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洶洶,大多數居民宅在家中,但社區秩序需要維護,防疫工作需要落實到「最後一公里」,居家隔離者的基本生活也需要保障。
於是,一大批黨員們下沉到社區基層,用自己的行動,築起一道道銅牆鐵壁,成為離居民最近的防疫「守門人」。
王寅是武漢市文聯下沉社區的一位工作人員,自2月14日下沉到青山鋼都社區起,她在朋友圈寫起了戰「疫」日記,用真實、詳細、客觀的文字記錄下社區黨員們的工作日常,再現疫情防控一線的酸甜苦辣。
2月14日
2020年的情人節,上班第一天。之前接到通知為抗擊疫情,除保單位正常運轉外,在職在編人員全部去社區協助開展工作。駕車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鋼都花園123街坊,跟許久未見面的同事碰了面。大家互相辨認著從頭到腳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同事,聊一聊在家憋了二十多天的感受,來之前緊張的心情緩解了不少。社區的愛心菜到了,這一天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分菜髮菜。分菜的房間不大,為了及時完成分菜任務,確保孤寡老人、低保戶和殘疾戶能儘快拿到菜,領導和同事們二話沒說,衝進房間就開始分裝,再挨個拎到室外。一部分菜困難戶可以自己來領,還有一部分得送菜入戶。這些住戶有的是住在發熱樓棟,有的有點不舒服,自己在家隔離,大家對於入戶都稍微有些擔心。王大哥、小孔衝鋒在前,還有蔡姐姐,主動承擔了送菜入戶的艱巨任務,沒讓我們上樓。王大哥是退伍軍人,之前在部隊醫院工作,現在在我們單位是編外司機,家裡兩個孩子,本來這次進社區幫忙,王大哥沒有任務,但是他卻毫不猶豫地沖在一線,從2月3號開始就一直在社區幫忙,晚上就住在辦公室,沒有回家。元宵節那天,王大哥發朋友圈,說站在家樓下,從窗戶邊看看兒子,看得我們都要哭了。小孔是去年12月底才轉業到我們單位的軍人,跟我同年,也是從2月3號開始就每天堅持到社區工作,沒跟家人見過面。他倆已經扛了十幾天了,現在正常工作時間,進社區的同事多了,他倆還是搶著乾重活兒和危險的活兒,儘量把我們留著安全地帶。不認識的人我不評價,但他倆真的算得上是為我們「抱薪」的人。
2月15日
寒潮來襲,氣溫驟降。早上起來在家打了幾個報告,稍微晚了一點到社區。路上大雨滂沱,到了社區沒一會兒,就飄起了鵝毛大雪,算得上是武漢罕見的大雪了。天氣太冷,這一天主要待在室內,分配給我的任務是坐在門口接待來社區諮詢的住戶。有一個人需要去協和開藥,家裡沒車,需要社區的愛心司機幫忙送一下。可是社區的車不能跨區,沒辦法送他去協和。有一個人的家人在酒店隔離,這一天被隔離酒店送到了二醫院住院。他堅持自己的家人不是肺炎,問能不能不在二醫院住院,繼續回隔離酒店,這個問題社區也愛莫能助。紛紛揚揚的雪下了一天,天寒地凍,下午社區聯繫的賣菜商販還是如約來了。盼了幾天的居民都要下樓買菜,社區安排我們去維持秩序。我有點冷,繼續值守社區辦公室的大門,其他領導和同事都衝進了大雪裡。回來的時候凍得手腳冰涼,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全部在賣菜點堅持,直到菜全部售完。
2月17日
天氣很好,在室外待著,包裹在陽光中,身上暖暖的,讓我恍惚間有一種這只是某一個普普通通可以曬太陽的周末的錯覺。但是很快,連日戴口罩導致的耳朵疼痛就把我拉回現實:戰鬥還在持續,還沒到暢快呼吸的時候。這一天接到一個不太好的消息,有點鬱悶。我多希望我報出去的數據能歸零,而不是增加。都快點好起來吧。小區徹底封閉第二天,居民們還是有點無法接受,居委會門口的人比前幾天多了許多。123社區居民以老人居多,買藥的問題尤其突出。小孔收集了需求,去紅鋼城門診開了重症病的藥回來,解決了老人們的燃眉之急。下午,冷主席也來了社區,才聽他說起捐了兩幅畫在德嘉和另外一個平台拍賣,其中一幅還是油畫,拍得的善款將全部捐贈。冷主席的畫價值無法估量,我們都有些吃驚,冷主席卻很平靜,說這種事做得多了,只是沒說而已。不論是生於這座城,還是長於這座城的人,都對她有著深深的眷戀,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努力著,這一場災難應該很快就會過去了吧。
2月18日
今天是跟菜打交道的一天。上午,社區的愛心菜分裝完畢,我隨王主任、陳主任、張科長入戶給孤寡老人送菜。這些老人獨居,下不了樓也用不了手機,特殊時期兒女也沒辦法來探望,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是我們的重要工作。社區確診、疑似的病例都已經在醫院,現在入戶的危險性小了許多。我們先在樓下用對講呼叫老人,跟他們講明把菜放門口,等我們走了再出來拿。老人們好多聽力不太好,我的大嗓門發揮了點作用。來來回回爬了幾趟樓,身上開始冒汗。下午其他居民團購的第一批菜也運到了小區,一部分同事趕去中百幫忙裝貨,我跟著網格員在小區中心花園分發,有老人年紀大、腿腳不靈便的還要送到樓下,忙忙叨叨一直到7點多才發完。
2月20日
今天是當接線員的一天,按照網格員的分配,打了百把個電話,一遍一遍地重複:「您好,這裡是鋼都花園123社區居委會,請問您是XXX嗎?您現在在這裡住嗎?家裡幾個人?身體情況怎麼樣?如果需要幫助,請聯繫我們。拜拜~」其實我一直挺害怕跟不熟悉或者陌生人打電話的,因為不知道對方現在在做什麼,方不方便接電話,對方會不會心情很不好,會不會說的話我聽不懂?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有點恐慌。不過還好,打出去的所有電話大家態度都很好,很理解我們的工作,很仔細地跟我描述家裡的狀況,因為前期已經大排查過,今天打電話過去,大家狀況都還不錯,結束時也都對我們表示了感謝,慢慢的也就沒那麼緊張了。晚上,我們民協的麵塑老師說她用超輕黏土捏了7捧花束,送給了支援武漢的7位在2月過生日的醫生,特別暖心。大家都在一起努力啊!
