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的技術就是好」郝燕生教授「柬埔寨光明行」

2020-09-21     健康資訊集

原標題:「中國醫生的技術就是好」郝燕生教授「柬埔寨光明行」

7月26日,柬埔寨暹粒省醫院眼科大樓二層手術室外,97歲的金淑蘭老人握著主刀醫生郝燕生的手不斷道謝。 本報記者 俞懿春攝

這幾天,柬埔寨暹粒省醫院眼科大樓里人流如織,來自海南醫療義診隊的醫護人員爭分奪秒地忙碌著,為當地白內障患者實施手術,送去光明。

7月23日至30日,由海南省委、省政府組織的「柬埔寨光明行」(以下簡稱「光明行」)第四次行動第二次來到暹粒。按計劃,7月25日至27日,為白內障患者進行篩查,26日至28日為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在中柬兩國醫務人員和志願者的努力下,三天共義診病人725名,完成手術172例,手術成功率達到100%。

27日上午7時,下過一夜大雨的暹粒空氣濕潤,當地民眾早早趕來排隊等待病情篩查,隊伍從樓內的登記台一直排到樓外好幾米。隊伍中有抱著孩子的少婦、拄著拐杖的老人,還有身披袈裟的僧人。中柬雙方為此次「光明行」活動籌備了近一個月,宣傳工作深入暹粒的每一個村莊。為了接收更多趕來的患者,大樓外支起兩個能容納50人的大帳篷。

柬埔寨地處熱帶,受生活習慣和強紫外線等因素影響,當地白內障發病率較高。數據顯示,柬埔寨90%以上的致盲可以避免,而白內障是首要致盲因素。據估計,每年柬埔寨有超過4萬人需要接受白內障手術,但其中三成由於貧困無法得到治療。暹粒省衛生局局長克薩拉向本報記者透露,在柬埔寨做白內障手術需要至少100美元。而據記者了解,暹粒民眾的月平均收入在100美元左右,由於許多物品依賴進口,當地的物價並不便宜,手術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70歲的裁縫通芭娜22日從廣播里聽到「光明行」的消息,連續幾天激動得輾轉難眠,「知道中國醫生又要來,我太高興了」。今年1月,海南醫療義診隊第一次走進暹粒,通芭娜得知消息後特地趕來醫院,可惜活動已經結束,備感遺憾的她終於等來了好消息。

篩查工作25日正式開始,通芭娜成為第一批接受篩查並在26日上午接受手術的患者。即使剛做完手術、左眼還蒙著紗布,通芭娜走出手術室時步履依舊輕快,臉上充滿著期待。27日上午,記者再次在醫院碰見通芭娜,她已經拆除紗布、戴上醫療隊配送的保護墨鏡,「你看,我又能看清縫紉針了,中國醫生的技術就是好」。她高興地與活動宣傳海報上的中柬兩國國旗合影。

此次義診一半以上的手術由海航醫生集團眼科首席醫療官郝燕生主刀。這是他第三次參加「光明行」活動。「每次活動結束後總還有患者匆匆趕來,為錯過手術而懊惱,所以我們每次都會爭分奪秒,5到15分鐘的手術,幫助一個人恢復光明,可能就是幫助一個家庭擺脫貧困。」郝燕生每天手術時間超過10個小時,忙得連午飯也顧不上。

97歲的金淑蘭老人是此次義診活動的最高齡患者。經過前期檢查,她被確診為5級核性白內障,虹膜組織也已嚴重老化,手術中輕輕拉扯就可能斷裂,手術難度非常大。郝燕生特地讓護士為駝背嚴重的老人準備了海綿墊在身下,以讓老人保持最佳手術狀態。整整30分鐘過去,比正常手術時間至少多了一倍,老人的手術終獲成功。第二天揭開紗布後,她激動得握著醫生的手,熱淚盈眶地說:「我終於能看清你的模樣了。」

自2016年9月以來,海南省已四次派出醫療隊在柬埔寨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累計篩查病患近2500人,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543例,手術成功率100%。

暹粒省副省長宋利哈在28日的啟動儀式上說,中國和柬埔寨是最親密、最可靠的朋友,兄弟般的情誼為柬埔寨帶來超出預期的幫助。此次義診期間,暹粒省醫院眼科主任貢順利全程觀摩了手術過程,在中國醫生的指導下,逐漸熟悉了新的手術方法。他坦言,柬埔寨做白內障手術開口較大,需要縫線,術後康復期長,需要6周,「中國醫生的手術切口小,不用縫線,康復只需要4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據了解,本次活動後,海南省將向暹粒省醫院眼科捐贈裂隙燈、超聲乳化儀、空氣凈化機等價值近120萬元人民幣的醫療設備,海南醫療義診隊還將對暹粒省醫院眼科醫護人員進行相關培訓。

(本報柬埔寨暹粒7月29日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hAYsHQBeElxlkkaxL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