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老師:
今天瀏覽微博,看到這麼一個熱搜#岳雲鵬被郭德綱夸哭了#,好奇點了進去。
原來是小嶽嶽參加一個節目,有一個互動環節,讓師父郭德綱寫下自己的缺點,好幫助自己改進提升。
沒想到老郭來了一句:「其實現在你還真是沒什麼缺點了」,一句話,讓岳雲鵬感動的忍不住抹淚。
老郭坦言,自己這麼多年來,無論對兒子郭麒麟,還是愛徒岳雲鵬,都是打罵過來的,難怪當他說出「你沒什麼缺點了」,岳雲鵬會如此情難自抑。
一個人最引以為傲的事,不就是能得到來自家人,身邊人的認可嗎?
尤其是來自自己仰慕的師父的肯定,那是比多少外在的鮮花掌聲,都更有分量的存在。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
人性最深處的渴望就是擁有他人的讚賞。
在孩子小時候,這個「他人的讚賞」,主要就是父母的稱讚和賞識。
但現實是,我們很少能把這種毫不吝嗇的誇獎,自然而然的帶進生活中,不信你數一數,今天跟孩子說的話加起來,鼓勵的話占比有多少?
一個在否定氛圍里成長的孩子,無法建立起自信的根基,當他走向更遼闊的世界時,可能會畏畏縮縮,陷入自我懷疑中。
一、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是
不斷否定他
為什麼要否定孩子,有些媽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
朋友前兩天跟我說起她同事家小孩的一件事。
同事家小孩英語默寫只錯了3個,我就誇了一句。
她媽突然暴躁:你還好意思錯,人家都默全對,還好意思說。
我 :你偶爾也要表揚一下呀,有進步。
她:表揚啥啊,一表揚她就飄!
我心裡嘀咕:
您覺得打壓她還能再進一步是嗎?壓死駱駝的草就是您的口水。
相信跟這位媽媽一個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孩子優秀了才值得夸」,但父母眼裡的優秀常常是十全十美。
父母在孩子學習上從不缺少野心,孩子變優秀的腳步,恐怕永遠也跟不上父母野心的擴張速度。
還有一種誤區是「孩子一夸就飄」,見過很多因為父母不斷打擊,否定而陷入自卑的孩子,卻沒見過因為被誇而退步的孩子。
這段時間看傅首爾主持的一檔親子欄目,有一位媽媽對兒子極度嚴苛,對孩子總是提各種要求,是一位當之無愧的雞血媽媽。
但當傅首爾用輕鬆,誇誇式的方式,去輔導這位小朋友作業時,跟自己媽媽那種嚴厲的方式比,他不僅整個寫作業的過程很放鬆,數學作業也完成的特別快。
孩子還跟傅媽吐露出一個秘密:
我覺得媽媽不喜歡我。
傅首爾之後跟這位媽媽建議,應該平時多誇誇孩子,給他自信。
沒想到這位媽媽堅持認為孩子不能表揚,怕他會嘚瑟。
其實孩子本身已經很優秀了,但媽媽的要求無止境,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里生活得有多累,沒有一絲喘息的機會。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說: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
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
前幾天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里,齊明月就有一個這樣,處處否定自己的媽媽,從頭到腳,看孩子哪哪都不好,各種諷刺挖苦。
學業上不滿意;
背後跟同學說孩子的不好。
在媽媽冷言冷語下成長的齊明月,不斷地懷疑自己。
還養成了優柔寡斷,唯唯諾諾的性格。
沒有哪個孩子能強大到,可以過濾掉父母打擊,挖苦的話語,孩子之所以不自信,都是能從家庭里找到源頭的。
自尊自信,自我認同感是孩子成長非常重要的養料。
