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去游泳。
在泳池邊上,聽見兩母女對話。
媽媽:
淹不死的!
你怎麼那麼笨!別的孩子都可以?!
我就讓你蹬腿,怎麼就那麼難!
你太差勁了!
孩子哼哼唧唧。
全身肌肉緊張。
吃力地在划水,還是不能讓媽媽滿意。
恐懼、無助、想不明白。
游泳到底是為了學門技能,歡度母女時光,還是為了滿足媽媽有炫耀談資的虛榮心。
這種感覺我懂。
一直到27歲,我都是恐水的。
小時候在老爸的怒罵、呵斥下,我還是沒能把游泳學會。
那一年他準備帶我在海邊,為了拍幾張在海邊的美照。
硬把不會游泳、恐水的我往下推。
最後照片沒有拍成,游泳也沒學會。
到現在,我也沒想明白。
到底是因為恐水沒學會游泳,還是因為害怕我爸。
周末的時候,看了部動畫片。
對的,你沒有猜錯。
《哪吒之魔童降世》
這部片子我個人很喜歡。
除了有很多顛覆傳統的價值觀外,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裡面關於子女教育的部分。
在老版的哪吒鬧海里。
當發現了自己兒子是個肉球,父親李靖認為不是個好兆頭,揮劍便砍。
而魔童降世里。
在太乙真人要殺死自己兒子時候,父親李靖出面阻攔,求父老鄉親給孩子留條活路。
面對被世人指責孩子是妖怪、惡霸時,他可以站出來力挺到底說:
「他是我兒!」
甚至不惜拿自己命去換孩子的命。
面對闖禍的哪吒,不被世人認可,甚至自己都不認可自己時候,當父親能對孩子說:
「爹一直對你很嚴,知道你心裡有氣,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而過去的老版動畫裡面,面對外界的質疑,當爹的能不顧及孩子怎麼想。
說:「我就當沒有你這個兒子」。
這世間最傷人的話莫過於:
我就當沒你這個兒子。
倒了八輩子霉,有了你這個孩子。
......
說實話,父母教育面前,很多時候你口中怎麼評價孩子。
他最終就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讓我想起我姥姥對舅舅的教育方式。
她從來不會肯定舅舅。
總說你就比不上誰誰誰。
我生了你真是倒霉。
你就是個沒出息的,真沒用。
但當舅舅闖了禍。
她又是第一個衝出來去擦屁股的。
聚眾鬧事打傷別人,姥姥給出醫藥費。
說要創業做生意,姥姥又出本金還幫忙看店。
幫討媳婦,管飯管住。
一邊全盤否定孩子,另一邊不加分辨地替孩子擦屁股。
久而久之,舅舅覺得姥姥付出是理所當然。
所以他理直氣壯地犯錯誤。
反正已經被認定「沒用」,反正總有人給擦屁股兜底。
說實話,姥姥是愛舅舅的。
只是方式不對。
之前看到過一個說法。
缺愛的家庭,可能培養出來內在資源不足的孩子。
內在資源的孩子長大後,似乎會疲於應對生活的起落,陷入無助。比如失去信息、逃避現實等。
但「愛」的方式,很重要。
都是為你好,全盤否定式的「愛」,容易在最開始毀滅孩子的自信心。形成「我就是不行」的自我認知。
任何事第一時間幫孩子善後,擦屁股式娘親「愛」,容易讓孩子沒有責任和擔當。
極易變成一個軟蛋。
其實,愛不是用力過猛地給予和保護。
是接納和進取心。
就像哪吒的爹李靖一樣,他能夠接受孩子不是個乖寶寶,甚至有野性,不被世人看好。
但他會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你的人生應該自己來定義,別人說了不算。
多少人對孩子的愛,先夭折在自己對孩子的否定上。
說起教育。
身邊也有不少的朋友,走到一起總喜歡討論孩子的話題。
蒙特梭利、學區房、興趣班......
總覺得只要孩子進入了這些一類環境,就一定能有出息,臉上有光,足夠有面兒。
父母在孩子面前,花錢是最大方的,希望儘自己能力給孩子最好的。
我甚至見過不少朋友,孩子還齊膝高,就帶著去孩子「未來的目標大學」遊玩。
立帖立flag,這就是你未來的大學。
說實話,每個孩子的天性是不一樣的。
為人父母的,總希望用自己理解的好,強加給孩子。
我不止一次聽到身邊焦慮的媽媽說。
你看啊,我這麼辛苦就為了把他送進重點中學,那裡教育條件好,平台更大,沒有那麼大競爭。
拚命努力創造給孩子的,為了讓孩子少參與競爭?
