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性的一個根本隱喻,就是是容器和被容之物。從創造生命的最初開始,就隱含其中,並且生生不息地輪迴。
生命力、能量、活力或動力等等,其實都是被容之物。被容之物,當然需要容器,或者說需要空間。
你有屬於你的空間嗎?它是怎樣的?你在裡面舒服嗎?安全嗎?是根據你自己的意願打造的嗎?
甚至在專屬於你的空間內,你自由嗎?你基本能按照你自己的意願去打造它,並自由地身處其中嗎?
我們現在就開始探討這個話題,它無比重要,卻容易被忽略。調查:你最喜歡在哪呆著,能描繪一下這個地方的特點嗎?你在這裡是什麼感覺?
我最喜歡在自己的臥室呆著。臥室必須有床,一般都會有窗戶,會有吃的,這是一個完全自己說了算的空間。
在這裡在這裡覺得很舒服,可以不用故意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這裡根本沒有別人。可以想放屁就口放屁,想摳鼻子就摳鼻子,摳腳都可以了。
分享一首魯米的詩:
追逐一頭鹿,
卻被引向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貝殼打開自己飲下一滴水,
卻沒想到那化為珍珠。
一個流浪漢在一座廢墟里晃蕩
不意發現了寶藏。
不要單單滿足於聽別人的故事,
不要單單滿足於發生
在別人身上的事情,
展開你自己的神話,
讓每個人都知道經上這句話的意義,
我們打開了你。
房子的隱喻
這裡從武老師的一個故事講起,以前,他是一個宅男,但最近幾年他的社交多了很多,聊天多了,發現不同場合有不同的聊天內容。
舉例來說,和比較有錢的人在一起,容易聊靈修;和知識比較豐富的人在一起,容易聊科技。
然而,他發現在所有聊天場合,房子都是一個永恆的主題。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在富豪的群體中,大家不怎麼聊房子,可能是因為他們不為這個問題焦慮了。
為什麼房子會成為大家矚目的聊天內容?除了房子是用來住,以及現在也是投資的一個好項目以外。
武老師認為,房子也有重要隱喻,按照他的說法,房子就是你的心,這裡先講一個故事。
他的一位來訪者張女士,她老公做生意,而她不斷買房子,找他做諮詢時,她已經買過八套房子了,而她買房子掙的錢遠多過她老公辛苦做生意。
這是幾年前的事了,到現在只怕這個差距就更大了,講她的故事,他總用「買房子」和「買賣房子」這樣的詞,而沒有用「炒房子」這樣的說法。
因為她對他強調說,她真不是在炒房子,她就是想買一套自己心中理想的房子,可一直沒買到,於是就不斷買賣。
那她理想中的房子是怎樣的呢?別墅?大平層?南北通透?陽光燦爛?然而都不是。在武老師看來,非常奇怪的是張女士買的房子都處於犄角旮旯,而且形狀也相對比較特殊。
為什麼總買這種奇怪的房子?很多人問過她這個問題,她也不明白,她只是知道自己就是迷這樣的房子,一看到就想買。
於是問她這八套房子有什麼共同之處嗎?她想了想說,有一點最關鍵,就是主臥室一定要在最裡面,而且進臥室要七繞八繞才行。
當有人七繞八繞地走向她的房間時,她能提前知道。這個說法讓他有點暈,聽起來她要防範別人進她的臥室。
可是要實現這個目的,給自己臥室上一把可靠的鎖不就得了。她反問說,如果父母不同意你上鎖,怎麼辦?
武老師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儘管她已經40來歲,可她在母親面前,仍然沒有給自己的臥室上一把鎖的權利。
父母,主要是母親,特別在意和女兒溝通沒有障礙的感覺,所以不允許女兒給自己的房間上鎖。
這有一個寓意,就是這位母親不允許女兒給自己的心上一把鎖,而希望女兒的心和女兒的世界永遠向母親敞開。
這位來訪者張女士,行為上滿足了媽媽這個願望,母親問她什麼,她回答什麼,似乎從來不向媽媽隱瞞,她也從來沒有給自己的臥室上過鎖。
不僅如此,她和母親的這個關係模式,也延伸到其他的關係中,例如她也是這樣對丈夫的,她表現的好像在丈夫面前完全沒有秘密,永遠向丈夫是敞開的。
可她有一些隱秘的行為,例如她有偷偷抽煙的癖好,這是任何人都不知道的小秘密。
在諮詢中,她向他描繪那種偷偷一個人抽煙的感覺,好像是故意在冒犯點兒什麼似的,那時候感覺非常好。
每個人都需要秘密空間,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需要這樣一種感覺:我的心靈空間和地理空間,例如我的房間或房子,由我說了算,是敞開還是關閉,這是我的基本權利。
但是,張女士沒有這個基本權利,媽媽剝奪了她的這個權利。這種現象在我們社會中實在太常見了,而這時,我們就會用其他一些方式來為自己尋找空間。
例如張女士,她行為上滿足了媽媽的願望,媽媽問她什麼她回答什麼,似乎從不向媽媽隱瞞,也從來沒有給自己的臥室上鎖。
但是,她通過一些莫名其妙的做法,給自己構建了一個隱秘的、向任何人封閉的世界,喜歡犄角旮旯、形狀奇怪的房子就是一個例證。
並且,還可以推測她的心靈必然有一個迷宮,任何人想走近時,都會非常不容易,她的真實自我藏在一個犄角旮旯里。
張女士的這種故事其實還有很多,例如武老師的一個男性朋友,27歲時還和父母住在一起,他的房間都不允許上鎖,甚至都不允許從裡面插上。
