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塊的玩具孩子玩兩下就不玩了?不是孩子浪費,是你不懂他要啥

2019-07-28     育兒簡單派

一上網,一逛商場,玩具琳琅滿目,只要你想得到,就都能找得到。不過一看價格,也是各種水漲船高。

可是玩具越來越貴,孩子卻常常玩一會兒,就扔一邊去了。新鮮一兩天,幾百大洋就這麼打了水漂。

論圖個樂,沒圖多長時間;論圖玩兒中學點啥,走馬觀花能學的太有限……

很多家長都以為玩具是錢堆出來的,殊不知,孩子喜歡的玩具其實就在身邊。很多都並不需要額外花什麼錢,甚至有些還被家長當成沒用的東西給直接扔了。

而往往是這些日常可見的玩具和玩法,孩子玩兒的最是不亦樂乎,還能學到不少東西。

我舉兩個例子來說說,怎麼在日常,也不多花什麼錢,就能讓孩子玩兒的開心,學的愉快,輕鬆鍛鍊各種能力。

1. 玩耍中鍛鍊精細運動能力:礦泉水瓶子——擰瓶蓋遊戲

有段時間孩子擰瓶蓋擰到嗨,每次喝完的礦泉水瓶都給他。然後他如獲珍寶,擰來擰去特別有成就感。

同樣的玩具還有媽媽用空但清洗乾淨的護膚品瓶子。大大小小的,都給他留著。

別看小小的擰瓶蓋,對於一兩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摸索著保持手部協調,能很好的鍛鍊精細運動。對他們也是一件有挑戰性的事情,其樂趣不亞於商場裡那些幾百塊的小車小船小積木。

2. 玩耍中培養觀察能力和規則感:雨後大水坑——踩水遊戲

下雨之後地上的大水坑,看起來髒髒的,咱們路過都想繞道。

但是孩子恨不得想跳到裡面去游泳啊!

於是乾脆給孩子買了雨鞋,下雨之後直接穿著帶他去踩水玩。

孩子看見自己用力一踩,水坑裡的水一下子濺老高,興奮的哈哈大笑。激動的哪個水坑大就去哪個上面蹦。

沒多會兒孩子就把自己弄得濕噠噠。

在這個過程里,孩子觀察和感受到太多有趣的事情:

他看到了踩水之後會水花四濺的樣子;他聞到了雨後空氣里潮濕而清新的味道;他聽到了踩水時噼里啪啦的聲音;他看到了地上爬來爬去的大小蚯蚓;他摸到了濕漉漉的葉子和小花……

弄了一身水之後,我們溜達著繼續邊玩邊踩水,然後準備回家洗個澡。

雖然身上全是泥點子,雨鞋裡也都灌上水了,但是孩子回來以後各種念念不忘,特想再去踩水玩。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跟孩子約定了踩水遊戲的玩耍方式。並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弄一身水,而是有約定好的時間、地點和裝備。

時間:回家之前;地點:小區院子裡;裝備:穿著雨鞋玩。

踩水之後,如果離家比較遠,身上濕透了,不方便回家換衣服換鞋容易感冒;如果鞋子不是雨鞋,也不太容易清洗。

重複了幾次之後,孩子把規則記在了腦子裡。雖然還不到三歲,但他完全能夠分辨出什麼時候方便玩水,並欣然配合。

小朋友對踩水遊戲的慾望沒有被壓抑,玩的過程中增強了對雨後自然景象的觀和體驗,同時培養了規則感。

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玩耍除了能輕鬆鍛鍊各種能力,部分育兒問題,可在玩中引導化解

在家長糾正孩子的部分不當行為時,如有可能用玩耍代替打罵,更易使孩子對於調整行為產生內在驅動力,讓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2歲多的孩子不知哪裡學了句髒話。

媽媽沒有因此就罵孩子,而是裝作若無其事又有點神秘的說:「你說這個我不管,但你可千萬別說'大南瓜'啊!」

孩子來了興趣,「大~南~瓜~~~」

媽媽立刻做出很害怕又驚訝的表情,還誇張的叫了一聲:「啊~~」

孩子又張牙舞爪的邊笑邊喊:「大南瓜!哈哈哈」

媽媽又誇張的張大嘴巴:「啊~~」

罵人遊戲玩的媽媽和孩子都開心的哈哈大笑。

從此這個遊戲成為了家裡的保留節目。至於那句髒話?好像早就忘了有這碼事了。現在孩子更想跟媽媽說:「大南瓜」,然後開心的哈哈大笑。

這個方法來自《遊戲力》,看到之後驚艷到我。學會了,在恰當的時候用在了我兒子身上。上文是發生在我和兒子之間的真事兒。給這本書里的好方法點贊。

原來,孩子對髒話內容本身並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大人聽到之後的反應,感興趣的是通過說某些特定的詞語體會語言的力量感。因此給他個詞兒,他一說就給個誇張的反應。孩子邊笑邊樂此不疲的還想再玩。玩著玩著,髒話就被替換成了一個只有你倆知道的詞兒。比起一聽到孩子說髒話就陣以待嚴的說教或責罵教育,一個遊戲就輕鬆化解豈不是很妙。


玩耍對孩子有多重要?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尤其幼童時期,學和玩是不必切割開的。

玩,是體驗,是感受。

在玩的過程中,孩子能感受到興奮、疑惑、探索、思考、恍然大悟……孩子能切身體驗到在玩中發現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以及玩耍本身的快樂。

陪伴和引導、規則和自由,是家長能在孩子玩耍過程中給予的最好的助攻。

每個大人都曾是個小孩,那時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玩耍。

成為大人之後越發感悟,人活一輩子最重要的就是快樂。

童年的快樂,最是真摯和純粹。

那份快樂,今天依然在我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存在著。

為了這份快樂,玩耍對兒童就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更何況,玩的過程中,還能學到有趣的東西。

希望將來有一天,兒童的課桌式學習,能更多的改變為體驗式學習。

那時,孩子研究物理知識的動力,不是因為老師留了作業,而是在玩的時候發現了有趣的自然現象,興奮的去找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IwQmwB8g2yegNDpd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