2月21日
今天進社區去的比較早,天還沒亮,還飄著雨,街道上特別特別空,只有我一輛車和路燈,其他的什麼都沒有。正常情況下,就算是我的家鄉那樣的小縣城,就算是大半夜,也不會街上一輛車一個人都沒有,還別說這是大江大河大武漢!上午的主要任務是巡邏小區,發現北門有柵欄鬆動的問題,可能可以鑽出去,趕緊聯繫了社區和物業,在北門安裝了帶刀片的鐵絲網,嚴格執行封閉政策。上午領導來檢查我們這個社區的封閉情況,對我們的下沉工作也提出了表揚,同事在門口值守的照片上了媒體,棒棒噠!下午去中百拖居民團購的菜品,再分發,例行工作了。
2月22日
今天該我在單位值班一天,下午收到交管局的文件,限行政策再一次收緊,單位的證明不可以用了,機動車必須要有通行證才可以上路行駛。我不知道多年以後,我向孩子說起這段時光,所有營業場所關閉,所有小區封閉,食物要靠配送分發,一套裡面配了多少就是多少,不能自己挑選,車輛要憑通行證才能上路,她會不會覺得是天方夜譚?不親身經歷,真的無法想像這是2020年的武漢。下班的路上拍到了很漂亮的雲,春天要來了啊,都快點好起來吧。晚上一段漢罵刷了屏,聽說從明天起超市就不定套餐了,志願者自己選,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其實真的是很為難,套餐確實會讓很多人不滿意,我們在髮菜的時候早都有爹爹婆婆提意見,有的只想買蘿蔔,非要搭配白菜,有的想多點白菜,不想要蘿蔔,眾口難調是肯定的,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可是如果取消套餐,個性定製,那超市配送和我們分發的效率會非常慢,又會增加聚集的風險,怎麼做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
2月23日——26日
最近的工作程序化了,日期的分界就感覺沒那麼明顯了,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電話回訪、分菜、髮菜,一種新的社區秩序正在慢慢建立。社區居委會成了居民連接外界的重要渠道,各種個性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正常的合理的需求,王大哥和小孔都儘量滿足,去超市提貨的時候,也儘量幫忙購買。抗疫工作讓平時都坐辦公室的我們有了新的體驗,搬菜、拖菜、分發,小孔和王大哥還切肉、開小三輪、修電路……真的是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全能型選手,只有居民想不到了,沒有下沉幹部解決不了的。下沉幹部每天的工作不驚天不動地,甚至是瑣碎,但卻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成為了居民最溫暖的依靠和最可靠的保障,是這個特殊時期維持社會安定的中堅力量。繼續努力!
王寅在日記中感慨:「我們都是這個千萬人口級別大城市裡面最最普通的人,在疫情面前我們做的事情也是微不足道,可是我們也是在用自己最微弱的力量,努力為這個城市撐起一片天。前期響應國家號召,在家隔離,不出門不添亂,現在響應號召為社區群眾服務,我們義不容辭。希望所有奮戰在一線的人們都能平平安安。經此一役,我們生死與共。」
抗疫戰場上,像王寅這樣的凡人英雄有很多:公交司機、快遞小哥、安檢人員……他們的事跡沒有驚心動魄,名字並不為人所知,但他們的擔當是社會如常運轉的基本力量。讓我們為這些無名的英雄點贊,給予他們應有的支持和尊重。我們一定能贏得戰「疫」的最終勝利!
出品: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媒體中心
監審:鄧鼐 監製:吳曉君 編輯:簡簡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vfjm3AB3uTiws8K6F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