這就意味著父母或別人隨時都可以進入他的房間,他無法在自己房間裡,做一些私密的事。
這絕不僅僅是地理空間的問題,這也會嚴重影響到他的心理空間,會導致他都不能在意識中去做各種叛逆的、荒唐的、天馬行空的想像,而這些是一個人創造力的來源,也是他生命力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徑。
結果就是這位朋友一直長著一副娃娃臉,在很多方面都顯得很不成熟。
武老師很少給人提建議,但忍不住給這位朋友提了兩個重大建議,先是建議他給房間上一把鎖,後來建議他出國留學。
他給自己房間上鎖後,他的父親發現後暴怒,用腳踹他的門,威脅要和他斷絕關係,但他還是堅決堅持了自己的做法,後來父親無奈接受了。
再後來,他出國留學了,三年後見到他,一臉鬍子茬,那張娃娃臉變成了成年男人的臉了。
再後來,他定居國外,然而遺憾的是,又過了幾年,他的父母也移民和他住在一起了。等他回國後,發現他的臉竟然又恢復了娃娃臉,並且覺得他的左右臉嚴重不對稱了。
此前我們說過,印度有一個未經科學證實的說法,認為身體的左半側代表和媽媽的關係,身體的右半側代表和爸爸的關係。
這位朋友右臉的變化,武老師認為,這意味著他和父親的關係變得更糟糕了。為什麼很多父母不允許孩子給房間上鎖,這是出於愛和關係嗎?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再講一個故事,武老師的一位男性來訪者,是一位企業家,他有連續三次沒敲門就進了他的諮詢室,雖然時間上正好是精準的諮詢時間,但他還是很不舒服。
第三次的時候,就請他出去,敲門後再進來。他進來後,他們就探討他為什麼這麼做,一開始他各種解釋,說忘了,說心不在焉。
但後來他說在自己公司里,就是這樣的,隨意進入員工的辦公室,從不打招呼,也不敲門,這給了他一種權力感:這都是我的地盤,我的世界,我是這裡的王。
所以,這是一個權利問題。父母不允許孩子鎖門,不允許孩子有隱私,其實並不是父母們喜歡說的那種常見的解釋:
「我和孩子關係太好了,我們像朋友一樣,孩子會把他所有的事告訴我,他在我面前沒有秘密。」
父母也許我會覺得,這是我的家,我創造的世界,我要說了算,我不允許孩子有他自己的專屬空間。
當然武老師也為這樣的父母辯護一下,父母這樣做時,常常並不是有意識地追求權力,而是潛意識中的追求。
他們也曾活在這樣的家裡,他們的父母也不允許他們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他們也不被允許意識到,這是侵略和被侵略的關係。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自己能說了算的空間,當確認這一點時,在這個空間內,你才會有安全感和自由感,才會覺得自在。
所謂自在,就是你的生命力能夠自由地流動,而不用擔心被攻擊被切斷。
武老師過去常說,控制慾望是萬惡之源,從入侵的意義上講是這樣。
但我們又都需要一個能自己掌控的自我空間,掌控感和熟悉感,會讓自己減輕焦慮,而活得舒服自在。
所以,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房子是如此重要,歐美人據說租房子的比例很高,並不太熱衷於買房子,而我們買房子的熱情非常高。
武老師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太希望有一塊專屬於自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自己說了算。
所以他認為,你真的要問問自己,你有這樣一個空間嗎?甚至,你有意識地為自己爭取和創造過這樣一個空間嗎?
總結
1.房子有重要隱喻,房子就是你的心。
2.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感覺:我的心靈空間和地理空間我說了算,敞開還是關閉,是我的基本權利。
當確認這一點時,在這個空間內才會有掌控感和熟悉感、安全感和自由感,而活得舒服自在。
3.如果不被允許有地理空間,也會嚴重影響到心理空間,這是一個權力問題,會導致我們不能在意識中去做各種叛逆的、荒唐的、天馬行空的想像,而這些是一個人創造力的來源,也是生命力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徑。
思考
這篇文章里的故事感覺好熟悉呀,好像就發生在我的身邊,好像就是我朋友中的某一個人。仔細一想,不就是身邊的某某嗎。
他就是可能因為小,可能因為其他原因,父母進入他房間,基本都不敲門,而且門也是不能反鎖的。
房子是療傷的地方,是處理情緒的地方,是可以自己陪伴自己的地方,是可以暴露出最真實,最「醜陋」的自己的地方,所以它是安全的。
謝謝你的欣賞,觀點來自《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對於本文內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VtpFTHABgx9BqZZIYN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