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正當全國網友為武漢人民揪心時,央視網快看發布了一則好消息,瞬間振奮人心:
直升機空降體育場,緊缺物資越過紅會,定向直達武漢協和等醫院!
要知道,在現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不僅物資緊缺,難以採購,而且武漢多處運輸交通入口被封,想把物資送到定點醫院,更是困難!而這樣的善舉,解了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燃眉之急,也為心系武漢的廣大網友們帶來了一絲安慰。
然而,雖然這個視頻廣為流傳,背後的捐贈人卻不為人知。
昨天,經公眾號「南京頭條」披露,如此硬核的操作,來自於一位默默奉獻的南京媽媽和她的朋友們。
當事人張丹女士提供了飛機出發前的視頻和圖片資料。據了解,張丹女士個人捐贈了1500套防護服,李悅女士和「別問我是誰」愛心捐助群捐助了500套防護服。同時她還透露,她和志願者們正在籌備第二批捐贈物資。
張女士提供的視頻截圖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同日,據澎湃新聞報道,菜鳥「綠色通道」與快遞公司日夜奮戰,協力將9省(區、市)40個單位的30多萬件醫療物資,直接運抵武漢協和。
此前,也一直有善良的人們,在舉國艱難的時刻溫暖著人心:
- 1月31日,山東日照東港公安分局西湖派出所,一位頭戴環衛帽子的老大爺來到後,在桌子上放下一個紙包就轉身離開。民警追問:「您有什麼事?」老大爺指著紙包:「看那個就行。」
民警打開紙包後,裡面是1萬2千元錢,和一張紙條:
「急轉武漢,
為白衣天使加油,
我的一點心意,
東港環衛。」
2.湖南常德90後農民郝進,一次性捐出15000隻醫用防護口罩。原來,這些口罩是他曾在口罩廠打工,工廠效益不佳,以物抵工錢,這些口罩都是他打工的血汗錢。
1月28日他回應不再接受採訪,不需要捐款,當初捐獻就沒想過這些,政府要出錢購買,是他自己拒絕了。
3.浙江湖州,83歲拾荒大爺匿名捐款1萬元抗疫。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老人的老伴癱瘓在床,平時靠他拾荒掙錢。老人說自己小時候家裡窮,靠政府資助免費上學,要知恩圖報,「不留名,要寫就寫知恩者」。
4.在這個特殊時期,許多人自發主動為醫護人員點外賣,為前線工作人員加油。
武漢商貿廣場的一家麥當勞不開店不營業,每天只給附近的協和醫院和同濟醫院的醫護人員做吃的。為了確保餐送到醫護人員手上是熱的,店長還會親自送餐。
美團外賣大數據顯示,1月21日到1月30日期間,全國送往醫院的美團外賣達405萬單,訂單備註中「辛苦了」出現了24萬餘次。
這一場災難不僅牽動著中國人的心,也凝聚了國際社會各方關注——
5.泰國清邁機場國際出發層,許多人舉著這樣的牌子,告知每位中國遊客可以領兩個免費口罩。
災難當前,他們想的不是先賺一筆錢。路邊指示牌上歪歪扭扭的中文寫著:「先給中國兄弟使用,大家都是一家人,加油。」
6.日本政府、地方政府、民營企業也向中國捐助了大量口罩。
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捐給高校兩萬個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物資盒子上面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源自《繡袈裟衣緣》,日本長屋王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所繡偈語,鑒真大師被此打動,決心東渡弘法。)
日本醫藥NPO/日本湖北總商會/Huobi Global/株式會社Incuba Alpha四家機構聯合贈給湖北的醫療物資上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源自《詩經·秦衣·無風》)
感動的除了物資,還有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應時應景,更見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
7.據《南德意志報》報道,歐盟協調成員國向中國運送了12噸防護服。
而德國首架撤僑飛機來到武漢,接走了100名德國人、22名中國人、一名美國人和一名羅馬尼亞人,也給武漢帶來了10000套防護服。
除此之外,德國各界人士今日也通過各種渠道大力支援中國抵抗病毒,給予了很多關心和幫助。
北威州杜伊斯堡市,作為武漢的友好城市和「一帶一路」合作及中歐班列在德國的重要節點,是此次疫情中第一個向中國伸出援手的德國城市,捐贈給武漢的防疫物品包括16萬隻醫用手套和5.18萬隻醫用口罩。
杜伊斯堡市市長和中國駐杜塞道夫總領事馮海陽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
照出了許多形形色色的魑魅魍魎,
也照亮了灰暗中仍舊閃閃發光的人性。
相信愛會贏,而我們能站在陽光下散步、聊天,不用戴口罩,享受平凡生活的美好。
我們最好的時光,就是現在!
想了解更多德國移民諮詢,歡迎關注WX相約德意志!