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倡減負,並不是在提倡「快樂教育」、「寬鬆教育」,而是在阻止「知識過早的學習」,因為它已經違背了孩子發育和成長的科學規律。
然而在「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這樣的思想的影響下,中國這一代父母的焦慮,可能會毀了我們的後一代。
前蘇聯物理學家皮卡查,也是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被記者問到:您認為自己在哪所大學、或者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
他當時的回答,震驚了四座:「是在幼兒園裡」。
皮卡查繼續補充說道:「在那裡我學到了,自己的東西可以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拿,物品要懂得擺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懂得道歉,午飯後要休息、學習的時候要多思考、要學會多觀察大自然,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Thomas C. Südhof曾提出:「太小的孩子不該被教授過多的科學知識,不該把孩子訓練成機器人,應該培養他們的獨立思維」。
而前者,卻是許多教育輔導機構,正在做的事情。
前段時間,教育部明令通知:「對於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禁止;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並要求幼兒園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不能脫離幼兒生活場景授課。」
對此,許多家長吵翻了天,怕孩子到小學的時候跟不上,更著急。
「別人都在學」——是許多父母的擔憂,但是眾人所都在做的事情,卻不一定是最正確的事情。
年齡3-6歲的孩子究竟應該學些什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教授提出:從孩子一生髮展的角度,要重點培養孩子3點方面的能力。
01 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反對「幼兒教育小學化」,提倡孩子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並不是意味著零準備。
尤其是良好的行為習慣準備,將對孩子的個性養成、身心健康,能力的培養、知識的獲得,甚至品德陶冶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具體來說,又可以分為生活、學習、思維、人際交往方面的習慣。這些內容,在家庭教育的初期就該注意。英國皇室成員,伊莉莎白女王曾說:習慣決定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
這裡舉個簡單的例子: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聽」和「說」的習慣。
有研究發現,孩子早期的「語言技能」越好,後期學術能力將越強。但是其中提到的技能,不是指讓孩子多識字、寫字,而是鼓勵讓孩子學會聽懂各種聲音、語言,鼓勵孩子歌唱、念童謠、複述生活中的故事。
這些聽、說方面的習慣,正是在「玩耍」中學會的,而不是「機械式」的背誦和閱讀。
02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人類的好奇心,是開啟科學之門的一把鑰匙。這是人們積極觀察世界、進行思維創造的內因,也同時是孩子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來源。
孩子3-6歲的時候,好奇心往往具有幼稚性、情境性、廣泛性、探索性等特點。比如每個父母都回答過孩子「爸爸媽媽我從哪裡來」這樣的問題。而此時父母對孩子問題的態度,將決定孩子的一生。
好奇心強的孩子,在接觸新事物的時候,注意力集中、愛提問、愛思索,這都是我們在孩子學習之中,非常希望孩子獲得的能力。這時父母在回答孩子問題時,要根據情況採用合適的方式,實事求是的回答。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可能極具破壞力。
當孩子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拆解破壞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善於理解」這樣的行為,應當找尋合適的方式,幫助孩子滿足主動探索的心理。
03 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
千與千尋里,大家是否還記得有個超大個頭的嬰孩,那是劇中「反派」湯婆婆唯一的孩子。其中宮崎駿想諷刺的,莫過於許多日本成年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圈養」。
而其實中國父母最不擅長的,也是對孩子的「放開手教育」。
研究表明,在孩子3歲起,幼兒的自主意識就開始形成,表現的形式就是他會自主做出一些決定和行動。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獨立性高速發展,並會為將來的情感獨立性、以及個人認知的獨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這個時期過後,孩子開始學會說謊,不管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甚至顛覆你認知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說謊,其實是「學會情緒調節和自控能力」的一種表現。
這時候孩子的道德感、羞恥感、自我評價意識也開始產生,明白隨意發脾氣是一件不對的事情。他們將會有自己的小夥伴和感興趣的活動,對父母的情感依賴逐漸降低。
這個時候,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與小朋友自由交流,生活上自己的事情儘量自己做主、完成,養成獨自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人類大腦的發育過程中,神經元其實一直在做減法。只有那些最常受刺激的神經和神經聯結的突觸,才會會被最終保留下來。
而人類幼兒時期,這樣的神經聯結突觸,會因為外界的各種刺激,以極高的速度增長。但如果孩子只接受某一方面的教育刺激,孩子將來的可塑性就會大大降低。讓孩子過早地,單純地學習科學知識,很有可能將影響孩子其他能力的發展。
心理學研究證實,只有到5歲後,孩子才能真正脫離實物的支持,掌握小數目的加減運算、100以內的數數等能力。
而類似的研究還證實,孩子入學後不會交朋友,可能比學習成績差,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