如果父母給不了,孩子在受挫時,很難有堅韌的自我修復力,一個問題都可能輕易把他打倒,負面的暗示,讓他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
二、從小被打擊的孩子,
長大有多受傷
身體上的打罵會隨著時間撫平傷痕,但言語上的打擊就像埋進心裡的刺,每一次碰觸到,都會火辣辣的疼。
沒有被父母肯定過的孩子,長大後,心裡始終有個打不開的結。
之前看過演員王鷗的一段訪談, 雖然她現在也是萬人矚目的大明星,但談起媽媽從小對自己的打擊教育,依然是有很多不滿。
王鷗說媽媽從來沒在自己面前誇過自己,自己演戲十多年, 哪怕是身邊朋友,都會發來祝福說,你的戲不錯,
就只有媽媽,想讓她開口夸自己一句,比登天還難。
後來王鷗在其他節目也說過,因為跟媽媽的這種疏離感,導致自己在進入一段感情時,總是小心翼翼,難以對他人產生信任感,安全感匱乏。
有些人明明很優秀了,但世俗的成功,外面的風光,都無法彌補得了心裡的那塊空洞。
對一個孩子來說, 父母的那句「你很棒」「你做的不錯」,是點亮生活的光。
童年時沒有被照亮過,可能一生都會苦苦尋求,難以釋懷。
歌手范曉萱在一檔綜藝里說,剛出道沒幾年,自己想要擺脫乖乖女的標籤,打算做搖滾,一度被外界打上「叛逆」的標籤,最親的媽媽也不理解,甚至患上抑鬱症。
後來,媽媽打電話說:
「我把那些視頻又看了一遍,媽媽想跟你說,你真的很棒,那個時候媽媽沒有支持你,媽媽跟你說對不起,不知道這個鼓勵會不會來得晚了一點。」
就是這通電話,讓母女之間存在的裂隙,像冬雪融化般化解。
沒有什麼話,能比來自至親的認可更振奮人心,因為那不只是一句褒獎,父母的肯定里,有理解,有愛,有對一個人存在感的最大認同。
不管什麼年紀,我們都渴望父母那種無條件的讚美,那是一生安全感和價值感的源泉。
三、孩子的聰明自信,
是這樣被誇出來的
在推特上看到一個很可愛的帖子,這位媽媽每天都會誇獎自己的一對兒女,說是父母濾鏡也好,怎麼看自己的孩子都最可愛。
我最感動的是這句話:
被父母無條件愛過的記憶,會在孩子長大以後面對困境時撫慰他,父母無條件的肯定,對孩子來說就是疫苗一般的存在。
真是一個充滿愛意和暖心的媽媽,這個帖子也引來了9萬多的贊同。
生活真的需要彩虹屁,那種被讚美的感覺,會讓孩子更珍視自己,每天都活得有盼頭。
用心的讚美,還能讓自卑的人改變原來對自己的認知,有著強大的治癒力量。
有個網友分享了的自己的經歷。本來自己對外貌不自信,但有個很會夸人,很能找到自己閃光點的老公,自己的生活一下子變得敞亮和愉快。
你看 ,當我們用心誇獎孩子時,孩子會有多麼好的情感體驗,自信也是這樣一點點累積起來的。
對於如何更好地夸孩子,這裡也給大家分享幾點建議。
1. 誇獎要具體實在
誇獎的詞語不要太籠統,具體實在的誇獎會讓孩子更愉悅。
比如把「你真棒」替換成:「你這次作文寫得語言順暢,句子優美,一定花了功夫」。
落實到某個點上去夸,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誠意,他也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好,哪裡需要改進。
2. 運用肢體動作表達
除了漂亮的語句外,我們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肢體動作。
肢體動作有時候更有感染力,微笑的點頭,開心的豎起拇指,跟孩子一起擊掌,更容易傳達出你對孩子的欣賞。
3. 懸掛鼓勵類海報
我們可以在家顯眼的地方,自製一些提升自信的海報。
外國的黑板牆為了提升孩子的自信,都會掛一些有意義的鼓勵海報,孩子們能在耳濡目染中,一點點從心底里認同自己。
當一個孩子被充分認同,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感,打牢自信根基,當他走入社會,他也能遊刃有餘,自信滿滿,更加舒展的過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