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29日,東營市教育局等四部門發布關於全面做好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中要求,2019年9月底前,全市所有小學(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段)課後服務全面開展,有需求的小學生全面保障。鼓勵有條件的初中參照實施。
重點內容
服務結束時間冬季一般不早於17:00,夏季一般不早於18:00。
校內課後服務應充分體現自願原則,遵從學生家長意願和實際,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學生參加。
組織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開展文體、科普、社團活動,以及娛樂遊戲、拓展訓練、勞動實踐教育等,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輔導。
各級財政部門要研究制定具體的小學課後服務財政補助辦法,市級按生均80元/年的標準,用於增加開展課後服務小學的績效工資總量。
各縣區人民政府、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單位:
為滿足小學生課後服務需求,幫助學生家長解決實際困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進一步增強教育公共服務能力,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印發中小學減負措施的通知》(教基發〔2018〕26號)、《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廳〔2017〕2號)、《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政辦字〔2019〕49號、《山東省教育廳等4部門關於全面推進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魯教基發〔2019〕2號)、省教育廳《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意見》(魯教基函〔2017〕17號)精神和全市教育實際,現就全面做好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目標,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探索創新、完善機制、綜合施策,切實解決小學生課後託管難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深入開展。
二、工作目標
2019年9月底前,全市所有小學(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段)課後服務全面開展,有需求的小學生全面保障。鼓勵有條件的初中參照實施。
三、基本原則
(一)主動擔當原則。縣(區)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出發,統籌做好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學校要結合實際探索創新,積極主動向本校學生提供校內課後服務。
(二)家長自願原則。校內課後服務應充分體現自願原則,遵從學生家長意願和實際,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學生參加。學校應向家長、學生告知課後服務管理制度、內容和接送學生時間,學校、家長、學生三方簽訂告知書,明確各方責任。
(三)公益性原則。校內課後服務堅持公益性,為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鼓勵校內志願者教師隊伍積極參與。
(四)安全有序原則。學校要積極主動創造課後服務條件,強化規範管理,精心謀劃,周密實施,確保參加校內課後服務的學生安全,確保校內課後服務工作平穩有序。
四、主要內容
(一)服務時間。上學日放學後進行。具體服務時間段由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家長需求和季節彈性確定,結束時間冬季一般不早於17:00,夏季一般不早於18:00。
(二)服務對象。服務對象為在本校就讀且有課後服務需求的學生。
(三)服務事項。組織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開展文體、科普、社團活動,以及娛樂遊戲、拓展訓練、勞動實踐教育等,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輔導。鼓勵各學校充分挖掘資源潛力,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和興趣培養,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嚴禁借課後服務名義組織集體教學或補課。
(四)服務模式。課後服務由當地政府組織推動,教育行政部門牽頭負責,採取「學校組織、班級匯總、統籌分組」的方式開展。學校因地制宜設計課後服務項目,組織實施並對服務內容、質量進行管理。以班級為單位統計有需求的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和學生興趣特點,採取分類編組的方式進行。
學校可根據實際,自行採用如下服務模式。學校由教職工(可含身體健康的退休教職工)組織管理;學校因師資力量、實施條件不足的,可通過發展社會志願者、購買第三方人員和有辦學資質機構的服務等方式予以補充。引進第三方開展課後服務的,成立由家長委員會、教師代表組成的准入評審小組,民主決定提供服務的第三方人員或機構,學校無償提供場地及相應資源,降低服務成本。鼓勵社區、企事業單位提供人才、場所、設施等資源支持課後服務工作。積極發揮家長作用,鼓勵家長自願參與學校課後服務。
五、保障措施
(一)明確責任,加強組織領導與統籌協調。各縣區要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學校主體、社會參與、學生和家長自願的校內課後服務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機制。各級政府要加強統籌與領導,將課後服務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部門職責,明確目標時限、落實工作責任。教育、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主動履職。教育部門負責課後服務推進工作的指導和監管;發展改革部門負責課後服務收費的指導和監管;財政部門負責課後服務財政資金的籌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負責核定學校開展課後服務的績效工資總量。各學校要結合實際,充分利用學校在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承擔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各學校要建立健全校內課後服務各項制度,規範管理,在每學期開學前,對本校組織實施課後服務工作進行認真謀劃,制定具體工作方案並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報備,紮實做好具體的組織實施工作。
(二)健全機制,確保校內課後服務順利實施。
1.建立財政資金籌措機制。各級財政部門要研究制定具體的小學課後服務財政補助辦法,市級按生均80元/年的標準,用於增加開展課後服務小學的績效工資總量。縣區可根據本縣區實際制定本地標準。
2.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校內課後服務產生的成本,包括勞務報酬、場地資源、水電消耗、固定資產損耗等產生的費用,由政府、學校等共同承擔。採取服務性收費予以補充的,堅持成本補償和非營利性原則,按照有關規定,由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充分聽取社會和家長的意見,制定收費標準,報本級人民政府審定後執行,並隨經濟社會發展及時調整。貧困家庭學生參加課後服務全部免費。
3.參與服務的教職員工依法取得勞務報酬。鼓勵和支持教職工在完成正常工作任務後,積極參與校內課後服務工作,並按規定取得相應的勞務報酬(補助)。教職工參與校內課後服務,在學校原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外核增部分,由學校根據教職工參與校內課後服務工作量等因素綜合確定。建立健全評先評優獎勵機制,將參與課後服務工作量、教研創新等情況納入教職工工作評價考核,以切實提高廣大教職工參與課後服務工作的積極性。
(三)強化監管,切實提高校內課後服務水平。
1.教育主管部門要做好監督管理,結合實際建立健全課後服務內容、質量規範和監管體系,加強安全管理、質量管理,防範風險隱患。引進第三方服務的,要加強對引進環節、服務質量及內容的監管,嚴禁夾帶商業活動。要做好服務內容與方式、服務收費與支出等各方面信息公開工作,規範重大事項決策、資金使用等領域的監管,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機制,確保工作公開透明、務實高效。課後服務收費堅持收支兩條線原則。對在校內課後服務期間組織或變相組織上課、補課,以及違反規定收費、使用資金等行為,予以嚴肅查處。教育督導部門應把校內課後服務工作納入督導評估範圍,加強督導檢查。
2.中小學校和參與校內課後服務的第三方社會機構,要建立健全安全風險共擔機制,加強安全教育與培訓,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要加強對參與課後服務第三方社會機構資質的審核和質量監控,確保服務質量和水平。
3.學生家長是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的重要責任方和重要參與方,與學校共同擔負校內課後服務時段學生的監護責任和服務成本。在校內課後服務實施前,遵照家長自願原則,由學校、家長、第三方社會機構各方共同簽訂校內課後服務協議,明確服務內容、費用等事項,細化各方權責關係。同時,應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密切家校溝通,及時回應家長關切,並鼓勵家長委員會積極參與校內課後服務中費用收支、成本核算、活動清單制訂等有關工作的監督。
(四)加強宣傳,努力凝聚社會最大共識。各學校應加強校內課後服務工作的政策解讀和正面宣傳,及時總結推廣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密切關注輿情,並妥善處置相關問題,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五)加強督導,切實將課後服務工作辦好辦實。將各縣區開展課後服務情況納入對本級政府教育履職評價、義務教育群眾滿意度評價。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監管機制,把課後服務納入學校考評體系。各級要採取有力措施,強化督導考核,切實將課後服務工作辦好辦實,對於藉機進行集體教學、補課或亂收費的,要嚴肅查處並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東營市教育局 東營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東營市財政局 東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9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