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關係不好,當媽媽的左右都受氣!那是因為你弄錯了順序,快改

2019-09-20     男孩家長幫

一起做好父母

在線下活動裡面經常有爸爸媽媽抱怨對方不配合,甚至破壞親子關係,自己卻成了受害者,往往在這種夾縫裡感到壓抑,情緒很不好,和周圍人的關係也搞得很黯淡。

這裡摘錄一位年輕媽媽的訪談記錄:

我老公是個暴脾氣,一天到晚罵兒子,孩子小,總不可能讓大人滿意的,我老公經常強迫他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如果孩子不答應或者動作慢一點,父子就會產生衝突,嚴重的時候怒目相對,大有點火就著的趨勢。由於我老公工作是比較辛苦的那種,常常會被老闆喊去加班,因此也就會積累一些怨氣,回來之後會就會拿孩子出氣,小時候就開始了,現在還是那樣,但孩子已經長大了,懂得反抗,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簡直非常頭疼,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

我覺得自己被夾在他們兩人中間,十分為難。

他們兩個之間的戰爭,我真的受夠了。有時候我不禁會想,父母和孩子是不是天生的冤家。

我該怎麼辦?

回覆:

謝謝你的信任,將家裡的狀況如實告知,我們一起想辦法,給你提供一些建議。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問題,可以想見在你家裡的情緒指數會隨著衝突的緊張而變得起伏不定,換句話說,你感到舒服的時間段不多,總是擔驚受怕。

媽媽被迫夾在爸爸與兒子中間,一定很痛苦,但這個困境可以幫助她體認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孩子的陪伴過程中,融洽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滿足他人的要求,他們就會喜歡你——很多人用這個方法應對人際關係。在一段關係中,必定有人居於主導位置;有人主導,有人順從,大家各扮演各自的角色(你或許不敢置信,但大部分人際關係都是如此)。然而,一旦有了對立的力量,而且對你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段關係的基礎就開始動搖。

就案例中的媽媽敘述的情況而言,她和兒子早已建立了穩固的關係。這位媽媽或許沒有意識到,在這段關係中,兒子扮演主導的角色,而她扮演順從的角色,正好符合彼此的性格。兒子非常獨立,總是管好自己的事,而且生活上沒有遇到什麼大問題,所以媽媽自然不會想去約束他。強勢的父親過去處於主導的角色,但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孩子獨立自主的品質開始顯示力量,原來的力量格局發生了變化,如果堅持親子關係首要的話。

我對這位媽媽說:「要取悅一個人並不難,但現在同時有兩個人向你提出不同的要求,你就不得不選邊站。如果他們又跟大多數人一樣,在期望滿足之後才會開心,你可就頭大了,因為你根本不可能同時取悅兩個要求不同、甚至互相牴觸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越是想同時取悅兩個人,結果則會相反,到最後三個人都不會滿足,會弄得很不愉快,現在的局面差不多就是這樣:媽媽已經無所適從,父子之間怒目相對。

怎麼辦呢?我把那個三角形拿出來,就是夫妻在上,孩子在下的倒三角形,問她覺得這個關係裡面核心的是什麼,她選擇母子。我說真正穩定的選擇是夫妻關係在首位。

「而在夫妻關係中,你也應該拋棄過去只知道服從的附庸,而是一個全新的自己,有力量的自己。」我對這位媽媽說。

這將是一個全新的局面,雖然那些已經習慣她過去方式的人可能不認同。剛開始,這個新的決定可能會造成一些混亂,但時間一久,就會看到好處,首先這位媽媽沒有三頭六臂,不可能取悅所有人。過去她試圖要完美的做好兩個角色,結果自己陷入困境,差點患上憂鬱症。

「你必須先讓自己覺得悅納,與內在的那個好的期待頻率一致,才有可能成為理想中的你。」我告訴她這是整個改變工程的核心。

一個人只有自我契合之後,你才有足夠的能力支持他人,但是對方也必須決定調整自己的頻率,才能真正感受到滿足。你必須教導他們為自己的快樂負責。

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從現在的困境裡面解脫。

這種解脫不是完全的擺脫,因為老公和孩子也許還是那樣,你不是擺脫他們,而是提升自己之後站的高度不一樣了。

請你同樣先從目前的困境出發,再努力朝讓自己感覺變好的方向走;

