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主動宣傳,小演員們在困境下的鍍金之旅

2019-10-18     影視Mirror

去年的這個時候,影視寒冬的論調正滾滾而來,「經濟下行,科技疊代,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影視行業的去泡沫時刻」這些觀點得到圈內圈外的一致認可。一年時間過去,如今在這個風雲變幻的影視圈市場,以往經驗模式陷入失靈狀態,市場的大浪也愈加兇猛,宣傳的地位更是愈來愈重要,從定檔到播出乃至到點擊評分,從製作團隊到演員等一系類操作都與宣傳緊密相連,成為了作品本身的一部分。

而隨著《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老酒館》等重磅獻禮片在市場上狂攬收視與票房時,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這些主旋律大片,不僅有導演主演的宣傳,就連裡面的小演員也不斷在其中尋找自己的存在感,無論戲份多少,他們依舊在扎堆進行宣傳,而這幫由「非重要主演」演員組成的宣傳陣勢,甚至已經成為大片宣傳中一道亮麗風景線。

那麼這種扎堆宣傳的效果如何,扎堆背後究竟誰是最大受益者,小演員又能夠憑藉大劇獲得了什麼呢?

扎堆之下主動貼合


當下開機數量減少,熱播類型突變,那些羽翼尚未豐滿的新生代演員,更是難以成為主角,難以憑藉以往的劇與經驗再度圈粉爆紅。


如何判斷未來什麼劇將是一部熱劇,已經頗有難度,而且加上自身的力量不足,年輕演員們在今年更為艱難。可對於「年輕」演員來講,曝光度是自己在娛樂圈站穩腳跟的必要鋪設,於是他們紛紛加入到獻禮大製作的隊伍中,在其中飾演小角色,尋求曝光度,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與那些在劇中挑大樑的主演相比,他們宣傳的慾望更強。

在綜合微博、微信、當下流行的其他平台的表現來看,《中國機長》中的主演張涵予,《老酒館》中的陳寶國、秦海璐,這些主要演員的宣傳力度要低於劇中露面的小演員。


雅玫這個名字或許對於觀眾來說並不熟悉,她在《中國機長》里飾演張秋悅,那個被頭等艙客人刁難的乘務員。而蔡榮則是那個出現在《老酒館》後半程劇情中的樺子。此外還有「樺子」姐姐「棉襖」的飾演者,也是星二代的張可盈,這些年輕演員們,他們有的是貫穿片子始終,有的則是集中出現在劇情的某一發展階段中,但是他們均藉助了《中國機長》《老酒館》等熱播劇作品穩穩的刷了一波存在感。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實很多影視劇都有扎堆宣傳過,但卻沒有像現在這樣,很多劇都採用這個形式而已,因此就未太引人注意。」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像最近的獻禮大片之類,則大多屬於藝人方主動合作。

一般的宣傳都取決於劇方和藝人方的的溝通以及咖位來決定主導權,如果劇方製作較小,劇本較差,在藝人相對較有知名度的情況下,劇方就成了合作中的「乙方」,因此如何配合、怎麼配合都是藝人方為主導。而這種群像+頂配的獻禮大片,藝人們都想讓觀眾知道自己在大製作和紅專正的影視作品中露臉了,當劇方也覺得何樂而不為時,兩者便一拍即合。

據不完全統計,就單單在微博這一平台上,從8月到9月底,雅玫關於《中國機長》的發文有大約20多條,而「樺子」蔡榮的微博更是條條幾乎都與《老酒館》有關。而在張可盈與蔡榮的微博認證中,《老酒館》更是出現在他們的代表作一欄,同時他們在劇中的表現也是獲得了一波觀眾的認可。當然除了這些,越來越多的年輕演員們都在尋找自己的連接點,試圖在這些主旋律大片的背後留下自己的影子。

一個鍍金,一個造熱


新生代的小生小花們越來越愛惜這些小角色,可是在大製作與小戲份之下,這些曝光究竟能夠為其帶來多大的助力呢?

對此,我們先單純從他們每條微博的轉發量與點贊量來看,在劇中,他們從出現前到結束後,發文量與點贊量雖然均有所提升,但是卻沒有直線式的大幅度上揚,而且最高值都是出現在劇集播出時。如蔡榮在9月19日發布的關於《總有離別,終會成長》的文章,宣告《老酒館》收官,這條微博點贊達到1600多,但在之後其發文的點贊量卻均在幾百徘徊。


而無論是過去的幾年靠《宮》走紅的楊冪,讓趙麗穎大火的《陸貞傳奇》《花千骨》,甚至是前段時間的《陳情令》中的肖戰,都因為劇的火爆加上主演,一時風光無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一方面現在的主旋律大劇、大片,為小演員們帶來了一定的聲量,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是非主演等原因,帶來的聲量與效果十分有限。

但一位藝人宣傳認為:「任何營銷的結果都是不可控的,但做總比不做好,藝人都需要熱度和名頭,就現在的國慶檔來說,這個營銷還是較為成功的。」

雖然大劇小角色,沒能為年輕演員們迎來更大的流量,但卻是一場更大意義的鍍金之旅。

在宣傳上,大體量大製作作品中的小角色,與中等體量作品中的重要角色,新人都會同等看重,但相對會更傾向於大劇里的小角色。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當演員在大劇裡面出演過之後,演員的簡歷就會錦上添花,這比在小劇里的一、二番來的更有價值。小劇里的一二番的價值更多在於提高演員的位置,不管劇怎麼樣,已經有了一二番的作品,所以當再次面對在小製作時,藝人不會演小角色。」

而對片方而言,特別是對於大體量的獻禮片來講,採用這種年輕演員出演一定的角色,更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在不少主旋律作品中,演員都是零片酬或者以很低的片酬出演,加之年輕演員的出現,讓獻禮片一改嚴肅的面貌,圈粉年輕受眾。

在《我和我的祖國》的前期宣傳中,那條朱一龍穿上軍裝出現的「回歸」預告片,更是一躍成為觀眾最愛的預告片,為《我和我的祖國》影片造勢。百度指數的受眾分析也顯示,在《老酒館》觀眾群的年齡段占比中,20歲-29歲的觀眾占到了40%。可見這種藝人們的宣傳,也為作品帶來了不小的熱度,圈粉年輕一代。


過去,在古裝、偶像、大IP改編劇成為年輕演員們升級進階的最優通道的同時,也給了市場太多的浮躁,但如今大環境正在發生改變,古裝劇數量減少、大IP失靈已然是不爭的事實,而隨著百日展播的繼續,主旋律大片爆發,年輕演員自身的實力與年輕屬性,讓他們難以一開始就扛起擔當現實主義題材主角的重任,此刻他們背後的經紀公司也意識到,對於這些新生代的年輕演員,他們更需要在這些大片的小角色中不斷積累前行,開始一場鍍金之旅,而未來這種年輕演員的自髮式扎堆宣傳的勢頭或許將愈來愈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rgs420BMH2_cNUg-i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