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佩服孫權?看看孫權接管江東的艱難過程就知道答案了

2020-03-21     知常容

三國的三個奠基人,曹操的天下是靠自己一點一點打下來的,劉備的天下是靠奪了劉璋的地盤,孫權呢?有人說孫權是最幸運的,他的老爸打出名聲,他的兄弟打下江東,然後他就坐等摘桃子。

比如諸葛亮與劉備相遇時就提到這麼一點: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真的這麼簡單嗎?

孫策從袁術那邊借回自己父親的兵馬和周瑜一起火速打下江東這一大片地盤。當時孫權在做什麼呢?15歲的孫權被兄長任命為陽羨長。

他在孫策軍中有影響力嗎?影響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他也就參加過征討廬江太守劉勛、劉表的部將黃祖的戰鬥,並沒有太多的功績。

孫策被刺殺之後,交到他手中的江東到底是怎麼樣的?

時策雖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五》

也就是看似地盤很大,但是真正有效統治的地盤並不大,很多地方都不服孫家管理。

這是孫權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地盤不穩。

第二個挑戰就是他沒有經驗,雖然當過陽羨長,但是在江東的威信很難與孫策相比,更別說服眾了。

他剛剛接位的時候也蒙了,就在那邊傷心,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做,因為沒有經驗,也沒有心理準備。

這個時候,他的師傅張昭大喝一聲:孝廉,此寧哭時邪?

孫權在公元197被朱治推舉為孝廉。

沒有經驗的的孫權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全信任張昭和周瑜。張昭和周瑜兩個人的影響力在江東是很大的。

特別是張昭,作為名士,名氣比孫策還要大。

昭每得北方士大夫書疏,專歸美於昭——《三國志·吳書·張顧諸葛步傳》

張昭有些不好意思,覺得這樣蓋過了孫策的風頭,沒想到孫策很大方,說:今子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

子布就是張昭的字。

所以張昭對孫策是死心塌地,孫策的遺命自然要遵守。

一般情況下,輔政大臣很少有好下場的,但是孫權對張昭的信任是百分百的。哪怕他在赤壁之戰時提出要投降曹操,孫權依舊對其尊重。

有一次孫權和張昭兩個人因為公孫淵的事情大吵。張昭因為孫權不聽自己的,就稱病不上朝。孫權乾脆把他的門用牆給封了,意思就是你也別出來了。張昭也是橫,他乾脆在裡面也封了一道牆。

後來公孫淵真的把孫權的使者殺了,孫權就來找張昭,張昭不見。孫權乾脆把他的門也燒了,結果張昭把門關起來就是不理。

孫權怕真的起火把張家燒沒了,一會就派人滅火,然後在門外一直等候。

此時的孫權的身份已經是皇帝,而不是當初的孝廉。

皇帝一直站在門外,張昭可以牛,但張昭的兒子不敢如此,最後一起扶著父親出來見了孫權。結果孫權是載以還宮,深自克責

從這裡可以看出孫權從一開始就是真心信任張昭,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

孫權對周瑜的信任可以從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周瑜自己才華橫溢,但英年早逝,自然無法教育孩子,他的兒子周胤成年後不法。

大家在討論該怎麼處理這件事,孫權這樣說:

初無功勞,橫受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於胤也——《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最後還是沒有廢殺周胤。

如果真的是赤誠相見,人非草木,怎麼會沒有知覺呢?

孫權這種赤誠,張昭和周瑜自然是能夠感知的,周瑜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江東的基本盤就穩定了。

基本盤穩了,不代表所有人都同心了。

孫家的宗族內部對孫權並沒有信心,因為覺得孫權就是一孩子。

孫權的母親也不看好孫權。

太夫人問揚武都尉會稽董襲曰:「江東可保不?」——《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五》

連自己的媽都不看好,那麼更別說自己的親戚了。

孫堅長兄孫羌次子孫輔,曾經跟隨孫策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他在孫權接位時任廬陵太守。他不看好孫權,就暗中與曹操勾結,幸好有人舉報。

此時的孫權就顯示出辣手的一面,他馬上悉斬輔親近,分其部曲,然後將孫輔直接軟禁。廬江太守李術不服孫權,孫權直接將他撲滅,遂屠其城,梟術首。

一邊赤誠一邊狠辣使得他對江東的局面有了初步的掌控。

這個時候,他就開始著手培養自己的人才。

他提拔了二個人,一個是呂蒙。他看到呂蒙的軍隊十分整齊,軍容很好,就提拔他。

魯肅本來要北歸的,但被周瑜攔住了。周瑜把他推薦給孫權,孫權與魯肅聊天十分開心,魯肅和孫權說什麼呢?

魯肅跟孫權說了怎麼建立王業之事,點燃了孫權的野心。

孫權很開心,但卻說了一句: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要知道此時的孫權只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孩子。

張昭覺得魯肅不靠譜,讓孫權遠離魯肅。雖然孫權此時對張昭言聽計從,但並不代表自己沒有主見,這件事情並沒有聽張昭的。

魯肅和呂蒙後來成了東吳的頂樑柱,這兩個是屬於他自己的團隊。

當然提拔的不止這兩人。

從這也可以看出孫權的看人的眼光也是非同一般的。

當然孫權有一點是有些運氣的,那就是曹操當時想襲擊江東,因為孫策剛亡。張紘勸阻了曹操。

乘人之喪,既非古義,若其不克,成仇棄好,不如因而厚之——《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五》

曹操當時的主要問題是怎麼搞定袁紹,所以一聽就知道得失,就派張紘去勸降。結果張紘被孫權的誠心感動,反而成了孫權的重要謀臣,所以這是運氣,同樣也是實力。

曹操曾經這樣評價孫權:生兒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有人說曹操占了孫權的便宜,其實並沒有,曹操大了孫權將近三十歲,這是兩代人。

他是將孫權和劉琮相比。

劉琮在劉表死後,也是少年繼位,他有母親,還有舅舅以及整個蔡家宗族作支撐,可謂資源豐厚。

此時曹操南征,他本來想抵抗。結果別人問他,你打得過曹操嗎?他說打不過。

別人又問,你用劉備抵抗曹操,如果劉備贏了,你鎮的住嗎?如果輸了呢?

就這麼簡單一問,他就將整個荊州獻給了曹操,連試一試的勇氣都沒有。當時曹操方面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荊州就這麼輕鬆可以拿下。諸將皆疑其詐,最後婁圭說是真的,曹操信婁圭說的就進軍荊州了。

相比孫權面對曹操的時候,他同樣害怕的,但卻能勇敢面對。

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後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七》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這就是曹操為什麼推崇孫權的原因。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V983A3EBfwtFQPkdGCt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