「先生和兒子無法好好相處。

我不覺得他們喜歡彼此。

我先生面對兒子的時候敏感易怒,而且很強勢。

兒子會故意變本加厲,讓情況更糟。」

這些都是過去這位媽媽的直觀感受,現在,請你試著提出讓你感覺更好的說法。

因為這時你生活里經常碰到的問題,所以你有很多機會可以解決。

每當你努力轉為順流思惟——即使表面上看來情況並沒有好轉,你的頻率就會更協調。

只要你循序漸進決心達到自我契合的境界,你在這件事情上就能發揮影響力,也必定會看到明顯的成效。

更好的是,不用等到先生和兒子改變,你的心情就會變好了。

同一個事件,因為這位媽媽自身力量的不一樣,在積極理念之下,事情的轉機就會顯而易見。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父子不合的問題,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媽媽的反應所造成。雙方都想利用你和你的反應做為「互看不順眼」的理由,而現在媽媽只要不淌這渾水,而是帶著平和欣賞的目光看著父子兩個,雙方的衝突必定會大幅減緩。

因此,請你繼續尋求為自己帶來好心情的想法:

他們兩個都是好人。

他們都想在家庭中找到立足之地。

我們三人的關係過去是親密的,將來也是親密的,只是現在有些不一樣。

你可以就此打住。這時,你已經感覺好多了,任務可以告一段落。不過,你也可以繼續下去,累積多一點動力。

我現在知道自己一直都在火上回油。只要我不這麼做,情況自然會好轉。

這個說法可能會讓你再度陷入較為負面的情緒中,因為你又開始想為他們的關係負起責任。某個說法究竟是正面還是負面,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所以只要繼續朝順流的方向走即可:

衝突的情況遲早會過去。

我兒子遲早會離家自力更生。

後面這個可能帶來不太好的感覺,因為你並不希望兒子認為自己不受歡迎而離開這個家。因此,請你重新造句,讓陳述更為正面:

子女都會想要獨立。

大部分子女都會在爸媽給予空間之前就想獨立自主。

孩子被管得很嚴,當然就會叛逆。

孩子被父親嚴格管教,會心生怨憤也是很自然的。

雖然上述這些想法可以讓你對兒子的行為稍稍釋懷,卻可以讓你對先生感到不滿。這時,請你再針對這一點繼續做正面思考:

對我和先生來說,孩子的長大是全新生活的開始。

我知道他認為自己這麼做都是為了兒子好。

我現在終於知道自己要如何主導一切。

我只要不去在意這些問題,保持情緒穩定,就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好心情是會傳染的。

我一直都很擅長緩合氣氛。

我喜歡凡事幽默以對。

我們很容易把生活看得太嚴肅。

我很樂意去體驗自我契合帶來的好處。

只要不斷練習,習慣順流的思考模式,你的影響力就會比能量分散的時候強大許多。你所感受到的痛苦掙扎,促使你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家庭關係。藉由不斷練習順流思惟,你就能與擁有美滿家庭的願望真正契合。

你看,實際上人的情緒是可以進行自我調節的,不管是在家裡和孩子的關係,還是在其他方面的社交關係,都是一樣的道理。

情緒調節小建議:

情緒日記

父母和孩子可以用一個本子記錄下每天的情緒變化,甚至可以用顏色來約定自己的情緒表達,例如藍色表示寬廣平和,灰色表示憂鬱,紅色表示熱烈喜悅等等,這本本子公開放在家裡的某個地方,可以匿名塗抹與書寫,讓家庭成員看到每一天彼此的情緒變化,然後在共同早餐或者晚餐的時候聊一聊內心的感悟,消解消極的情緒,激發正向的情緒,讓家人獲得完美的情緒體驗。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觀看電影

不定期的觀看一些具有積極向上、健康燦爛情緒的電影,和孩子一起討論電影里的人物,討論電影的情節,最終尋找到電影所要傳遞的情緒和人生理念。包括《獅子王》、《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宮崎駿的動漫系列等,都是值得欣賞的。

總之,當媽媽感覺受著夾板氣的時候,不妨及時抽離出來,豐富自己,提升自己,讓父子兩人對你刮目相看,媽媽會發現當自己強大之後,過去的許多煩惱都不會存在了,道理很簡單:每一個強大的生命都是令人尊敬的,即使它曾經柔弱無力,黯淡無光,但只要此刻是強大的,困難也會為你讓路。

你對這個話題還有什麼觀點,可以直接留言,也可以去卓越父母成長營的圈子交流,對於專欄最近一段時間對粉絲九折優惠,歡迎大家先關注頭條號「男孩家長幫」,再去專欄板塊閱讀,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SuliVW0BJleJMoPMTN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