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懸疑片愛好者越來越難伺候了。
當觀眾精讀阿加莎、柯南·道爾推理大師著作,更對《驚魂記》《控方證人》《禁閉島》《看不見的客人》等燒腦影片如數家珍,似乎現有懸疑片已讓他們產生免疫。
電影還在鋪陳伏筆,觀眾就先人一步猜到結局。
可今天推薦的懸疑神作,卻利用纏繞式結構、劍走偏鋒設計,在觀眾一次次接近真相時,又一次次困入混沌霧靄里,而就算看過無數部懸疑片的你,也很難猜到最終結局。
這部影片正是年度懸疑神作《利刃出鞘》。
確實相較在歐美《致命遺產》片名,《利刃出鞘》無論貼合度跟語境美感上都乏善可陳。但拋開低級片名,影片呈現上卻處處高級。
除了華麗布景、精緻構圖、典雅色調渲染古典推理風格,「鄉間別墅派」的偵探模式,陣容上更由打造過《絕命毒師》的萊恩·詹森執導。「現任007」丹尼爾·克雷格、「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以及《水形物語》主演麥可·珊農、「恐怖片女王」主演傑米·李·柯蒂斯聯袂演繹。
也是因此,影片在展映間便引起了巨大轟動,多倫多電影節上《利刃出鞘》憑藉精妙設計跟反轉謎底名聲大噪,收穫了權威媒體清一色好評,其中《洛杉磯時報》稱其是有史以來最優秀偵探電影之一。
《時代周刊》更評選其為2019年度十佳影片!
其實在情節設計上,這還是很「阿加莎」的作品。
幽冥城堡、宴會狂歡、血腥謀殺,此中還交織人性利益糾纏,這種密室謀殺式的本格推理一向是阿加莎拿手好戲,作為與《福爾摩斯探案集》的柯南·道爾並駕齊驅的大師,推理女王阿加莎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無人生還》《陽光下的罪惡》無疑代表著本格推理最高峰。
尤其是其驚奇詭譎設計、環環相扣謎底,不到最後你根本猜不到結局。
而影片導演作為阿加莎頭號擁躉,設計上無疑是有致敬,不過致敬下或反「阿加莎式」的再反轉、或戲謔性的針砭時弊,卻是導演在繼承阿加莎演繹上一次跳躍式創新。
至於情節影片是圍繞一場「謀殺案」來講的。
一座幽冥古堡,一場生日會後主人的離奇死亡,此方面影片採用了偵探小說式的模式,以一場歌舞昇平下的生日做開局,並利用人物間錯綜複雜關係、設計上草灰蛇線伏筆。
來引出觥籌交錯下所有人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中導演還將可疑的人圈在密閉空間,然後利用匕首、棒球、針頭等元素做渲染,人物間惶恐不安的神態做逼問,然後利用本格推理的形式步步追問、層層剝繭!
由此去窺探關於人性跟真相的最終謎底!
在被害人推論時間裡,所有人似乎都有明確的不在場證據!
而當案件陷入瓶頸時,上帝視角的兇手也現形了!可兇手真的是「兇手」嗎?兇手背後是否還藏有其他的「秘密」?真相看似很近似乎又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其中最跳躍的創新,莫過於「開卷式」的演繹,
可恰巧是這種顯露,又讓精通懸疑片的觀眾產生懷疑,以往懸疑片中為保證戲劇衝突跟反轉張力,這種衝突往往是在偵探抽絲剝繭下逐步理清,由此才能真相大白案件結束。
兇手往往是看似無辜,卻深埋仇恨的角色。可這種構築殺人動機的核心,本該在結局時震撼變成了最開始把玩,於是本格推理中最核心的部分也在影片開始被消解掉了。
如其中斯隆曾拿出軌證據威脅過女婿,更曾跟小兒子說要罷免他在公司職位,還曾要免除對大兒媳未來的的資助資金,還有就是孫子還曾與他大吵隨後摔門而去,聽起來老爺子還真有些「家門不幸」!
除此偵探布蘭科還是被神秘人雇來調查此案,隨著調查深入他發現這起謀殺跟遺產爭奪有關,而上到兒女下到子孫、護工似乎都難洗去嫌疑!
可是在現場卻還遺留著難以解釋的謎題。
原來他們都有明確的不在場證據!這時謎底似乎只是從嫌疑人中找到時間契合的,至於兇手無論是誰也都可以自圓其說。
在導演不斷替我們梳理案件脈絡、人物關係時,案件似乎極其無趣,可又恰恰是這個時候。在導演「安排下」兇手卻現形了!
導演又另闢了兇手視角來講述他的殺人經過、犯罪動機,而當偵探調查案件時的線索、矛盾、伏筆全都能得到印證,可實際上這種真相又將我們引入另個謎團里!
也就是這種環環相扣的設定,令影片在顛覆本格推理同時,又通過「殺手視角」看到了殺手背後另一個巨大陷阱!
當然除了設計上顛覆,影片詮釋上也一改嚴肅風格。
「007」丹尼爾冷笑話不斷、「美隊」埃文斯滿嘴髒話,又或者一眾戲骨插科打諢、嘴炮攻擊,甚至言語中摻雜對美國移民、社會歧視、總統決策的爭執,呈現上彰顯對美國文化、《權力的遊戲》等元素的戲謔。
這都使影片一改推理片往日嚴肅,讓影片在探案之餘充斥著濃烈美式幽默跟立場傾向,也微妙的諷刺了美國人表露的「排外」跟「高人一等」。
可以說稱其為年度最佳懸疑片一點也不為過,在設計上影片除了有不斷反轉,倒敘、插敘方式更是不斷迷惑觀眾、混淆視聽,然後將懸疑氛圍發揮到了極致!
同時稱其為年度最佳黑色喜劇也不為過,在層層反轉編排下,從設定到寓意上對人性的質疑、對社會階級、政治隱喻鞭撻入里的批判,更令影片懸疑跟喜劇的結合產生了有趣的化學反應。
所以說《利刃出鞘》堪稱近幾年懸疑推理片的翹楚,亦配得上年度十佳電影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