你可以庇護他一時,能庇護一輩子麼。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我媽來北京看我。白天我工作,她就喜歡自己坐地鐵到處溜達。
我不放心,一會兒一個電話,跟蹤行程問她在哪裡。像老鷹護小雞兒一樣怕她被欺負。
老媽說了一句話,讓我瞬間震撼。
「你要對我放手,就像我當年肯放手讓你一個人來大城市一樣。
我給不了你一輩子保護,只有你自己變強大,才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
現在你也應該給我這樣的機會啊。不然總是被你保護,我自己一點生存能力都沒有啦。」
早年做過幾年教育。
看了無數多的家長,用他們認為對的方式,在給孩子規劃準備未來。
該不該準備呢?
可以。
但是不是一定要在不明確孩子的潛力、興趣和可能性的前提下,提前把所有路都既定呢?
比如孩子未來一定要在某某學區旁邊讀某學校,未來在某單位上班。
不一定的。
很多人走到婚姻的大半輩子,半路上突然發現,自己好像走錯路。選錯了方式,跟錯了人。
自己的人生選擇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未來的發展。
畢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
雖然,一直不太認同提前把孩子要走什麼樣的路都提前固定好。
但是,給到孩子未來的教育金規劃,是可以提前準備的。
我一直認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但為孩子創造,更有價值的是給他創造一種可能性,讓他可以有條件做自己。
當父母的,從孩子落地第一天起。
就上了一條打造娃兒的賽道,為孩子成長操碎了心。
我甚至看到一個閨蜜,猶豫了好久,最後把購物車自己相中的衣服都刪掉,但給孩子買的玩具、奶粉一個沒拉下,都是最好的。
很多人,每年都在為孩子存錢,老早就想給規划上學的資金。
但是到底怎麼準備,放在哪裡合適,還是很困惑。
其實,有這樣一種產品。
可以專款專用,適合給孩子的教育資金規劃。
每年存一筆錢,存三年或者五年,本金利息都會按照目前市面上最高的預定利率複利地增長。
之後每年都可以領取到一筆不低的保險金,孩子上初中、上大學的時候都可以用到。
比如每年交5萬,交3年,一共交15萬。
孩子18歲-21周歲,每年領3萬,可以覆蓋基本讀大學的費用。
22-24歲,每年領3萬,讀研或者如果孩子沒有找到感興趣的領域,可以用於gap遊學。
最後,孩子30周歲的時候,一次性領走6.95萬,可以用於置業買房,結婚開啟小家庭。
合同結束,前後共領27.95萬,而你只交了15萬。
是不是還挺划算的!
當然,如果想領的更多一些,可以每年存多一點。
這個正如我反覆說過的,每個家庭需求是因人而異,可以找專業人士定值適合自己的方案。
這筆錢,就是專門留給孩子的。
不用擔心自己發生婚姻風險,錢被分割掉。也不用擔心因為各種人性的缺陷,投資不甚損失掉。
不像房產,要賣的時候還要擔心是否價格在高位,能不能流通。
也不像其他的投資渠道,還要考慮本金是否安全,不用擔心本金虧損。
這類給到孩子的教育金,就是完完整整屬於孩子的。
本金和利息,每年都會以4.025%的預定利率複利增長,收益保證,寫進合同里,本金也絕對安全。
畢竟,給孩子上學的錢,沒有「萬一」可言。
和其他所有事情一樣,教育資金這件事情,準備地越早,越不吃力。
其實,在教育金規劃思路,怎麼提前給孩子準備學費?
有系統聊過子女教育金問題。
但教育金規劃,不同的教育目標,家庭關係,資金規劃,適合的方案和保單結構是完全不同的。
這方面更是個強私人定製化的事情。
畢竟,每個家庭情況差異較大。你目標是清北,也許他眼裡只有常春藤。
所以,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具體諮詢溝通。
好了。
從一部動畫片里,引發的一系列關於教育的思考。
最後,用莫言在《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因為我認為敢於最早地舉起反叛義旗的孩子必定是亂世或者治世英雄的雛鳥。
一般來說,偉大人物的性格一定有反叛的因素,在成為英雄之前,首先要成為叛逆之人。
敢跟父母作對的孩子,身上自有一種天才的素質,但這種素質被視為劣質,是要孜孜不倦地進行清洗和剔除的,於是多少天才被扼殺了!
人的可惡就在於,一旦成為父母,就忘記被父母壓迫的痛苦。」
末了。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每個家長都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孩子更好相處。
老規矩,點個贊再走~
作者Kris,R&F創始成員,資深保險經紀,金融碩士,簽約作者,終身學習者。
閱讀更多,關注微信公眾號:「番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