己的女兒一樣,長大後她就開口叫『媽媽',如今孩子被美國一對夫婦收養,我們常常通過手機視頻互動。」

每當講起孩子們的故事,王皓靚臉上總是洋溢了幸福的笑容。

因為這份情懷,這份堅守,王皓靚先後獲得了2018年第二季度「東陽好人」、「東陽市第六屆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面對獲得的一項項榮譽,王皓靚靜靜地說:「榮譽既是對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我將繼續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踐行對生命的尊重。」

對於孤殘兒童,王皓靚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力量來關注這個群體。「如今,他們的基本生活完全有保障,更需要的是陪伴和精神上的慰藉。」

秋日,溫暖的陽光下,王皓靚望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嘴角揚起淡淡的微笑。

來源:東陽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WGSpQm4BMH2_cNUg-K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