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3歲+的孩子認識時間,有助於改善孩子拖拉的問題

2019-10-08     大J小D

早啊,好久不見了


我們經常會說,這個孩子總是浪費時間,時間觀念太差。

做事磨磨蹭蹭的。明明和她說好了,再玩5分鐘或者3點回家,時間到了孩子死活不肯回去,仿佛之前的約定沒發生過。

我每次聽到都會笑,因為根據我的觀察,大部分學齡前的孩子根本都還不認識「時間「,那麼所謂的」珍惜時間、不磨蹭拖拉「又從何說起呢?

那今天就來聊聊怎麼幫助孩子認識時間。


1、時間的大概念(3歲+)


時間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是非常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所以要教會孩子認識時間。

第一步先讓孩子認識「一天」的概念,這是時間的大概念。

2、3歲以後,開始逐步讓孩子明白「上午、中午、下午、晚上「這些詞,有意識地把孩子的活動搭配著時間。

」我們上午要去公園玩,中午回家吃飯「,讓孩子先慢慢形成」時間「的大概念。

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我記得小D 2歲的時候就一直覺得睡覺醒來就是新的一天。於是,午睡後就覺得是「早上」,而不是「下午」。

一個孩子如果連基本的「一天」的概念都還沒掌握,是很難認識時間的。


之後,可以開始引入」流失「的時間,比如孩子刷牙需要幾分鐘,一首歌又是幾分鐘。這時可以引入一個沙漏,或者直接在鐘錶表面用馬克筆在起點做個記號。

這個階段還不需要刻意教孩子「分鐘」的概念,但需要讓孩子感知到「時間流失「的概念。

當孩子知道時間並不是永遠都有的,而是會流逝的,那麼他就更能珍惜時間。

具體也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一個好物,幫助孩子克服磨蹭,珍惜時間》


2、讀鐘錶(5歲+)


教孩子讀鐘錶的兩個大前提就是,孩子可以從1數到60,並且完全認識這些數字,同時也能每隔5進行數數(也就是5、10、15...)。

因此一般是接近學齡的孩子,可以開始讀鐘錶。所以大家也不用太著急,低幼孩子把上一階段鞏固更加關鍵。

儘管現在電子鐘和手機很多,大家也習慣了這樣的方式,但我仍然想提醒大家引入一個傳統的鐘表,這兩種是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

電子鐘不多說了,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能自己教會孩子的。我具體來說說傳統鐘錶吧。


1)準備教學用的傳統鐘錶

這個可以用兩個紙盤來完成,非常簡單,大家看圖就一目了然了。

那我家也有個別人送的玩具。

因為每次都有人會問,我就先說,下面這個我不開團的哦,品牌是The Learning Journey Telly the Teaching Clock。

我去淘寶看了一下,選擇很多的,而且有不少都很便宜,大家自己去搜關鍵詞是「教學鐘表」。

不管是自己做,還是買現成的,選擇的關鍵就是表面要有兩層數字,指針可以自己手動調整。


2)認識小時

不要著急讓孩子認鐘錶,而是先讓他觀察兩根指針,問問孩子有什麼區別?

如果孩子答不上來,那麼可以提示他,哪個更長?然後告訴孩子,短的手臂叫「點」(小時),長的手臂叫「分鐘」。

一開始可以先認識整點,也就是保持長手臂不動,在12的位置,轉動短手臂,和孩子一起讀出來,1點、2點、3點。

這時,我都會結合小D日常的活動,比如她每天都是7點起床的。那麼就會問她,假設小D現在起床了,手錶的手臂應該是怎樣的啊?

認識時間對孩子來說並不容易,我建議大家不要著急推進。

反而在一開始相對簡單的階段,多讓孩子先使用起來,讓她發現自己生活和手錶有關,就會更有學習動力。

同時,早期多積累成功體驗,也能讓他們更有興趣往下學。


3)認識分鐘

分鐘相對就會困難一點,很多孩子一時半會是無法理解,為什麼有時「1」代表1,有時又代表「5」了呢?

我使用了一個打比方的方法,小D就比較容易接受。

我告訴她,鐘錶上的這些數字都有秘密身份,比如1的秘密身份是5,2的秘密身份是10,以此類推。

可以關於秘密身份先多和孩子練習,因為這是學會讀鐘錶的關鍵所在。

等孩子熟練掌握了,可以再告訴孩子一個秘密,「你知道這些數字的秘密身份怎麼才會顯示嗎?要等長手臂指在數字上,它們才會變身「。

又是一個類比,同樣又讓小D很感興趣。

這時,就可以先保持短手臂不動,比如從3點開始,挪動長手臂,讓孩子講出「秘密身份」。

一開始可以從簡單的開始,比如3:05, 3:10,以此類推。然後再轉動一下短手臂到4點,再進行一次。

我仍然是這個觀點,不要求快,每個階段可以多「玩」一段時間。這樣每天也就5-10分鐘,然後持續玩一下手錶,大人和孩子都沒壓力。


4)同時讀時針和分針

最後,才是整合起來一起讀。這時的關鍵就是讓孩子明白,先看短手臂,確定「點」,然後再看長手臂,確定「分鐘「。

到這個階段時,就可以逐漸增加難度,從整點、半點、每隔5分鐘(比如8:05、8:10),逐步過度到隨意的時間(比如8:17;6:38等)。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要掌握讀出隨意時間的前提是,孩子可以理解,每個數字之間是五等分。

為了幫助孩子掌握,還可以帶著孩子用馬克筆在每個數字之間劃四條線。

最後這一點是最難的,一般來說小學三四年級掌握也是合理範圍的,大家不要操之過急。


3、寫在最後


看完上面這些分享,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受?

其實這篇文章是非常直觀地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利用「搭腳手架」的方法,幫助孩子學習一個新概念。

我們有一個目標:讓孩子讀懂手錶,但是從孩子現有能力到所要達成的目標之間,有具體的可拆分的好多步。

我們經常說孩子總是教不會,其實是我們沒有看到孩子現有能力和終極目標之間有個巨大的鴻溝。

這時,孩子需要的不是我們批評或者空喊口號的加油,而是我們可以真正地蹲下來,替孩子搭一個腳手架。

幫助孩子先去達到可以「夠一夠」的目標,最終實現終極目標。

而文章里我反覆強調好多次的「先不著急推進下一步,先在這個階段讓孩子多練習「,也是保持學習動力的關鍵所在。

孩子每一次「夠到」新目標的時候,多幫助孩子進行拓展、延伸、練習,而不是急於趕目標。

因為這樣一方面是幫助孩子基礎打紮實,可以真正靈活熟練運用,也是在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刻意練習」。

同時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這對於克服下一個難關很有幫助。

其實,我對於小D讀鐘錶一點不焦慮,退一萬步講,她讀電子表,讓Siri告訴她都是可以的。

但我覺得這樣的學習策略,讓她自己體會到一步一步就能學會一個新本領的體驗,真的特別重要。

我們現在引導她的方式,就會內化成她今後自己的學習策略,也能成為她內心自信的來源。

真的,沒什麼是難學的,關鍵要掌握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wx6SG8BMH2_cNUgE3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