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柑橘腳腐病已進入高發期

2020-05-09     農林衛視

原標題:當心!柑橘腳腐病已進入高發期

腳腐病是一種危害柑橘根頸部及根部的土傳性病害,病樹主幹基部和根群皮層腐爛,樹勢削弱,產量下降,果實品質變劣,嚴重時可致整株死亡,有時也侵染樹冠下面靠近地面的果實,而加重後期落果。

病原菌分主犯和從犯

腳腐病的病原被認為是多種疫黴菌及鐮刀菌。但先宗良老師在對四川各柑橘產區的腳腐病病原做了分離與鑑定時發現:

凡取病健交界處稍帶一點褐色腐爛的病組織,均會分離到鐮刀菌;在離病健交界處至健部方向15cm以內,則可分離到疫黴菌和鐮刀菌;只有在離病健交界處至健部方向以外,似乎是好組織的病組織中,才會分離到純疫黴菌。

基於以上, 可以大致推斷出疫黴菌才是導致腳腐病的先行者,是原發性病原;鐮刀菌則作為協生菌,推進病情發展。

降雨密,病害起!

疫黴菌有喜水性,主要通過遊動孢子在水中四處遊動來擴散傳播,因此水是疫黴菌傳播的重要媒介。

各柑橘產區春、夏兩季雨水較足,為腳腐病的發生提供了便利,因該菌除去喜濕還喜高溫, 所以每年的5~9月是其主要發生期,特別是在雨後轉晴所營造的高溫高濕環境中,腳腐病的爆發更為迅猛。

救治難度大,預防才是關鍵

腳腐病的發病部位通常是主幹基部,可向內侵至木質部,縱向發展到根系,橫向拓展似環割,對樹體養分吸收、運輸、回流均帶來諸多不利影響,使得樹勢衰敗加重,地上部黃葉禿枝、果小且酸,最終死樹。

通常腳腐病發展到中期,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不僅是要解決病灶,還要惦記著樹勢恢復,不僅救治難度大,治療周期也很長,而在此期間柑果的產量和品質必會大打折扣。

因此,「預防為主,早發現早治療」才是正路!

農業防治:選用抗性砧木,如枳、紅橘、酸橘等,但應考慮好砧穗組合和其它病害的干擾,及土壤條件的影響;搞好排灌系統,防止果園積水;做好樹盤護理工作,保持主幹清潔;增施有機肥、活土君復合菌劑,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以菌治菌,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生長期淋施海精靈等提升樹勢水平與抗病抗逆能力;防好爆皮蟲、天牛、蠹蟲等駐干害蟲,減少傷口的產生,因為病原菌從傷口侵入會更快。

藥劑防治:5月開始,雨後勤查果園,發現病株後,對病部先刮後塗,注意要刮一層無病組織,因為疫黴菌單獨存在時或不顯症,塗抹藥劑可選擇烯醯嗎啉、甲霜靈·錳鋅、殺毒礬、唑醚·代森聯、春雷黴素等。藥後淋噴海精靈生物刺激劑,幫助恢復樹勢,促根養根。

來源:農業助手(ID:nyzs36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VcK4DHIBfGB4SiUwS4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